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名正言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天张有庆提着皮包回到家里。

李小莉:“回来啦。这次又带着什么调研课题?”

张有庆:“这次调研课题是明天到江南农场敲警钟。”

李小莉点头:“这个课题非常及时,非常重要。”

张有庆:“我们这些芝麻干部算不了什么。人家那些手握实权的大官儿才更需要经常提醒提醒呢。”

李小莉接过皮包,自信地审视着张有庆:“防微杜渐,大小干部谁也不能放松警惕。”

张有庆:“怎么啦,发现这皮包上面有贪腐的蛛丝马迹吗?”

李小莉:“真想在你的皮包里安装一个什么器,随时随地监督你。”

张有庆:“那么我就要告你侵犯隐私权。今晚有什么好吃的慰劳老公。”

李小莉:“你又不是从前线凯旋归来的功臣,凭什么要慰劳你?”

张有庆:“我风尘仆仆回来看望你。还给你带回生日礼物呢。”

李小莉:“生日礼物并不重要。我可要警告你,跟你那个战友距离远点,直觉发现他那个剩女妹妹可不是省油的灯。”

张有庆:“又吃醋了,我不就是给他们做了两次模特,送给我一套西服穿吗。”

李小莉端出几个荤素菜盘放在餐桌上。

张有庆:“好丰盛啊。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李小莉:“昨晚做梦就梦见青菜了,就预兆有亲人要回来了。快吃吧。要不喝点酒?”

张有庆:“那就来两口吧。”

李小莉顿悟地收回酒瓶酒杯:“对了,今天还是不要喝酒为好。”

张有庆:“为什么?”

李小莉:“以后再告诉你。”

一行干部学员行走在前往江南农场的乡村田埂上。

一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庄稼随风摇摆。

不远处有几座楼房矗立在田野中间。

带队的领导回头喊着:“江南农场就要到了。”

有的干部埋怨:“难道就没有大路走过来吗?”

带队的领导:“当然有大路走过来,但不希望你们从那条路坐车过来。需要你们步行体验走过来更好。懂吧!”

江南农场资料陈列室里,农场讲解员指着墙壁上的图片:“我们江南农场第一分场,关押的全部都是职务犯罪分子。包括渎职罪,更多的是经济犯罪,什么贪污、侵占隐瞒救灾救助款,行贿受贿等等。”

带队的领导:“他们都是怎样逐渐走上职务犯罪邪路的呢?”

农场讲解员:“很多贪官都是轻信行贿者的诺言,我俩的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保证不会说出去的。受贿者就用下不为例麻醉搪塞自己,从此就被人家抓住小辫子竟相要挟。一言不和就翻脸不认人。”

个别干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纯属无知!纯粹骗人的鬼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必捉!”

张有庆默默听着讲解,看着图片,不时做着记录。

江南农场田埂上,张有庆挽起裤腿,和一个劳教犯并肩挖着树窝。

张有庆和劳教犯一起栽树浇水,然后和劳教犯坐在田埂上一起休息。

张有庆:“请问你原来职务是?”

劳教犯:“说出来你也许不会相信,我原来是县工商局堂堂的大局长,一把手啊!就是因为太相信那个搞假冒伪劣名烟名酒的家伙,接受他的贿赂,帮他隐瞒包庇,擅自解除对他的处罚被关进来的。”

张有庆:“教训不浅啊。”

劳教犯:“那些搞歪门斜道的人,表面对你笑嘻嘻,内心里恨不得咬死你。老弟,吸取我的教训吧,有权在手,千万当心啊。万万不可侥幸!”

张有庆:“嗯,我会格外当心的。感谢组织上给我们打的这支防疫针,太及时,太有必要了。”

江南农场广场,三辆面包车停在场上。

带队的领导握着农场场长的手:“感谢你们给广大在职者敲响警贪防腐的警钟。”

农场场长:“希望大家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职务地位,起码要看在父母双亲,妻子儿女的份上,也得谨慎为人。我们也更希望早日失业改行。”

原工商局长和张有庆紧紧握手:“好兄弟,多保重!”

