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淬火 【10】报道引发轩然大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进门,苏望就愣住了,屋里坐着三个人,曹庆余穿着一件咖啡色的羊绒衫,坐在大班桌后面,面前摊开了一个笔记本,手边的茶杯冒着热气。

他侧面的沙发上还有两个人,分别是办公室主任董绍斌和女记者孙雨朦,他们前面的茶几上摆着一摞报纸和几本小册子,有些散乱。

苏望看见孙雨朦的面孔,心里“咯噔”一声,暗道:“坏了坏了,肯定是祸事了!”

其实来的路上,经过过火的山坡时,他有过那么一点点担心:“别是和那天记者来采访有关吧?”

现在一看,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惴惴不安地走到办公桌前,苏望一脸讨好地说道:“曹书记,您找我?”

“你就是苏望?”

曹庆余打量着眼前这个小伙子,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穿着护林员的橙色工装,身材虽然瘦小,人却很精神,进门带着一股寒气,看样子这一路赶得挺急。

他在家里和林场里,都反复听到过苏望的名字,一直以为是个冒冒失失的楞头青,这一见面有所改观。

苏望点头如捣蒜:“是是,我就是苏望……”

曹庆余转头看向沙发上的女孩说:“这位是你女朋友吧?”

孙雨朦今天长发红唇,内穿着黑色毛衣,外套白色加绒坎肩,一件毛呢长裙衬托得她格外精致。

她此刻的表情有些尴尬,站起来扭捏道:“曹书记,我刚刚不是解释过了嘛……”

苏望拘谨地辩解:“人家是省报的记者,不是我女朋友!您好,孙记者。”

曹庆余“哈哈”一笑:“反正都认识,就不用客套了,坐吧,坐下说。”

从来都是一身西装革履的董绍斌立刻站起来说:“我去隔壁搬把椅子。”

苏望赶紧接话:“哪能麻烦董主任,我自己来,自己来!”

董绍斌没让他插手,直接把椅子放到办公室中间,拍拍苏望肩膀让他坐下。

苏望揣着惶恐,等着在座的三人问话,此时的他越发笃定,一定是和新闻报道有关,并且极有可能捅了篓子。

果然,董绍斌扶了扶眼镜,率先开腔:“这个,省报昨天报道了咱们将军岭山火的事情,总体来说还算客观,只是有几个地方吧,不那么妥当。”

说完他看了看孙雨朦,双方之前明显交流过,不过是当着苏望的面重提了一遍。

孙雨朦脸上挂着不悦:“我刚才说过了,我写的都是事实,经得起考验,就算偶有措辞不当,也只是语言文字上的描述问题,我们内部会处理!”

董绍斌摆摆手,不理她的辩解,拿起报纸来在其中几个数字上画了圈。

“您看这里,新闻报道开头引用了林场救火通报的数据:受害面积5.2亩。”

“还有这句话:为了让读者对这个概念更直观一些,记者换算面积为接近3500平方米,大概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的大小。”

“可是,记者亲眼所见的整面南坡被烧毁,经过无人机实测超过了1公顷,远超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他的目光咄咄逼人:“您这是不是在质疑和影射我们数据造假?”

这是这篇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孙雨朦自认没错,指着报道上的航拍照片说:“您看,航拍照片都标出了长宽距离,我做过计算,绝对超过1万平方米!”

苏望一头雾水地看着这俩人争论,觉得似乎和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啊。

这着火面积的事情,他在被采访的时候可一点都没涉及,他自己还是刚刚下山的时候,才头一回正儿八经地看了看火场呢。

董绍斌果然有备而来,他拿出了《国家森林防火条例》,翻开其中折页的地方画上横线:“过火面积和受害面积,是两个概念,你混淆了!”

孙雨朦拿过来一看,其中的概念解释是,过火面积是指被火烧过的面积,不论火烧程度如何均属于受害面积,但是它不是等同于真正造成实际损失的“受害面积”。

受害面积指的是,单位森林面积上的成林被烧毁株数在10%以上的计为受害森林面积。

董绍斌拿手指点在报之上:“我们林场对外发布的受害面积5.2亩,是经过森林消防部门统计计算过的,不是乱说的!您这报道可是直接说烧毁了1公顷!”

