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节 世界需要秩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印度宣布自治而这种自治在英国政治和经济势力被迫退出后又显得矛盾重重。无论是提拉克的民族主义还是甘地的民主资本主义在印度都无法形成强大的、压倒性的政治的风潮。也无法树立一个有统治地位的的政治势力来可导印度存在的各种政治、军事力量。

这些只是印度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民族矛盾产生由封建经济和民主经济、原始农业和现代工业之间存在的决不兼容的实质所产生也是目前的既得利益者和旧有的资本(产)占有者、地方政治势力之间争夺权利的混乱局面使然。

旧口年的印度在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经济体系不完善。缺乏在经济层面上的独立性。一直以来这个地方是大英帝国经济作物的主产地而粮食产量与印度本身拥有的近亿人口显得极度不协调。而印度本身的农业和小工业又影响到东南亚特别是中南半岛原英属印度支那地区从而造成两地在经济上的互相影响也造成的政治上的强大牵弓力。

混乱的印度却因为在印度河西岸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新兴穆斯林王国和恒河口的东巴基斯坦在周边有锡金率先不承认印度联邦转而寻求强大的大中华帝国的再次保护、有廓尔嚓王国对邻近土邦的拉拢这又形成了一个极为复杂而突出的矛盾——宗教和文化。

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势力错综复杂这些势力又往往跟新兴的政治势力挂钩。印度教本身跟种姓制度、土邦封建主密不可分佛教则在亲廓尔喀、赐金的地区和邻近印支地地区拥有大量的信徒伊斯兰教此时的势力似乎因为团结和旁边一个新兴王国而凸现出来。在宗教文化地背景下又因为地域和经济形态的差异产生了各种矛盾。比如在工业达的孟买地区土邦封建主要应付民主资本主义的冲击。在维护封建特权与自身经济利益之间寻找出路中部北部地土邦则要在英国遗留下来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政治、军事问题中尽量地稳定政局。稳定政局又需要在经济政策上作出调整却又因为各方的利益要求过于悬殊而无法达成一致。

这样一来印度在5月12日以后。因为恒河地区宣布脱离联邦的起因。各种势力纷纷宣布独立。在短短一周时间。印度居然出现了一百四十多个独立的政权体系英国人通过自治会议建立的亲英联邦崩溃了!

随即中南半岛的暹罗、缅甸、马来地区在安南地军事支持下纷纷提出自治要求而他们没有等待英国政府的答复就掀起了一轮“民族独立。的浪潮以图跟印度一样造成地事实后再跟英国政府讨价还价。事实上。英国政府在这些地区失控后已经没有心情去管理了也就任由这些地区地大大小小的王国国王和封建主们赏布独立。保持名义上对英国国王地尊崇。谁都明白。不出半年。这些地区性的政治势力肯定要和身边强大地帝国——大中华帝国拉上什么关系。

在亚州一片独立浪潮的时候英国政府对马六甲半岛尤其是新加坡的独立情绪更是无法兼顾。这个地区有一半的人口是平人是英国目前惹不起也不想惹的。因此在5月15日新加坡宣布独立并请求并入大中华帝国的时候。英国政府采取了睁眼闭眼的态度还命令殖民当局尽快与中国方面的代表建立联系。

实际上在大中华帝国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李莽中将和帝国政府脑眼睛里“蓝色计划”获得了全面的成功。这种成功将在战后为大中华帝国带来安南、缅甸、暹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支马来等藩属现在则已经带来新加坡这个海外省和锡金这个重新归藩的小王国。如果加上在中东的成功绝对国防圈计划已经初步完成(菲律宾还在美国手里)。

当然政府方面在1917年在帝国皇帝即将到达伦敦的前夕绝对不可能去宣扬这些。

早在5月12日帝国政府驻协约国总代表杨蕴春就在拜访英国相时出。世界已经陷入混乱、世界需要秩序世界的秩序需要在即将赢得战争的协约国中以最合理的形式重新建立一个在协约国框架下的国际联盟应该承担起恢复世界秩序的责任“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意味深长却友好的对英国目前尴尬的处境有颇大的好处。站在劳合乔治联合政府的立场上。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正在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上拥有的声誉和号召力已经成为大英帝国世界霸权的终结者。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已经出现了不是意图争霸的英国和德国而是半路加入、养精蓄锐的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在战后的强大也是事实!

政治家的眼光不仅仅看到今天英国在战争中对中国远征军的需要还要看到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还要去极力维护英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相先生最终的方略是:联合欧美、抵制亚洲通过一个由欧美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性联盟来阻挡中国主宰世界的企图。当然在战争还在继续的当前这种想法只能在暗中积极筹备绝对不能有一点半点的透露出来。这个时候中国总代表。成立协约国框架下的国际联盟“的呼吁就给英国提供了机会(人家故意给你的!)开始积极地筹备这个在“海牙国际会议”模式下的国际联盟。

世界的纷扰尽在一个人的掌握之中。

这个人目前就站在大中华帝国海军重庆号上百感交集地用望远镜看着北方海平线上驶来的轩辕舰队。在轩辕号上有他两个亲人有他一个生死兄弟更主要的是。在计划接近完成地时候他有一种想把心里所有的话吐露给最亲近的人知道地冲动。

这种因为越来越接近目标而产生的越来越强烈的冲动也许是人的天性当龙剑铭筹划地民族崛起振兴大业在现阶段已经收获了累累硕果的时候即将面临的伦敦脑会议又要去实现未来的战略布局。从旧金山在华人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振奋开始中华民族的振兴就如浪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的声势比一浪大。在浪潮地推动下。世界生了改变或者说即将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龙剑铭在看到亲人之前又如何能够压抑住内心地激动呢?

