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洲篇 第二十二章 硝烟又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呜呼背算不得高耸,却极为宽广,以山峰作中心,可达方圆十数里,在这里以及附近栖息的凶兽没有十万也有九万。

花温香昼夜不分的修炼血魂,只为早日达到赤红境大圆满,以来抵住黑擎的三拳,至于玄黄境,他还不曾怎生惦记。

虎娘子告诉过花温香,破镜一事最是急不得,一步一个脚印,对以后固境十分重要,地基打牢了,才有可能步入更高境界。

从呜呼背附近再到山腰,花温香用时四个月,如闯关一般,层层晋升,如今的他已经能在山腰以下横着走了。

大多的兽群都在他这里吃了大亏,种群大量死伤导致整体实力大大折扣,许多兽群如今都是零零散散,支离破碎。

每个被花温香打杀过的兽群见到他,都如避蛇蝎般远远躲开,虽有愤恨,但碍于实力差距,也只好不甘的绕道而行。

夜里,已然成为过江龙的花温香在那棵粗壮古树下继续练拳。

千雪传给花温香的这套拳法,他已经掌握了八九分,就只差熟练运用了。

不过这套拳法的精髓之处,花温香却久久不能领悟一二,仿佛需要什么契机一样,致使他一直摸不着门道。

花温香深知这套拳法他虽已差不多掌握了,可若是不领悟其中真谛,那这套拳法就是一个空壳架子,中看不中用。

愿拳有愿,是愿望亦是希望。

雪姨苦命一生,茕茕孑立至死都没能去皙山周围看看。

它曾经与自己说好了要一起去看东海的,要在皙山那边……

花温香停止回忆。

心疼。

今后自己定是要去广袤天下走走的,所经所见,回来给雪姨一一念叨便是。

……

……

北林清正府。

挂有“正大光明”的四字匾额,清新脱俗,威严庄重。

府内一处幽静小院内,石牙坐在桌旁翻过手中书的最后一页,一字不落的认真读完。

屋外有轻轻敲门声,“石公子可曾方便,老夫闲来无事,想与石公子聊上两句。”

石牙合好书本,听闻熟悉声音后,连忙去开门,打开门后,来者正是清正府府主周粥,石牙立侧一旁,伸手示意周粥里边请。

周粥笑着进屋后,坐在了一把木椅上。

已经在清正府待了近半年的石牙,对眼前身为府主的周粥一向十分敬重,它将一旁小桌上的壶中茶水倒入杯中,略有歉意道:“茶水有些儿凉了,还请周伯不要介意。”

周粥慈眉善目,一笑之后,皱纹竟显,声音苍老道:“不打紧,我平时就爱喝凉茶,比较清爽。”

周粥喝了一口杯中凉茶,又道:“石公子入住清正府已有五月半旬时日,不知如今心性是否又如当初清澈。”

石牙笑道:“周伯不用这么客气的,喊我小牙就行,贵府这处清净之地,十分适合修身养性,再加上周伯经常解惑,如今我早已无恙。”

“你看我这脑子,你都告诉我好多次喊你小牙了,总记不住,真是老了就容易健忘啊。”

周粥又品了一口凉茶,心肺沁凉,问道:“石……小牙啊,你打算以后还去武神院么,若是不去的话,周伯倒是想让你一直留在清正府。”

石牙又帮周粥添了些茶,随后略有歉意笑道:“还是要回武神院的,我来这里就是冷静些日子,而且我对于学术一说,并无太大兴趣。”

周粥哀叹一声后,仍是不甘心,继续劝道:“小牙你要知道,文道不比武道差的。”

石牙知道周粥想把自己留在清正府,但它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周粥的一番好意。

这几个月来,一老一少十分聊的来,而且周粥还算是石岩的小半个学生,它对身为尊师的石岩一直敬重有佳,对石牙也是有一个收入门徒的心思,不过可惜的是文武两道,石牙更崇尚后者。