张有庆:“感谢你的提醒。”

大家纷纷上车。

广场边角一个劳教犯大叫:“欢迎你们,总有个别人下次还会再来!”

农场场长:“就你不老实。”

劳教犯:“你敢保证他们中间没人再来吗?”

带队的领导:“你们谁个希望下次单独过来?”

农场场长挥手:“但愿你们都不要再过来了。”

张有庆坐在市委党校阅览室条椅上查询资料。

教研室主任坐在张有庆身边。

张有庆:“教研主任,您好!”

教研室主任:“结合昨天到江南农场的所见所感,有什么想法?”

张有庆:“通过昨天到江南农场的所见所感,感觉到贪腐有个演变过程。”

教研室主任:“说来听听,贪腐有个什么样的演变过程?”

张有庆:“这个演变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步:从刀枪

不入,到下不为例,最后悔之晚也。其实,刚开始都还是很谨慎的。”

教研室主任点头:“很有见地。教研室准备请你写一篇反腐倡廉论文,推荐到省里参加评选。本周五上午交稿。你好好准备吧。”

张有庆急匆匆赶到溪流乡党政办公室。

陈德新:“小张,你可回来了。”

张有庆:“陈书记,您昨天晚上那么急促打我电话,要我务必请假赶回溪流乡政府。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陈德新:“都是你做的好事。现在只有你出面才能摆平。”

张有庆:“到底什么事情?”

陈德新:“杨君臣和刘娟私奔了,都好几天没有上班。”

张有庆:“联系上了吗?”

李长庚:“杨君臣电话关机。”

张有庆拨打电话,被告知关机:“干嘛关机?”

陈德新:“乡政府办公室几天都没人处理日常事物。”

张有庆:“都担任办公室代理主任了,还那么幼稚。”

李长庚:“作风轻浮,办事不牢。”

张有庆接收短信。

张有庆看短信念出声:“我在省城和老爸一起到厂家验收发电机组,明日返回溪流乡办公室。”

张有庆回复短信:“怎么不请假报告?”

张有庆接收回复短信:“上周五在县城开会搭老爸同事便车,回省城大病几天。”

张有庆:“没事了。刘娟是和县城同学一起生日聚会了。他们俩根本就不在一起。哪有私奔的事?听谁说的?虚惊一场。我还得赶回党校上课。”

张有庆走进市委党校办公室坐下。

教研室主任:“祝贺你的毕业论文获得全省党校学员一等奖。”

张有庆:“感谢党校领导老师们的指教。”

教研室主任:“张有庆毕业后有何打算?”

张有庆:“毕业回到溪流乡以后,把在党校学习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市场经济规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要把反腐倡廉警钟敲进每个乡村组干部心里去。”

教研室主任:“很好。”

校长走进办公室。

张有庆起身:“校长好。”

校长示意:“请坐。”

教研室主任:“校长需要和你谈话。”

校长:“根据你在党校和地方工作的突出表现,我们准备把你留在党校做教员。当然还需要继续深造。”

张有庆感到突然:“我?我不够格啊。我原本才只初中生。”

教研室主任:“校长刚讲过,当然还需要继续深造。”

张有庆:“恐怕不能胜任。”

校长起身:“谁不是从小学生初中生学习上来的?你先考虑考虑吧。”

市委党校校长办公室,校长:“啊哟,我的县组织部长老同学,你怎么今天有时间过来了?”

县组织部长:“这不,溪流乡的老陈书记缠着我不放,你们不放张有庆回溪流乡,他就不放过我。”

陈德新:“我们溪流乡首先要感谢市委党校培养人才,也祝贺张有庆学有所成。”

县组织部长:“老同学,你就放手让张有庆回溪流乡锻炼成长吧。山区迫切需要人才。”

校长:“我们很少挽留学员留校的。目前特别缺少这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理论实践双料人才。张有庆什么态度?”