孙雨朦一时语塞,仍然强词夺理道:“我这段是现场目击,您这条例上也没有说烧毁就等于受害面积,也没说烧毁不是过火面积!”

“她这是在抠字眼,玩文字游戏了。”

苏望觉得有趣,这有点和他的专业沾边了,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他很想掺和几句。

可没等他开口,董绍斌已经放弃追究这个问题,显然他还有更厉害的后手。

苏望悄悄用余光瞥了眼曹庆余,只见他戴上花镜,也拿起一份报纸,正逐字逐句地研究报道内容。

苏望想起自己还没看过,不知道孙雨朦到底写了什么,此时惴惴不安的心情已经有所放松,干脆大着胆子也从桌上拿起一份来凝神

大致浏览了一下,报道不过是传统的三段式,第一部分概括写山火的扑救情况;第二部分直击现场,挖掘了几个人物,包括鸡冠岩上的护林员、牛东生和老耿的扑救行动。其中出现了苏望的名字,好多都是直接引用了他的原话。

苏望觉得她文笔不错,好像亲自到了救火现场一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只是这第三部分,看到最后一句话,他突然如坠冰窟,坐在温暖的室内竟然哗哗淌冷汗。

董绍斌和孙雨朦还没争论到

那里,他们的目光仍然聚焦在第二部分的结尾处,在那里,孙雨朦写了这样一句话:“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属于一般森林火灾,超过1公顷就属于较大森林火灾,二者的问责处罚是不同的。”

并且在全文中,多次出现“山林大火”“重大火情”的字样。

结合前文,孙雨朦明显是质疑林场通报火情,影射他们故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董绍斌提高了嗓门质问她到底想干什么!

即使是这时候,孙雨朦仍然不卑不亢:“我写的都是事实,引用的也都是相关规定,没有一个字指责你们!最多就是语言文字上略微有些不当,不构成事实错误!”

董绍斌连声道:“好,那请孙记者解释一下,最后这一部分是不是在质疑我们的调查结果,是不是非要把我们抓起来问责问罪才行?”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这次火灾的调查结果,绝大多数还是引用林场发布的火情通报,这文件还是她采访完苏望后,从上级林业局那边要到的。

当时苏望让她去找曹书记,结果在这栋大楼里被董绍斌拦下了,推脱说得向上级汇报之后才能提供。

省报有人脉资源,孙雨朦也有些手段,第一次和董绍斌打交道碰壁后,直接绕过他拿到了处理结果。

问题是,她如果照抄了处理结果,这篇报道似乎缺点儿什么。

思索再三,她还是在最后引用了苏望的一句话:“有30年值守经验的老护林员说,这场山火来得蹊跷,似乎是有人故意放火。”

董绍斌逐字逐句地读完这句话,目光死死地盯着孙雨朦:“你是说我们弄虚作假吗?”

孙雨朦想了想,掏出手机找出一段录音,直接拖到34分22秒处。

苏望的声音出现了:“谁知道这山火怎么着的,反正老耿说他干了30年的护林员,从没见过这么蹊跷的火灾,很可能是有人故意点着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望的脸上。

董绍斌直接站起来,脸色铁青地单手叉腰,用右手指着苏望厉声道:“苏望啊苏望,你不知道情况就别瞎说,你知不知道,你这句话可给咱林场惹了大麻烦!”

他掰着手指头跟曹庆余说,昨天报道发表出来后,上级部门一天打了七八个电话来了解情况,还准备组织一个调查小组,重新启动对山火原因的调查。

且不论调查结果如何,他们林场的这场“一般森林火灾”都在省厅挂上号了,原有的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是妥妥要摘掉了。

其直接影响就是,全林场职工再拿不到第13个月的全额工资!

曹庆余呷一口茶,慢吞吞地说:“老董你别急,让小苏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