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闯山 【98】金山银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望听他说得热闹,忍不住惊讶地问了一句:“我来林场半年了,还不知道咱这里产业这么丰富呢!”

他这话说出来,明明是恭维,可听到孙雨朦耳里却有一丝质疑的感觉。

她忍不住看了看苏望,又担心地看了看陈福安。

陈厂长并没有多想,只是领着他们走出育苗基地的院子,指着连绵不绝的山岭说:“你一来就去了将军岭,和场部接触的太少,肯定以为林场就只有守山看林子这样枯燥的日子吧。”

苏望点着头:“差不多吧,后来一点点接触,觉得场部的日子也没多丰富,像稽查大队那边,每天依然很无聊。”

“哈哈,你是因为无聊才去拦住我的一车木头吗?”

苏望露出窘态:“啊不是,那天也是巧合,巧合……”

“在驼山林场,第一要学的是耐得住寂寞,第二要学的是从平凡无奇中找出有意义的事情,我就挺看好你的。”陈福安一边说着一边走向皮卡车。

他总结了一下,林场这些年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内部挖潜,向大山要效益。

除了前面说的那些,这几年林场还顺应市场开发了林菜模式。

所谓林菜其实就是山野菜。他们利用林间光照强度弱及空气湿度大等特点,种植山芹菜、刺嫩芽、刺五加、短梗五加、荠菜及蕨菜、薇菜和黄瓜香等蕨类。

别看这种野菜名不经传,实际上背后的市场非常大,这些年城里人吃腻了精粮细菜,对野菜也开始情有独钟。

之所以想到开发山野菜,还是那些做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的老板提的建议,这些常年奔波在市场一线的人,最明白老百姓的需求,他们的流水线稍加改造就能出精品野菜,只却原料而已。

陈福安说,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开发,以后还能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经济潜力很大。

苏望和孙雨朦当即脑洞大开想了不少,甚至连养殖知了猴、蚂蚱之类的都提了出来。

陈福安用爽朗的笑声打断了他们俩,“跳出林业办林场”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绝不能忽视了林业,不管跳多高跑多远,最后还是要落脚到发展林业上。

驼山林场走的是“突出主业,发展副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经营思路,2001年经济不太宽裕的时候,就忙着组织踏察、调研,请旅游业的专家来鉴定、论证,制定了科学的规划,对驼山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

2002年,驼山林场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驼山

森林公园。

随着道路、景观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路线和各个自然景点也逐渐固定下来,后来就评上了3A级景区。

“那时候勉强挤出了120万元修路,还是翻修的砂石路,你说说我们有多困难!”陈福安对一些数据信手拈来,到2013年的时候,林场整修和新修了10条柏油公路,也就是他们现在脚下的这些公路,花费了7000多万元。

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这10年里林场的发展是多么有成效。

新修的公路不但提升了驼山森林公园的整体形象,提高了旅游体验,也提升了森林防火的快速反应能力。

除了主要公路,大量木栈道、亭台水榭、蓄水坝等景观的投入更大,这些投入获得了立竿见影的回报,驼山森林公园提升到了4A级景区。

“这山还是60年前的山,这树还是30年前的树,可观看这景致就是完全新鲜的体验了。”

他们开着车缓缓驶回夹山沟,路上孙雨朦听到了“笃笃笃”的声音,惊奇地探出头去寻觅声音来源。

“那是啄木鸟的声音,咱林场里有几十种鸟类栖息,许多摄影家专门来拍鸟呢!”陈福安介绍着,前些年林场挂了两千多个人工鸟巢,保护和招引益鸟。

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的数量明显增多,不但减轻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还给游客增加了乐趣。

游客日益增多后,也给林场带来过一阵子麻烦,除了垃圾增多,破坏植被的行为外,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竟然是偷猎和非法销售野生动物,有一阵子流行起到驼山吃野味的坏风气,驼山森林公园门口一度开起了40多家饭店……

林场整治了好几年,普法教育的宣传材料发了一卡车,又联合警方严厉打击了几个顶风作案的,这才消停下来。

孙雨朦歪着头看向前面的陈福安说:“听您这一路介绍,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了。不过我认为这一切仍然是内部挖潜,虽然是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举措,但是和市场经济的关联性还是小了一些啊。”

陈福安想了想,介绍起了林场改革的第三步。

这一步是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林场,对纤维板厂都是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2000年,陈福安被推选为新厂长。

“前面说过,其实我那时候也有机会下海,凭借我积攒下的人脉,开个新厂。但是咱不能那样干,林场培养了我,我岂能反过来断了林场的活路?”

陈福安几乎是临危受命,要做那力挽狂澜的人。

当时林场的林下经济还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实现收入的就是纤维板厂,全林场一百多在职职工,几百个退休职工都等着这个厂子养活。

陈福安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是改革薪酬制度,销售科砸掉大锅饭,由固定工资改为0底薪、提成制。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他是销售出身,深知这是看似无情,其实是上不封顶的利好政策。

新政吓退了几个保守的,能力不足的庸才,换上了一批新鲜血液。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一群嗷嗷叫的狼崽子,整天一睁眼就去跑市场的销售疯子。

在生产上他挤出资金高薪聘请了外地专家,带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核心职工。

除此之外,纤维板厂还开发新产品,把密度板做出了花样,一举覆盖了市场需求。

现在说起来轻松,可那时候每一项工作都是他殚精竭虑,一步步探索出来的。

上任第一年,销售额破千万,第三年利润超过400万,第五年就几乎垄断了安平市80%的市场份额。

也有遗憾,本来应该趁机扩大产业规模,加大技术研发,做大做强的企业,却因为年年被林场抽血,长期处于流动资金紧张状态。眼睁睁看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他们却“拖家带口”跟不上潮流了。

尤其是到了2010年左右,国家大力发展公益林,林场转变职能,树木不让砍伐了,纤维板厂从来没考虑过的原材料问题成了卡脖子的问题。

守着漫山遍野的树,纤维板厂却只能从外面购买原材料,成本直线上升。

没有了价格优势,产品又单一落后,这个附属企业开始不断走下坡路。

陈福安也在努力翻身,煎熬了三四年,遇上林场改革重新成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纤维板厂才甩掉了包袱,重新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现在纤维板厂的效益止跌企稳,账面上资金富余了,也开始了转型发展。

“我们过去提过一个口号,叫富起来,现在我们提出要强起来,纤维板厂年年利润增长,靠的是科技的力量,我们研发的那些无甲醛产品,已经开始重新占领市场。”

陈福安把车停在纤维板厂门口的空地上,指着新建的那栋楼说,那里将是产品研发的实验室,纤维板厂未来的希望。

苏望一直以为那是新盖的办公楼呢,听到他说的这些,忍不住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