张有庆:“我希望回溪流乡工作。”

陈德新:“我和张有庆的老丈人都已经临近退休了。溪流乡需要年轻人爬山涉水谋求发展啊。要不,组织部长多派几个年轻干部下到溪流乡也行。”

县组织部长:“我们当初也是为了溪流乡长期持续发展,才推荐张有庆到市委党校学习的。其实,张有庆的资格还有点嫩,属于破格进来的。”

陈德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是为了溪流乡的持续发展,才把机关食堂炊事员张有庆赶鸭子上架,做行政干部的。”

校长:“好吧,我和党校领导成员再商量一下。”

张有庆大步流星走进溪流乡党政办公室。

陈德新:“你这臭小子,翅膀硬了想飞是不?没门。”

李长庚:“溪流乡的小庙坐不下你这尊大菩萨吗?”

张有庆:“你们都误会我了。我当然还是想回来溪流乡的。”

陈德新:“不错,张有庆本意还是留恋溪流乡的。”

李长庚:“杨君臣。你看到了吗?下次你可要老实一点。”

陈德新:“无论谁想飞走,先问问我们几个老头子同意不。趁现在大家都在场,我宣布县委组织部通知,正式任命张有庆同志担任溪流乡代理乡长职务,等待乡人大会议选举确认,并兼任乡党委副书记职务。我先过渡一段时间党委书记。”

在场的工作人员一阵热烈掌声。

陈德新:“张乡长,讲几句吧。”

张有庆:“感谢组织和大家的鞭策鼓励。今后,请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帮助监督我的工作。再次谢谢大家。”

张有庆朝着大家深深一鞠躬。

张有庆下车走进青山村重晶石采石场办公室。

汪老板笑盈盈地迎接上去握手:“恭喜张乡长啊。”

张有庆微笑地:“有什么好恭喜的。”

汪老板:“外边风大,进办公室坐吧。”

张有庆:“汪主任有什么需要谈的?”

汪老板:“近来有些外地采购商赶到采石场谈买卖,生活接待很不便利。距离县城太远。晚上住宿不方便。我们很想在采石场建造几间楼房,解决采购商吃住难题。”

张有庆:“你这个想法很好。正好采石场开辟了一大块平地。和钟老板商量过吗?”

汪老板:“还没有

。钟老板成天呆在那个发电站工地上,也不过来一下。”

张有庆:“他是大股东,必须征求他的意见。”

汪老板:“重晶石招待所建成了,又能解决好几个困难户就业问题。”

张有庆:“好事是好事,好事要办好。如果建招待所,找谁建?谁负责招待所日常管理?都要事先和钟老板商量妥当。要么你主动到发电站工地上找他商量。”

发电站工地上,钟老板正在山头查看出水管道。

汪老板:“钟老板,真忙啊。”

钟老板回头:“哎呦,汪老板亲自过来了。你看我这不是假忙吧。”

汪老板:“嗯,真是忙。”

钟老板:“汪老板有何指示?”

汪老板:“我专程过来向大股东汇报工作的。”

钟老板:“你办事效率还有什么说的。我很高兴你的业绩。”

汪老板:“近来有些外地采购商赶到采石场谈买卖,吃住生活很不方便。离县城太远。特别晚上住宿不方便。我很想在采石场建造几间楼房,解决采购商吃住难题。”

钟老板:“好啊,可惜我最近资金周转不灵。搞不好连发电机都买不回来。”

汪老板:“钟老板真会叫穷。”

钟老板:“你们和乡政府先垫钱建起来,我随后追补资金。”

汪老板:“没钱怎么建啊?”

钟老板:“我知道汪老板会有办法的。”

汪老板:“钟老板你同意建重晶石招待所吧?”

