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91 班子结构问题(求花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刚才打过来电话的是李玲玲,这是罗观故意安排的。结果这事情就凑巧了。刚刚王文元问罗观关于乔庄乡下一步发展总体构想,李玲玲的电话就来了。

罗观知道自己从乔庄乡走,他就开始考虑乡长的人选问题,并且提前与乔德伟进行了沟通,乔德伟也表示同意。本来曾涛当初推的何庆印自己不检点,在几次喝酒的场合当中发了酒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就凭这些话,曾涛都没有底气跟王文元提起他去乔庄乡任职的事。

最后在曾涛的努力之下,何庆印总算是从乡里面回到了县直,任县劳动局副局长,这个时候劳动局是比较吃香的部门,虽然副局长也是副科,但这个位置比一个副乡长强得多。

当然,李玲玲想想接乔庄乡的乡长,难度仍然不小。侯丙申的问题总得解决,这个人上一次就李再林、何庆印一起被提名,如果这一次没他的戏,这不就是明摆着调戏人吗?更何况,侯丙申工作一向兢兢业业?

凡事只要有希望,都要去争取争取。先不说别的,李玲玲的工作劲头一点也不输给侯丙申,而且侯丙申书生气还比较重,罗观怕他挑不起这副担子。

对于乔庄乡的发展,罗观自然非常关心,即使他不在这里干了。自己和秋敏的旅游产业发展与乔庄乡整体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能选出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人,是最好不过的。但对于侯丙申,罗观并不看好。

崔国战虽然与自己关系不错,但哥们归哥们,崔国战目前还挑不起来,如果硬让他上,恐怕会害了他。

对于李玲玲,乔德伟也比较看好,并且表示和罗观一起做县领导的工作。

李玲玲进来之后,发现了王文元和王树高,显得有些意外,马上就打了招呼。“李乡长,吃饭没有?”王树高问道。

“还没有,因为罗乡长要走,我尽快往前赶。今天才搞出来。”李玲玲说道。

“坐下一起吃饭吧,皇帝还不差饿兵呢。”王文元说道。

李玲玲边吃边说着乔庄乡的下一步发展思路:“王书记、王部长,关于乔庄乡下一步思路,罗乡长对我也有交待,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的路子。一就是,找准一个定位,那就是乔庄乡要做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乡。二就是,实现两大目标,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财政的腰杆硬起来。三就是,抓住三大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商贸流通。四就是,集聚四大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李玲玲的话让王文元颇感意外,如果说今天罗观是临时起意,让李玲玲做好准备过来,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准备得如此充分。先不说具体内容,仅仅“一二三四”这个思路能够总结提炼出来就非常不易。

“听起来不错,三大产业是怎么讲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这个好说,但商贸流通,你们怎么考虑的?”王文元说道。

王树高也有些纳闷,乔庄乡现在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方面的前景可期,商贸流通这一块恐怕有难度,毕竟,乔庄乡连个批发市场都没有。

“实际上这三大产业是紧密联系的,文化旅游是驱动,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人来了,需要吃住,这就带动了生态农业,农业种的粮食和蔬菜不必外往,就地就可以卖钱,比运出去的收益还要高。先不说四流,仅从交通来看,乔庄乡处在洛南市、南都市和北召县的中间,在这么大一片区域内,没有形成一个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的市场,因此,这对于乔庄乡来讲,是一个机会。”

王文元打断了之后问道:“你们准备搞什么样的市场?”

“首先,利用我们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就在华夏红沟的山门附近,搞山货批发市场、奇石交易市场。这里是游客的集散地,游客可以在这里购物,山里的特产都可以在这里集中。有人气就有市场,我们相信能够做好。”李玲玲说。

“建市场,钱从哪里来?”王文元马上问到了实质。

“这个已经与汉宫秋实业集团的秋总达成了初步意向,主要收企业出资,谁出资、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乡政府只负责规划和市场监管。”李玲玲面对县委书记的询问没有丝毫慌乱。

“不错,我看,只要有汉宫秋来参与,我心里就有底了。赚钱的事情,企业家比咱们要清楚得多。看来,建这些市场可以赚到钱。只要商家赚到钱,咱就有税可收。当然,前期可以对他们的税费进行减免。”王文元说道。

“是啊,王书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啊,前期对税费进行减免,对企业还有入驻市场的商户进行扶持,等市场火起来了,再进行正常收费。这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王树高赞叹道。

