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春秋乱十二国争霸 周礼废弱国无外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昔者周时,礼乐治世七百零六载,分封天下于姬姓诸侯。然王权更迭,风云不测,多有外姓覆权代国。

至戾王初年,周氏兴兵三十万征讨秦氏,然惨败骨寒关。至此,周氏衰微,群雄并起,拉开了战国的序幕,史称,春秋戡乱。

再一百三十五年,天下诸侯经过了长达百年的混战之后,四个最大的诸侯国站到了历史前台,他们是秦、晋、唐、齐。此时的周王室虽说仍旧保有神京一地,但早已名存实亡,他们王室的命运不过就是成为这四个国家的牵线玩偶罢了,不过四国虽是狼子野心,但人人都想占得大义,以周王室的名义一统天下,所以名义上倒还对周天子礼让有佳。

至于后来,秦、晋、齐三国联军假借周天子名义,合力伐唐。但彼时,大唐骑兵威不可当,先后击破三国联军先锋部队。可是晋将张潜,竟乍败将唐军诱于泗水之畔,再引洪涛,水淹大唐十五万骑兵精锐,至此,大唐一蹶不振,更是被一路攻陷了大唐国都平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楚国国都平京。

大唐从此也就分裂成了楚、北唐、北燕、南唐四国。直至如今,除了楚国还算春秋鼎盛,其余三国,都已是风雨飘摇。。。。。。

“老师,你不用这副惋惜的表情,这件事我也知道,要不是唐国先惦记人家秦国的河东十郡,最后也不至于被群起而攻之。我倒是挺佩服那个张潜的,毕竟彼时的唐国可是带甲百万,骑兵更是一时无两。他能够一战消灭一国精锐,他是真的有点东西。不过既然彼时已经灭国功成,为什么三国不瓜分了大唐呢?”

蒋方言捋着花白的胡子,神色更添几许黯然。

“你以为他们不想?只是除了秦国,其余两国均是与大唐互不接壤,就算彼时瓜分了领土,但是那都会变成秦国口中的肥肉,只要秦国想要,还不是俯仰间全都进了自己的口袋?”

“我稍微明白一些了,与其一朝瓜分,最后被秦取利。倒不如扶植自己的政权,还可徐徐图之。”

想到此处李洵暗自摇了摇头,似乎有些惋惜,曾经称霸大路东方的大唐,只是一战,便落得个四分五裂,这国与国之间的战斗,果然不是儿戏啊。

蒋方言拿起手中的书卷,重重的砸在了李洵的头上。

“年纪轻轻怎么一副悲春伤秋的样子,哪里有年轻人的朝气,多向你皇兄学学。”

李洵翻了个白眼,好似很不服气,这一切自然被蒋方言看在眼里。

“怎么?你不服气?你都十六岁了,你皇兄在你这个年纪已经胸中藏万卷了!而我却还只能在这里教你读历史!”

“行行行,我皇兄了不起!那既然他都那么了不起了,您就别再逼我了行么?北唐的皇帝又不需要我来做,天塌了我皇兄顶着呢。要不您就行行好,今天的课就到这吧,您放我出去玩儿去,让我也找找年轻人的童真可好?”

蒋方言被李洵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十分滑稽,不过他想了半天训斥李洵的理由,却发现对方说的都对。确实,只要这北唐还有太子在,未来必定可期,这个二皇子确实学多学少不重要,他要是过于优秀,反而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想到这蒋方言忽然有些开心。

“算了,老夫也累了,那二皇子你就自便吧。”

李洵如蒙大赦,手中的书卷一撇,还未等蒋方言回过神来,就已经一溜烟的跑了出去。

蒋方言无奈的摇了摇头,给了李洵一个评语。

“难成大器。”

北唐国都上京城今日格外的紧张,因为有传言楚国的使团到了。

由于两国接壤,且北唐的实力远不及楚国,刀兵相见已经成为了两个邻居的日常,而北唐自然是胜少败多。也正因如此北唐的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些害怕自己这个国出同源的邻居,倒是对自己身边的另一个受气包北燕很有好感。