方维志在旁边注意到了龙剑铭地手在颤抖他偷偷地看了另一边的蔡锷上将一眼两人默契地走进了司令室把皇帝一个人留在飞桥上享受激动。

“松坡将军成立国联常备维和军地内容您仔细阅读过了吧?不知道军方对此有何看法?”方维志带着些小心碰触着这个话题政府对军方的管控力度在逐渐增大。军方地灵魂人物除开皇帝就是这位上将排第一了说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由得政府高等顾问不抱着点小心。

蔡锷轻松地笑着指了指前方逐渐放大的舰队。道:“论军力。大中华帝国当之无愧要在如今的世界排第一。用世界的钱来养一部分国防军精锐的快反应部队以国联的形式来维护帝国倡导的世界秩序。国防军坚决拥护!战后不可避免的要裁军。帝国要继续展经济和科技。要扩大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国防军当然不能用军费开支的理由来抢夺有限的财政预算。宏明啊。其实我们之间、军队和政府有什么不可以放开了说的呢?别忌讳太多我看陛下就是个没有什么忌讳的人嘛!”

“松坡兄这个想法倒是很特别用世界的钱来养国际联盟常备军而这支军队在如今世界的军事装备技术和整体战力上来看必然以帝国国防军之派出部队为核心从而使得国联军队实际上受帝国控制。少了开销不说!实际的军政利益还真数不过来了。”方维志很满意蔡锷的态度甚至带着点感激的心情来称赞蔡锷从“特别的角度”来看待国联常备军的事情来处理帝国国防军派出部队的问题。有了上将的这些话到伦敦后的具体谈判政府代表——方维志和唐绍仪就更加了有了底气。反正现在皇帝花在具体事务上的精力似乎越来越少了。也是他那个家简直就是惨不忍睹争取把这次访问欧洲当成他依次轻松的携妻带子的渡假好了。

有了这个想法!方维志道:“松坡兄您得下个命令把亲王殿下强行休假一段时间怎么样?”

蔡锷很快就会过意来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心里却道:“这个事情比让英国人在谈判桌子上低头还麻烦亏你高等顾问想得出来!”

重庆号逐渐从27节的高减慢到4节的稳定度右舷的官兵们正操纵着塔吊把一条扫雷快艇放到海面上等一会儿一大群的随员就要跟着总司令到轩辕号上去。

龙剑铭走了进来兴致盎然的问道:“这时候了少”先生还在做什么?“

说曹操曹操就到唐绍仪“噔噔”地爬上飞桥挥舞着手里的文件道:“好消息莫斯科全面让步远东铁路的问题俄国支持国际联盟提议的问题统统解决了。另外瑞士方面传来消息意大利人正在积极联系求和!南集团军应该很快就可以推进到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进军了。”

尽管这些消息都在意料之中在真正实现的时候也格外地振奋人心。远东铁路和并行公路是未来中国监控俄国的关键。交通是一个国家的大动脉任何军事调动都要通过这样的动脉来完成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俄国人想要对中国新边境地区动什么军事上的歪脑筋都不会瞒过北京!对俄国这个依然有着展潜力的国家、有着固有的扩张野心的国家来说!依靠未来的新德国、新土耳其来遏止其展还不够还要主动地去控制俄国的命脉把他对中国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的水平上。

一架猎阜适时地掠过重庆号的右舷几位帝国脑都在瞬间看到机舱里那个年轻的上校飞行员在举手致军礼。

“宏明看看会有效吗?”察锷上将本能地向飞机的背影还了一礼后转头说道。

“这混小子!”龙剑铭不知道蔡锷在说什么却无比欣赏地笑骂了一句要换做他是秦关的话估计也会来上这么一手的估计也会驾驶着战机到法国、比利时战场上去扬威一把的。(走去轩辕号!“

1917年5月2o日龙剑铭带着大中华帝国一干军政脑第二次踏上英国的土地。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从东方来伦敦为中国的展寻求国际机会的新兴帝国的皇帝而是对世界有着绝对影响力!对正在进行的战争有绝对控制力的国际级的领袖人物。

英国国王、政府脑们先期到达的美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塞尔维亚、门得内哥罗的国王或者政府脑们俄国驻英全权大使和驻协约国席武官!以及华侨代表、驻协约国总代表闻讯而来看中国皇帝的英国国民喧喧嚷嚷地挤满了泰晤士河畔的皇家专用码头。

而远出处的海面上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战列舰和英国海军的战舰混杂在一起担任着巡逻空中则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机在不间断地执行中高空的巡逻警戒任务。当把威风摆到人家家门口来的中国皇帝带着皇妃登上码头的时候喜欢中国亲戚的英国人居然出了“万岁”的的声音。

5月23日协约国家脑会议在大中华帝国皇帝和英国国王的主持下召开当天就全体通过了中国“将战争进行到底彻底摧毁战争策源地”的提议随后!又根据这个提议衍生出一系列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展遏止战争”的议案。而在会议的间隙。各国政府脑之间的会谈和交易则毫不停顿地进行着真正的利益协调不是通过表面形式上的大会来的达成。而是通过这种带着浓厚交易性质的双边秘密会晤来实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