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心愿 【70】试验洗脱嫌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耿说他前几天还在家里琢磨这事儿,苏望进入将军岭瞭望台也就几分钟的时间,那山火就已经烧起来了,那这几分钟里,一根烟头有没有可能点燃一块草地呢?

他在家里做了一个试验,把枯草干树叶扫成一堆,在上面放了一根烟头。

结果后来火确实烧起来了,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用了半个小时!

苏望偏着头望着老耿,他觉得这事儿有点不靠谱,他在山里熬了大半辈子,还能想出这么聪明的办法来破案?

老耿恰好一只眼睛看不清东西,也是偏着头望向苏望,他在观察苏望的反应,在他看来,苏望还没有摆脱嫌疑。

孙雨朦还是讲究实事求是,她提议能不能再还原一下试验的过程,看看有没有可能是老耿的枯草和干树叶有问题。

结果他们就在老耿的院子里做了同样的试验,苏望专门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了盒烟,他买的是和婚宴上一模一样的苏烟,为的是坦然面对孙雨朦那怀疑一切的目光。

孙雨朦和老耿则去村口搜集树叶,必须是林场里常见的落叶松松针之类的,这种松针因为富含松脂,比别的落叶更容易引燃。

老耿苦笑,其实当时起火点主要是橡树的叶子,不过他觉得用松针能更好让这丫头死心。

最后,为了模拟同样的环境,他们还拿了把蒲扇扇风。

这一次,烟头落进一堆叶子里,仍然是阴燃状态,暗红色的炽热如同蚯蚓爬上周围干枯的可燃物,然后呈现出360度地扩散,大概过了三十分钟之后才冒起烟,又过了十分钟,苏望挥舞扇子的手脖子都算了,落叶堆才冒出火苗。

“你看,你看!真不是我啊……”苏望在超过5分钟的时候就开始念叨:“不用看了,已经排除我的嫌疑了啊!”

这个试验很有趣,孙雨朦的脸色由阴沉转为晴朗,看看时间已经到中午,她不好意思在老耿家吃饭,就准备拉着苏望离开。

此时苏望的脸色却不好看,他生气了,生气这女孩刚刚竟然对他这么不信任。

孙雨朦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还主动拉着他的手摇晃撒娇,苏望端着架子绷住了脸,直到她一甩手:“算啦算啦,真小气,本来还想给你个请我吃饭的机会……”

大概是拿捏着火候到了,苏望赶紧像个哈巴狗一样反过来缠她:“求赏脸,求赏脸……”

老耿看着他俩开玩

笑,也不好再说山火的事情,其实他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事情明摆着就是有人故意放火,但这个人不是苏望,那又是谁呢?

这件事只能交给这两个年轻人去调查了。

苏望和孙雨朦点着头,他们觉得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还得回去各自想办法,寻找调查的突破口。

苏望更是坚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缜密的犯罪分子也会留下线索,得到了法律制裁!

在开车前往安平市区的路上,苏望很认真地问她:“你现在相信我了吗?”

“相信相信!再不相信,你那张脸都要拉成驴一样长了!”孙雨朦哈哈大笑着,仿佛逗苏望是天底下最好玩的事情。

苏望一脑门子黑线:“你看啊,我一没动机二没时间,还有不在场的人证……”

孙雨朦赶紧打断他:“你说的对,我们倒过来想,这个放火烧山的动机是什么?到底是谁有这个动机?并且这个人还有时间犯罪?”

苏望一阵头大,仰脖子倚在汽车座椅上,用右手大拇指抵住太阳穴揉着:“想不通,想不透啊!”

“想不通就先放一放,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难题亟待解决呢!”

“啥?”

“嗯,中午吃点啥?”

“……”

后半程的路上,苏望捧着手机,在美团APP上点着一个又一个高档酒店的名字,他说一个,孙雨朦就摇一摇头,说不喜欢。

一直到汽车开进了安平市区,孙雨朦突然眼前一亮,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减慢了车速对苏望说:“我记得这里有个哈尔滨铜火锅,小有名气的老店。”

苏望对这个城市十分陌生,就任她慢悠悠地把车开进了一个小胡同。

在一个老旧的五层家属楼前,苏望看到了很老很旧的门面,这个餐厅简陋到连基本的窗明几净都做不到,因为它的主要空间是一楼打通了的两户住宅。

绿色油漆刷的墙裙上,白灰刷的墙壁已经老旧发黑,一屋一个折叠方桌,摆着一个硕大的铜火锅,几套塑封餐具上桌,就成了一个包间。

苏望走进去,就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90年代,他望着一身洁白羽绒服,妆容精致的孙雨朦,直纳闷:“这么漂亮精致的姑娘,怎么专往犄角旮旯里钻?”

孙雨朦好像不是第一次来了,对这里的环境已经见怪不怪,对着门口柜台上那个系着围裙的胖大

嫂说:“劳驾,两位!”

回过头来,她对苏望说:“这家的味道特别正,有家里的味道噢!”

苏望笑了笑,等胖大嫂把他们领进包间离开后才说:“那是,这可不就是在人家家里吃的……”

孙雨朦拿热水烫了餐具,仔仔细细的样子总算符合形象了。

苏望把菜单递过去,然后就发现这姑娘摩拳擦掌点了很多,丝毫不担心吃不下的样子。

苏望大概是觉得有些沉闷,等待上菜的时候就没话找话地问了一句:“那个,老耿的退休待遇,你有几成把握搞定?”

孙雨朦正扫着手机上的一大堆未读信息,眉头紧锁手指飞舞地一一回复着,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开腔:“说实话,连一成都没有!”

她把这段时间搜集新闻报道和网贴,一股脑发给了苏望。

这里面都是全国各地林场职工的相似问题,那些利益受损的老民工们,无论是集体上访还是媒体曝光都用过了,没有几个解决问题的。

打开省长信箱、市长在线之类的网络信访论坛,基本上也都能找到类似的内容,答复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正在研究,抓紧落实”。

可谁都知道,这明明就是拨款补缴社保的简单额外难题,哪里是什么难事,需要反复研究的?

按照2019年的政策,每个职工一次性补缴15年社保,大概需要13万多,100个职工就要1300万。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林场招聘的职工远超100个,估计要几千万的费用。

现在林场恢复成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每年的事业经费才1900万元,总不能全拿来给退休职工交社保吧?在职职工的工资怎么办?其他工作还做不做?

苏望目瞪口呆,他没想过这么深的问题,总以为是林场的人看不起老耿这样的临时工,故意刁难他们。现在捋清楚思路之后,才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光找林场是不行的。

孙雨朦眯着眼夹起一片羊肉,在铜火锅里涮了几下才说,解决问题不能光看眼前这一摊子,还是得向孟广林学习,从上面找门路。

当年他要修路,路就修成了,要提高防火应急能力,上头立刻拨款,这都是远超一般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

“你是说,我们也去堵省委大院的门?”苏望傻傻地跟了一句,话一出口就后悔了,他觉得自己蠢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