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往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们说,我是神明在世间的行走,我所行之处,有神明行迹。

他们说,我是神明在世间的耳目,我所闻之处,有神明见顾。

他们说,我是神明在世间的存身,我所在之处,有神明嘉佑。

故而,我未生之时,天地昏瞑,及诞,华光遍地,山河一清。

我的母亲听后,面无表情地在我的丙等考卷上签字,叮嘱我不要忘带食盒,袖章戴好,同桌是女孩子要让着她一点。

往往我想说明明是她欺负我,还没说,梦就醒了。

记忆里,我的母族是南都的大族,旧贵族,宫姓,但族大不大和母亲无关,她那一支人丁凋零,到了她那儿只得了我一个。我和父亲没有见面的缘分,他是个探险家,在我没出生时就在北荒失联了,几年后,父亲的弟弟我的叔叔上门来要把我接走,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先是吩咐府中长史替我收拾东西,后来又自己收拾。

零零碎碎的东西,收拾了一整夜。

我的父亲姓秦,出身南洋行省的一个小海岛,海岛极小,上面只有一个小镇。他和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风岛’,问他,风很大吗?

秦祏,我的小叔,一个戴眼镜的古文学博士,微胖,提着我贴满符纸的藤制提箱,笑得温和,一点也看不出他刚刚把我从母亲身边要走,“是丰收的丰,风不大,很安静,连台风都不来的。”

“那不是很没有意思吗?”那时的我问。

“秦仕。”

“你不能叫我的名字。”

“安世,”他转而叫我的字,似乎极为迁就我,像对待被敌国占领的土地,“那里很好。”他说得极为笃定,好像我去了就不会想着走一样。

那时的我察觉到叔叔这份隐秘的心思,但我没说问,因为我知道,就算是我甩掉牵我的手,跑回母亲在的宅子,她也不会留我。

“我们去哪儿?”我问。

“丰岛。”他说。

“真的吗?我觉得不是。”

“安世为什么这么想?”

“我看到了,”那时的我说,“宫千洌把我的户籍放进箱子里了。”

“你总是直呼母亲的姓名?”他轻而缓地问,神情平和,好像什么也不在乎,“这不太好。户籍很重要,你要拿好。”

“拿着干什么呢?”

“拿着,你就是大人了。”

“那我什么时候回来呢?”

“等你继承我的名。”

他抬手,不轻不重地在我发顶按了按,不提我要让我改国籍的事情,只是带我搭车,搭船,辗转到了南洋,目的地却不是丰岛。

之所以来丰岛,是因为天朝只有丰岛港里停着开往镜国陆守的船。

而镜国,是天朝在南洋的属国。

所谓属国,就是国主由宗主国册封,立世子需宗主国同意的国家。

不过,那是以前的事情了。

我出生以前天朝是有君王,到我出生后,就只剩下一群旧贵族,旧贵族里也是有分三六九等的,宗室贵族一拨,世袭贵族一拨,门阀贵族一拨,我分在宗室贵族里面,人少,打架总是很艰难,一打起架来,我总要挨多几下,因为我的书读得不好,除了神学。

我的母亲对此很忧心。

不是忧心的我成绩,是忧心我在神学上无师自通,我对各种神神秘秘的东西很是迷恋,如果是一般人,父母忧心是正常的,但我身上加着侯爵,又是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宗室,未出生已入贵籍,三岁超品袭了君侯封号,民奉国养,成年后还有封地封邑,有个飘渺一点的兴趣并不妨事,但母亲不这么认为。

她总和我说,你要靠自己活下去。

所以,登上去镜国的船时,看到买的是三等舱的船票,我问秦祏,“你养得起我吗?”

“养得起。”

“我个贵族。”级别很高那种。

“我是镜国二十六世君。”他摸出钱包,数够钱买了早餐给我,“吃吗?”

“我为什么非要去镜国呢?”