“是啊,猪要等到养肥了再杀。”罗观笑道。

听到罗观的话,王文元不由得笑起来,这小子讲话,不仅一套一套的,有时候还很幽默,讲得还挺有道理。

看李玲玲吃完饭,王文元说:“李乡长,讲得不错,我对乔庄乡充满信心。”

李玲玲显得很激动,王文元的话显然已经把她当作了乔庄乡的乡长。如果李玲玲在他心目中只是个副乡长,那王文元也不会说对乔庄乡充满信心。

“李乡长,我看你酒量一般,不行你先回去吧?”罗观说道。

李玲玲知道罗观与王文元、王树高还有话要说,马上就告辞了。

“小罗,我想听听你对乡党委班子的评价,不要空话、套话、虚话。”王文元说道。

乔德伟过去就是王文元的人,加上乔德伟对自己不错,罗观对他当然是溢美之辞:“乔书记这个人,人品好,党性强,抓班子、带队伍方面很有一套。特别是能够包容。比如说我吧,王书记知道的,毛病很多,但是乔书记往往能够包容我,很多时候我的事做出格了,他会及时提醒。这样说吧,和这样一位乡党委书记搭档,是每一个乡长的幸事。”

“你以为乔德伟是省油的灯啊?说实在话,这几年我都没有见过像你和乔德伟配合这么好的。”王文元感叹道。

“小罗,再说说别的班子成员。”王树高鼓励道。

罗观又接着把班子其他成员的特点说了说。王文元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光说他们好的方面,那缺点和不足呢?”

说优点、讲成绩谁都会,但一说缺点、指不足,难度就太大了。说过了,有背后攻击之嫌,说轻了,有糊弄领导之嫌。怎么把握好这个度,是很多干部包括领导都头疼的问题。

“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哪一点说的不对,那是我的眼光问题。”罗观提前打了预防针。

“你做事要是都像现在这么谨慎就好了。”王文元笑道。

“乔书记的缺点呢,就是稳重有余,开拓不足,但是这个缺点其实又恰恰成为他的优点。”罗观说道。

“这话怎么讲?”王树高问道。

“乔书记因为是和我搭档,我有时候异想天开,也可以叫胆大妄为,乔书记的稳重有余、开拓不足反而成了优点。而我的缺点在乔书记的补充之下,也成了优点。”罗观说道。

“哈哈,小罗,我发现你越来越会讲话了。说缺点呢,你绕着绕着,又绕到优点上了。你这哪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你这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啊。”王文元笑了。

“王书记,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但在一定条件下,优缺点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想让每个人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长处,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就要注意搭配,注意班子结构的优化。”罗观说到这里,心里有一点忐忑,因为配班子这些事还轮不上他来*心,组织部长和县长书记都在场。

“班子结构的优化?”王树高似有所悟。王文元的身子往前倾了倾,罗观感到他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

“这就像《西游记》,取经的班子搭配就非常好。不一定都是强人,要都是强人,这经根本就取不成,到底听谁的?从唐僧师徒的性格和能力看,他们没有一人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组合起来,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取经班子。如果没有唐僧的心诚志坚,取经班子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如果没有孙悟空的超群本领,唐僧恐怕早就被众多的妖精吃光了;如果没有八戒的力担千斤,取经的担子很难越过崇山峻岭;如果没有沙僧的忠厚和善,取经班子肯定是一团散沙;如果没有白龙马的大局精神,取经班子也就形不成凝聚力。”罗观说道。

罗观的取经班子理论让王文元和王树高耳目一新,这种说法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小罗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经常讲要配强班子,刚才我就在想,光配强班子还不行,还得配好班子。不能每个人都是强人。”王树高赞道。

“我还在想,班子要想配好,那就得注意班子成员之间特别是党政两个一把手之间,气质互补、年龄互补、性格互补,甚至还有性别互补。”罗观说道:“比如说,我和乔书记,年龄上互补,性格上互补,气质也互补,所以才有了乔庄乡的今天。”

“你还真是会自我表扬啊。你刚才不是说了性别互补吗?”王文元问道。

“性别互补,我感到我们县在女干部使用方面走到了全市的后面。毛主席说了嘛,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女干部在很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班子各个成员都是齿轮,只有充分咬合,才能运转良好。女干部就像是润滑油,有了他们,班子运转就会顺畅很多。乔书记的性格,王书记和王部长是知道的,如果有一个女干部当乡长,我相信,乔庄乡的团结不成问题,战斗力不成问题。”罗观绕了一大圈,才说出了真正的目的。

王树高听到此才明白,罗观真是用心良苦啊,为了把李玲玲推上乡长的位置。不过,罗观的意见还真的可以考虑。(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