正文 【第四十二寓言 打假风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阿姨五十八岁了,儿女都上班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退休后,却适应不了终日只待在家中的生活,所以,就在小区里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小卖部。这样,每天人来客往,唠唠家常,退休养老的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还能多些收入,给儿女们攒些活钱。这就是中国父母,总想着为下一代的将来多做些打算。

但陈阿姨有个不太好的性格,就是太爱贪小便宜,活了一辈子,一分钱一毛钱的省,已经过成了习惯,这导致她在自己小卖部进货时,总是挑着便宜的进。同样的牌子,这家少个5毛钱,那就进这家的,从来不去想,少的原因是什么。反正包装看起来都一样,自己还挣得的多,也就这样做了。

那是2010年,商品市场假冒伪劣现象肆虐,各种品类的山寨货层出不穷,电子产品、食品、服装,几乎每个市场都受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极大损害。盈利分割、伪造牵连等现象导致各大合格知名品牌商不得不抬高产品物价,想进办法以投入成本增加包装防伪系数等方式进行防伪和确保预计盈利。但除了市场物价被哄抬高了,包装成本增加了,防伪效果却并不乐观。各种防伪包装,只是为山寨造假者,多加了一道门坎而已,抬抬脚,也就迈过去了。各种大中小零售超市,还是依然以进便宜货,卖低价或是卖正常价赚更多为普遍现象。问责起来,小卖部老板们都一脸无辜,“我们又不知道啥真真假假的,我们也是受骗者。”其实,这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的事情了,陈阿姨就也是这爱装糊涂的小卖部老板之一。

2012年,为了制止住这一股造假肆虐的不正之风,保护消费者和品牌商的利益不受损害,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打假措施,要求品牌商在规定法管网站公示销售渠道,本品牌商品各类零售单位只能从公示渠道进行获得,否则,就视为蓄意知假、贩假,处以万元及以上罚款。品牌商品买卖渠道确定了,假冒伪劣商家也就无的放矢了,像陈阿姨这样,爱装个糊涂的,也就没办继续推脱责任了。

打假措施一实施,一时间,对市场上正规品牌的保护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各个造假窝点,纷纷无处销货,只得撤买卖了。市场上没有了混水摸鱼的山寨货,品牌商家的防伪包装成本下来了,消费者更多了,商品价格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降低。

然而,这任何法制措施时间一长,大家都容易懈怠,都爱有个侥幸心理。

这不,陈阿姨的爱贪小便宜的性格,遇见了铤而走险的造假商家,就一拍而合,陈阿姨偷偷的从一个非品牌公示渠道商家那里进了半年的快消品。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就没有侥幸的事。这个山寨商家的售假行为必然引起品牌商的市场盈利波动,结果,在品牌商协同法管机构进行暗调的过程中,被一网打尽了,并且供出了所有销货商点,陈阿姨的小卖部就是其中之一。

当法管工作人员对陈阿姨开出了万元罚款单时,陈阿姨一股火上来,好几天,都没吃下饭去,人瘦了一整圈。还好,儿女们都细心劝导,一起给这亏空填补了去,陈阿姨才渐渐的不那么心窄了。自此以后,陈阿姨的小卖部,再也没因为贪小便宜,进过山寨假货,都严格按照网站公示的品牌渠道进货。

后来,她闺女儿子一过年聚在一起吃饭,就常开她玩笑说,“看您以后,还贪小便宜吃大亏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