“你的封地在那里啊,陆守君。”秦祏笑笑,“听说你喜欢神学?陆守有天朝最后一个神宫机构。因为是在镜国,天和八年五月王庭解散神宫的诏令传不到,现在还在运作。”

他拿船票给我看,上面印的正是“丰岛—陆守”的铅字。

那时的我没说话。

那艘只走丰岛—陆守一线、名为‘来归’号的船,上面都是镜国外出游学来归的青都学府的学子,而入读镜国第一学府的福利之一就是成为王储,继承‘秦祏’这个名字。那天我该往回看一眼的。

我正常的、富足的人生还有母亲就在身后,并且越来越远。

那时我毫无所觉,只是躲在自己房间里,翻看母亲给我收拾的行李,一本青色封面的户籍簿,一张黑色的银行卡,一只装着一百零八块的玉牌的乌木盒子,还有一只绘着青色乌鸦的陶罐,上面挂一只写着秦甯二字的骨牌,便再没有东西了。

长大后的我很是庆幸,那个时候没嫌乌鸦陶罐累赘,只是惊觉原本紫色封面的户籍变成了青色,急急翻开,里面性质一栏的‘贵籍’已经变为‘其它’了,户政之中除开贵士农工商军附外八类,委婉地表达‘我们也说不清你是什么人’的其它。

后来有人问我,“那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说,“还是庆幸的,毕竟,差一点就嫌重扔掉了。”

那个人识趣地笑起来,换了个问题,“您对现在国职人员流连娱乐场所这点怎么看。”

我没说话,和我一起来的同学警觉起来,狐疑地打量那个人好几遍。“你到底是不是来采访陆守君的?”我的同学们问。

“当然啦,”那人刷刷刷在小本子上写了一大堆,“请问您对您的王兄,镜国二十七世国主陛下有什么看法?”

“没有。”我毫不犹豫地说。

“真的没有吗?”那人契而不舍地问。

“哦,偶尔想篡位。”

周围的人噗嗤一下笑开了。

那人似乎有些尴尬,“您知道我的身份吧,我是青门府国政院上寮庶务部统计司风物办的采访员,不是一般的记者。”

周围的人还是笑。

那人叹了口气,“您实在不像一个国家的亲王。请问您对王政院今年第三十八号教令有什么看法?”

“什么令?”我问。

“让您继承‘秦汀’之名的教令。”

“我和初代国主的侄子长得很像?”

“好吧,”那人无奈地收起小本子,“我以为您会对初代陆守的名字感兴趣,毕竟这是我国五个只能依靠血缘继承的真名之一,虽说秦汀之名继承至今才到二世,但不论是封地全是名望都是十分丰厚的。”

哦,到这里不得不说镜国这个国家一个关于起长名的怪癖。

国民身份登记上的名字由姓、氏、名号、真名、讳名、宗名组成,姓只有两种,‘青’和非‘青’,前者表示此人是镜国初代国民的后代,后者表示此人是移民或者移民后代。

氏相当于天朝现行的‘姓’,家族传承。

名号从先辈继承而来,种类繁多,大体有‘真名’与‘称号’两种,继承条件和内容不一,由王政院直属机构‘中流’登记管理,可最多同时继承六个。

真名,个人持有,除至亲和墓碑不外宣。

讳名,个人持有,用于日常称呼。

宗名,镜国政教合一,军政高层必入国教青门宗,取宗名,宗众之间称呼。

比如我,正式的名字其实是——

青秦陆守君仕安世有乐。

如果多一个就是:青秦秦汀三世陆守君仕安世有乐,想想都怕。

“您为什么不继承呢?”那人又问了一次。

“太长了。”我按了按额角,“我一直以为,名字一个字就够的。”

这下不止是采访员,周围的人也静了。很简单,镜国以长名为贵,那只一个字,甚至是没名字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

“有乐,”有个男人叫了我的宗名,“我是谁?”

我眯着眼辨认许久,“隔壁老王?”

耳边遥远的地方传来一群人松了一口气的声音,有人招呼道,“白!陆守君喝醉了,叫一下殿下的亲随。殿下?”

“殿下?殿下!”

“喂!殿下你看看我!”

“白!殿下喝了什么?”

“一点,一点极乐汤,”有个细弱的声音颤颤巍巍地说,不见平时的抚媚,“以,以殿下的体质,是没事的。殿下,殿下您别吓奴!”

哦,没事,我是练习吐泡泡而已。

新坑,旧州系列之二,可独立看,不必翻前文。

每天二十点更新。

请诸君多多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