此时方进正午,上京城的街道上忽然间炸开了锅,沿路的百姓仿佛见了鬼一般慌张的分流向街道的两边,一个个都瞪着眼睛观察着远处的楚国使团。

楚国使团一行足有近千人,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沿着上京城的街道行进引得上京百姓阵阵惊呼,大楚这一次出使,也算是赚足了面子。

“熊大人,这就是北唐的上京城?”一个年轻的官员骑着马转头看了看身边的武将。

“哼,怎么,刘大人莫不是心中有什么期待落了空?”

“何止是落空,简直就是失望,虽说北唐是大陆最北端的国家,资源贫瘠些,但是都城建的这般寒酸,倒还真是出乎意料。”

“刘大人这是见惯了平京的玉宇楼台了,来到这穷乡僻壤,感觉不适应倒也可以理解,不过刘大人还是好好看看现在的上京吧。”

“怎么说?”

“没有多少年了。”

“什么意思?”

熊姓武将笑而不语,反而双腿一夹马腹,走得更快了些。

上京皇宫。

李洵可着皇宫撒欢跑了一大圈,但是不论侍卫宫女好像都很紧张,似乎在等待迎接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就连平日里喜欢闷在屋子里处理政务的大哥都不见了踪影,这可让李愚十分郁闷。

李洵挠着脑袋想了半天,这皇宫自己唯一没去的地方恐怕就是承华殿了,可那是父皇办公的地方,父皇曾经严令禁止自己去那,可是自己又实在是好奇,这皇宫里究竟是怎么了。

几番计较之下,李洵还是拿不定主意,只是倚着通往承华殿的宫门陷入了沉思,一时间有些失神。

就在他失神之际,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硕大的苹果。

“你个怂货,想去承华殿又不敢进去是吧?”

李洵一把抓过苹果,没有给对方拿回去的机会,还恨恨的咬了一口。

“李云姿你再叫我怂货我就打你!”

“可把你能坏了,你打一个我看看?看我不拆了你!”

说着李云姿靠到了李洵对面的墙上,一脸的鄙夷之色。

这李云姿比李洵大上两岁,所以个头也明显比李洵高上许多,不过二人虽然时常打架斗嘴,但二人确是实打实的一母所生的亲姐弟。

李唐的皇帝膝下只有过四个子女,两子两女,不过幼女出生就夭折了,所以此时也只剩了太子李睦,长女李云姿和次子李洵三人而已。皇室人丁衰微,主国之不祥,朝中的大臣多有非议,不过显然北唐的皇帝对这方面没有太大兴趣,大臣们也只能闭口不言。

“你不好好在你寝宫待着,你来这干嘛?”

被李洵这么一问李云姿有些恍惚,一着急和李愚斗嘴把自己要干嘛的事情忘了。不过忘了归忘了,嘴上却不退让。

“你个怂货管着了?路过不行啊?”

李洵撇撇嘴。

“信你才怪。”

“你爱信不信,对了,你听说了么,楚国使团进京了。”李云姿神神秘秘的说道。

“楚国使团进京有什么好稀奇的,楚国兵团进京才是大问题。”

李云姿见李洵一脸的漠不关心,忽然想起来自己是为什么来的了,举起粉拳对着李洵的脑袋就是一下。

“你就会跟我皮,你知道么?楚国使团此次进京是来送国书的。”

“送就送呗,这件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跟我是没什么关系,跟你这个怂货有关系,一但两国签订和平条约,双方就得互送质子!到时候我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

李洵被李云姿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送质子就送呗,跟我有什么关系?对了,啥叫质子?”

李云姿一脸的黑线,无知者果然无谓,自己这个怂货弟弟算是非常无畏了。

“质子就等同于人质,北唐和楚国一旦缔结了和平条约,就会互相选一个皇子质押在对方的国都。楚国皇帝二十几个儿子,他不在乎的。咱家可就俩儿子,你觉得父皇会叫皇兄去吗?”

