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心愿 【68】告别将军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有人是铁打的,一天连战两场山火之后,消防队员急需休息和补充体力。

大家回去的路上路过夹山沟,发现留守的30多人竟然全都不在这里了。

这是严重违反森林防火要求的,孟广林火急火燎地回到场部打听情况,才知道在山里还有一处起火点,林场领导带着护林员和场部干部冲上去了,那30多个留守护林员也被征调过去。

他们这些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去起火点,一直忙到天黑。来自安平市的支援到了,原属驼山公社生产队的村民也赶来了,山火总算不再蔓延。

事后调查才知道,今年林场新引进的一批割灌机出了问题。

因为干旱,需要把树苗周围的杂草清除,以保证树苗有足够的水分存活。林场对承包户下达了保证存活率的任务,还免费提供割灌机让他们使用。

这本来是一个好的政策,哪想到这批柴油割灌机有漏油的缺陷,刀片过热会点燃割下来的枯草,从而引发了火灾。

恰好当天是第一次集中使用,又是大风天气,一着火就格外吓人,连续几个火头一开始都不大,全都是承包户处置失当引发蔓延。

只有夹山沟那里反应快处置早,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剩下两处起火点,都是险之又险地控制住。

孟广林的日记里,用一句“侥幸”结尾。

可老耿当时在将军岭上,看着远处冒烟干着急,听他说救援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惊恐和哀伤。

他比任何人都理解孟广林对驼山的感情,平时哪怕是病死枯死一株小树,他都会念叨一两天的,这次烧了上千棵,还不得心疼死啊?

出乎他意料的是,孟广林这次没有把太多精力用在伤感上,他仿佛被这把火烧清醒了一样。

在5月中旬一场迟来的大雨之后,林场火险等级降了下来,他剃干净了胡须,换上一身干净的旧衣裳,从将军岭上消失了三天。

三天之后,他乐呵呵地回来,无论老耿怎么打听,他就是一个字都不说。

又过了一个月,林场的干部难得地爬上了将军岭,通知他们一个好消息,省里拨下一笔巨款,用于改善驼山林场的防火基础设施。

后来老耿才知道,孟广林这次是去省里要钱了。

就像当年林场修公路需

要钱,他带着一根原木跑去堵林场大门一样,这次他带着消灭三场林火的功绩,拦住了省委书记。

恰好当时国家正展开森林防火的反思,1987年的气候异常,国家东北方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森林火灾,大火烧毁了林子,也给人们带来了红色警告。

国家终于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全国上下自查自检,全面补齐短板提升基层防火能力。

专项资金很快拨付下来,按照孟广林的建议,优先用在预警系统、灭火设施和专职队伍建设上来。

在巨大灾难的对面,驼山林场妥善处置了三场火灾,又一次成了先进典型。

老耿烦闷地撂下烟袋锅子,好像现在还没想明白:“我替老孟不值啊,最危险最辛苦的灭火工作是他带头干的,结果坐在办公室开会的领导却获得了荣誉和表彰!”

孙雨朦笑了,这符合她心目中孟广林的形象,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把林场里的每棵树都看得很重,对自己的金钱和荣誉却毫不在意。

苏望不解地问道:“他老人家干了这么多事情,到头来还回将军岭当护林员?”

老耿叹了口气:“上头几次三番要请他出山的,他不肯啊,他说当年奉命来开拓林场,就已经把根扎在了这里!”

驼山林场成了各地林场学习的榜样,很多地方的负责人打电话过来,要带队过来参观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防火、拿什么防火。

省里的专项资金也派下来了,林场领导火速安排,聘请施工队伍,把林场18个瞭望台推倒重建,都是按照当时的最高标准施工。

将军岭瞭望台是最后一个竣工的,因为孟广林是统筹组织灭火工作的大功臣,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林场专门利用修建了从山脚到山头的条石台阶路。

这条路担负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在去年那场山火中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山高路远,电线没能扯过去。

他那时候总是念叨:“如果有一天能把电话安到山上就好了。”

“你看,现在不都实现了吗?”老耿笑着,满脸的褶子里都带着欣喜。

火灾的教训让林场领导认识到了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孟广林这个人值得敬佩和尊重,经常来将军岭探望和请教管理问题。

那是将军岭上少有的一段热闹日子,老耿现在还说,那时候的领导才真正是扎根基层,哪像现在,好几年都见不着一面。

孙雨朦停下手里记录的笔,翻开红皮日记。

孟广林给老耿的评价是,这个小伙子有一种特别宝贵的淡泊精神。十几年里,他整天都乐呵呵的,一会儿照料一下菜园子,一会儿拾掇拾掇狗窝,劈柴挑水做饭,一刻都闲不住。

一起生活的这些年,孟广林也发现这个小伙子大概真想在林场干一辈子,便教他认识林子里的植被,传授了许多养护森林的知识。

其实孟广林对生活早已失去了热爱的动力,也许是受老耿的影响,自从上次剃掉胡须之后,他一改多年来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许多。

他们两人一起拾掇维护着瞭望台的里里外外,自己动手修建了茅厕,修缮了狗窝,打理菜园子,生活越来越像样子了,老耿还从家里带了只下蛋鸡上去。

“是不是后来被山狸子给吃了?”苏望坏笑着插了一句。

“不是山狸子,是黄鼠狼!你说说,两个大活人,还有只狗,都没看住……”老耿揉了揉那只浑浊的眼睛,望向院子里的鸡窝,似乎现在想起来还有些不甘心。

将军岭瞭望台竣工一年后,已经六十岁的孟广林到了退休的年纪,林场给他办理退休手续,却被赶回去了。

他说是死也要死在林场里,死在将军岭上。

他虽然这样说,林场哪能真的不管这个功勋卓著的老人?

90年代初期,林场盖了家属院,分给孟广林一套房子,他本来不愿接受,可林场领导都说,如果他不要,所有人都不配拥有。

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孟广林才接了钥匙。又因为吃隔夜剩菜引发了严重腹泻,被老耿背着送医之后,他终于不得不离开了将军岭。

老耿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将军岭上,孟广林收拾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带走了那只老迈的土狗。

临走之前,他留下了三样东西:

老旧的收音机,山上唯一消遣的东西;

红皮日记本,希望他继续记录林场的变化;

最后是那条跟了他四十年的扁担,他没说什么,但老耿知道,这副担子,代表着整座驼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