沉默许久后,石牙还是面有歉意道:“谢周伯一番好意了,我还是要选择习武的,不过日后我会多来府中与周伯请教学问的。”

周粥不再勉强,只是可惜了这么个好苗子,要是兽林再出现第二个石先生,那真是千百年修来的福气。

……

……

要说王朝的存世之久,那当属如今的大歧王朝位占第一,据史书记载,王朝存世已达六百余年,当今大歧皇帝已是第九任君主,而且大歧太子也早有人选,估计再过不久,大歧王朝将会迎来第十位皇帝。

说起年代久远,刚崛起的盛昌王朝就要相形见绌了,算起曾经的北雁也才只有三位皇帝。

北雁本是一介无名小国,随着时间的迁移,不知不觉就成了一匹黑马,国力日益壮大,各地发展如日中天,从而变成了当今雄踞一方的超大王朝。

至于仅剩下的大原王朝,地处偏僻,国力一直是个谜,纵使国力鼎盛的盛昌王朝都不敢贸然对其出兵,估计怎么也得等到最后再出手。

大歧本也是太平盛世,国力昌盛,可当今皇帝昏庸,亲小人远贤臣,加上常年不理朝政,拒见骨鲠之臣,如今朝内早已是千疮百孔,奸臣当道。

朝野上下,油然产生了两股势力,一方是亲皇帝的小人,一方是力荐太子早日登基的贤臣,前者妖言惑众,蛊惑君心,后者舍生取义,为民谋福。

劝皇帝早日退位这件事,无论说的再怎么委婉

,那也是大逆不道,是要掉脑袋的,加上一旁又有小人对此事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形势更是一边倒。

毕竟现如今的皇帝还没有退位,说出来的话依旧是圣旨。

举荐太子早日登基一事,死了很多大臣,甚至还有少数人落了个满门抄斩的惨烈下场。

这些人无不是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的良臣。

就连市井百姓都知道,按照这个趋势的话,大歧离亡国就不远了。

因为西边紧邻的就是盛昌王朝的国都北雁,那里有着盛昌王朝最精锐的部队,最先进的魂气武器。

就以大歧如今内忧外患的状况,势不可挡的盛昌铁骑估计不出半年,就会拿下这个历史悠久的王朝。

若是大歧仍是一直处于这种小人当道的局面,估计灭亡时间只会会更快。

太子早日登基的话,情况或许会有些好转。

大歧的国姓为“李”,太子李襄自小拜大歧第一人杨子阳为师,无论是治国之道还是修士一途,都是学有小成。

至于能否学以致用,天资聪慧的太子李襄应该不会让那些朝中贤臣失望。

……

……

盛昌国界。

在同一日内,钟禾王,湘安王,尚益王分别接到了一道朝廷秘旨。

三道秘旨全是八百里加急送至,秘旨内容简约却沉重。

“一旬之后,整兵八万于北雁赡洲校场,准备攻打大歧。”

这一日来的不快不慢,刚刚好,此时惊蛰刚过,天气由凉转暖,是个打仗杀人的好时节。

且今非昔比,长达八年来的养精蓄锐,在盛昌眼里,大歧不过是一头待宰的羔羊。

大歧当年没在北雁最虚弱的时候除掉它,本就是个天大的错误。

一旬后。

三大藩王各自派遣一名心腹带兵八万,向国都北雁压去。

老百姓知道,又要打仗了。

不过盛昌百姓似乎并不在意,尤其是如今划为盛昌国土的旧五国百姓,仿佛早有所料,无半点震惊与担忧。

以如今盛昌的国力,攻打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歧,应该是殃及不到百姓的。

所以百姓们根本不用担心池鱼之祸。

至于打仗缘由,不为人知。

……

……

盛昌九年春,赡洲校场上列满了身穿甲胄的将士。

三大藩王各自出兵八万,朝廷内部也派出了六万最精锐的星辰重骑。

此次战役,盛昌王朝预先发兵三十万,由大将军袁庆贺带兵伐歧。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