钟老板点头:“我同意啊,省下来的钱还是我们的啊。就麻烦你代劳了。”

重晶石采石场办公室里,汪老板讲话:“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溪流乡张乡长。这位是房产开发商刘大老板,也是我的远房表弟。”

刘大老板站起来和张有庆握手。

张有庆:“刘大老板,刚才汪老板已经介绍项目情况了,现在外边欠着货款,还要建招待所,可又没有钱。需要刘大老板先行建起,然后分期付款。这样可以吗?”

刘老板:“我们可以先行建起,但是以交房之日起应该付利息。”

张有庆:“以交房之日起付利息可行,但是要以银行存款标准付息。”

刘老板摇头:“以银行存款标准付息不行,得按照以银行贷款标准付息才行。”

汪老板:“干脆搞个折中,按照银行存款贷款两种利息平均值付息吧。”

张有庆:“刘老板,你看行吗?”

刘老板:“好吧。表哥出面说话,不好再打折扣,也不再讨价还价了。”

李长庚家里,张有庆举杯:“祝贺爸爸生日快乐。”

李长庚连连点头:“快乐,快乐,大家同乐。”

李小莉:“爸爸,如果请您给张有庆近来的表现打分,可以打多少分?”

李长庚上下审视张有庆一番:“嗯,可以打85分。相当优秀。”

李小莉:“真的吗?依我看,只能打70分,距离优秀还差一大截呢。”

李长庚:“不要求全责备。乡政府还是很看好张有庆的。”

冯兰英:“什么时候任命他做党委书记才算成熟了。”

李长庚:“人才成长和种庄稼一样,不能心急。拔苗助长是不行的。”

冯兰英:“你都59了,上头早点任命他做党委书记,你和老陈就能正式退休了。”

李长庚:“我们还能顶一阵子的。”

张有庆:“小莉,给妈妈斟饮料。”

李长庚:“我提醒张有庆,你得小心青山村的汪老板。游长江倒霉,还有万得利提前下台,都和他的幕后操纵有关系。”

张有庆:“我会注意分寸的。还有件事请教老爸,听小莉说您治理青山村有绝招,能否传授?”

李长庚:“治理青山村,降服汪老板,你就抓住夏福来好了。一物降一物!”

李小莉:“哪个夏福来?”

张有庆:“就是那个上访专业户,你留他避雨,跟我同宿一晚的那个,人称大脑壳社员下不来!”

李小莉:“明白了。确实很有两下子的!”

张有庆提着公文包上班。

汪老板等候在办公室门口。

张有庆走进办公室:“老汪,进来坐吧。”

汪老板坐在沙发上。

张有庆:“这么早就来,有什么事?”

汪老板:“我发现你上班时间最早。今天有要事请示你。”

张有庆:“什么事,说吧,等会我还要到县里开会。”

汪老板:“真巧,我正好要请你到县里谈事。”

张有庆:“有什么事还要到县里谈?”

汪老板:“我表弟的设计图,想拿到县设计院审核。”

张有庆:“你们自己处理,我也不会搞设计。”

汪老板:“表弟请你同时听取专家意见,确保招待所建筑质量过关。”

尚如意站在门口:“张乡长,我们走吧。”

汪老板:“尚师傅真有眼光,当时就是你第一声叫的张主任,后来果然如此应验。”

张有庆:“我们一起走吧。”

县政府大院走出散会出来的各位乡镇长。

县政府大院门口等候着汪老板和刘老板。

尚如意把小车开了过来。

汪老板:“我们一起去吃顿便饭,然后你先开车回去,我们和张乡长还有事情处理。”

尚如意:“你们想夺我的饭碗吗?上次无意走失,差点解雇我了。张乡长走到那儿,我就跟到那儿。”

张有庆:“尚师傅吃饭后就先回去吧,放心我没事的。”

他们几人开着空车走到一家餐厅门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