李愚挠了挠下巴,觉得李云姿说得非常有道理,皇兄是太子,必然不可能去他国做人质。

“那你去不行么?”

李云姿暴怒。

“我看你是欠打了!”

承华殿。

刘星棠恭谨的向北唐皇帝李蔼递上了两国修睦的国书。

“我大楚皇帝陛下命微臣向北唐皇帝陛下递交国书,望止戈偃兵,两国修睦。为表诚意,特献上绫罗锦缎五车,珍宝两车,并诚意交换质子。”

李蔼接过太监递来的国书很认真的看了一下,但是他没有说话。

“大楚好气魄,不过前脚占了我北唐两郡,后脚就来说讲信修睦,大楚是不是过于反复了?”

刘星棠对着说话的年轻人躬身一揖。

“敢问。。。”

李睦抱拳回礼。

“北唐太子。”

“早听说北唐太子器宇不凡,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外臣真是好生惶恐,回国定要将太子的风姿传遍我大楚。”

李睦眉头一皱,这刘星棠说话阴阳怪气的,看似毫无逻辑,但似乎又有深意。

“大楚若是真有诚意,那贵使带来的礼物恐怕就不是这绫罗珍宝,而是我北唐的两郡城池了。”

刘星棠闻言慌忙摆手。

“诶。。太子所言差矣,贵国的城池那是大楚的士兵用命换来的,那是一场公平交易。若是贵国想要回去,那就拿北唐士兵的命再来换便好了,我大楚向来讲理,公平交易绝对不会拒绝。但此时递交国书,乃因大楚却有修睦诚意。”

李睦冷冷一笑。

“我看是大楚南边抵不住秦国铁骑了吧。”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您换个角度想想,若是没有大楚在前面挡着,以北唐的实力。。。。啧啧,只怕灭国只在顷刻之间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大胆楚人!竟敢羞辱我国!”

“北唐经年饱受楚国压迫,此时求和,只怕是假意求和是真!腾出手又要对我国不利!”

“对!”

刘星棠一脸的无所谓,只因这喧闹场景和大楚倒是也差不太多,他倒是已经习惯了。

“够啦。”

始终没有开口说话的李蔼终于打断了朝臣们的争吵。

“贵使,并非我北唐斤斤计较,只因贵国所作所为一向反复,撕毁合约的事做了也不止一次两次了,此番修睦实难服人。更何况,你楚王二十几个儿子,我可是只有两个,既然大楚喜欢谈交易,那这般交易,可并不公平啊。”

刘星棠莞尔一笑。

“唐皇是这样认为的?不过燕皇确是认为公平的很啊,现在估计已经签好国书了吧。”

李蔼闻言暗自叹了一口气,看来想要趁机要回两郡的愿望是没有指望了,北唐北燕都地处大陆最北,被一个横亘与身前的楚国挡在了中原之外。两国从来都是唇齿相依,也正因如此才不至于被大楚予取予求。之前北唐与楚国一战已然元气大伤,若非北燕出兵调停,北唐只怕是要任人鱼肉。此时北燕既然已经签了国书,只怕北唐就是再有异议也是无济于事了。

燕皇已然签约的事情李蔼早已知晓了,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要诈上刘星棠一诈,没想到对方消息不比自己慢,那他此间的盘算倒是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唐皇,还容外臣说上两句。”

“刘大人请。”

“唐皇恐怕没得选,楚国虽说与贵国摩擦不断,但是好歹也算徐徐而止,若是此时站在北唐面前的是秦国那虎狼之国,于他,只怕他可不会有你我两国这么好的交情啊。还请唐皇三思。”

“父皇,三思,二弟年龄尚小。。。”

“是呀,皇上,三思啊。”

“楚国比秦国作虎狼,自己又何曾不是!皇上,慎重啊。”

李蔼缓缓抬起右手,北唐的臣子们识趣的都闭上了嘴。

“你们不用说了,朕都明白。传旨,把二皇子叫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