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洛阳风云(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洛阳风云(四)

李孝在杨凡离开后,找出自己的记录本,那上面记载了他推算出来的时间。有时间了,李孝让裴寻芳和陈玉她们帮忙,手下的人共同查资料,开始整理时间,把历史上的年号进行整理,列出了完整的列表和后世的公元时间对照。

在这张表上,李孝可以随时查出来这时的年号是历史上哪一年,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为了方便他随时知道历史上有些事件发生的时间。虽然他不记得历史内容,但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还是能想起来一些历史事件的。就像他最基本知道大唐是公元907年灭亡的,从那时开始中国陷入到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从武则天,一直到唐玄宗以后,李孝只是知道,安史之乱结束后是唐肃宗,再就不知道了。以后的皇帝他能知道的就是最后一个皇帝唐昭宗,那时皇帝换的也快,根本不记得。

当杨凡说是弘道元年的时候,李孝看到那上面标注的时间,公元683年,到907年还有二百多年,那就说此时还是初唐,连中唐都不算。

李治死了,按后世的情况推算,国家领导人出现变化,就是国家最不稳定的时候。自己不就是借着芒松芒赞死,新赞普太小,吐蕃国内不稳的机会成功占领松州以西。北到石梁,西到德格,南到巴塘雅州,这么大块地方,此时宁远军控制的地方已超过十州的地界。

只是这些地区人口稀少,全部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多万人,一个州的辖区,连两万人都没有。

从松州到巴塘有千里之遥,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几百里没有人烟,这恐怕是李孝最上火的。想发展经济,可没人发展个屁。这又不是后世,有机械,电力,如今一切只能是靠着人力来完成,人口制约了李孝的发展。

手里拿着那张表,李孝打破脑袋再想,李治死了,李显即位,可武则天什么时间把他废的呢?李孝实在想不起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李孝也就不知道。

就在他苦苦冥想的时候,洛阳方面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武则天终于开始发动。这一次她很有把握,裴炎已然告诉她,朝中大臣对李显十分不满,他刚刚登上帝位,不是勤于国政,而是大肆安排官员,很多韦氏的族人鸡犬升天。

哪怕一个扫地的也想弄个县令当当,皇后韦氏虽然出身不低,但是武则天和李治重手打击世家门阀,韦氏也在打击之列,所以家族势力并不强。这回李显当上皇帝,韦氏成为皇后,武则天为了避嫌,加上朝中大臣反对,她退居幕后。李显终于踌躅满志想有一些作为。

可他没有那头脑和才能,提出的很多问题遭到大臣反对。朝中大臣提出的问题他又难以决定,最后还得武则天拍板,为此李显十分不满。统领后宫的韦氏也说了不算,大内皇宫中还是武则天管理,她是太后,皇宫中的事情,韦氏根本插不上手。

在后宫管理上她都不如郭欣,更不如上官婉儿,韦氏如何能心理平衡。和李显一商量,认为朝中无人,重要位置都是先皇留下的老臣,根本不听李显的,剩下的就是太后的人。

韦氏出主意让李显把她父亲韦玄贞弄进三省,当中书令,如此一来就能有人向着皇上。可李显狂傲的一句话让裴炎担心起来,为此找武媚娘,研究最后决定,废掉李显换李贤当皇上。

裴炎把消息和大臣们一商量,无论是郝处俊还是姜恪这些人,全都表示支持李贤回来当皇上,同意太后的决定。有朝中大臣支持,武则天信心满满,再说她十分了解李显是什么人。

本来李显当皇上以后,武则天退居幕后,举行朝会的地方改为武承殿,大朝会还是在麒德殿,一般不是重大的事情都是在武承殿,不再是武则天的紫宸殿。

今天一早在候朝房的大臣们接到通知,朝会在麟德殿举行,除了新皇登基祭祀和颁布重大诏令,一般是不会在麟德殿举行朝会的,大臣们有些明白,有些不明白,但都按着品阶和官位鱼贯进入麟德殿。

李显也在内侍的引导下登上大殿,除了他登基那天,还是第一次在麟德殿举行大朝会,满朝文武三百多人整齐肃穆的站立,大殿上多出来很多金吾卫士兵,让气氛有些紧张。

李显却一点警觉也没有,看着大臣向自己施礼拜见,心中有些得意,毕竟自己是皇帝。和裴炎已然说过,今天他要正式封韦玄贞为中书令,那以后还有谁敢不听自己的。还是自己的皇后说得对,皇帝就应该一言九鼎,有霸气,什么都听大臣的,那还是皇上吗?他说了声免礼,刚想宣韦玄贞上殿。

裴炎站出来:“皇上,太后有懿旨宣布。”

李显愣一下,太后怎么突然上大殿宣旨,这里自己是皇上,问道:“太后有什么旨意?”

裴炎没有回答李显的话,而是展开手里的诏书,宣布道:“太后诏令,从即日起,废皇上为庐陵王。”

“什么?”李显被惊呆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裴爱卿你说什么?”

裴炎根本不回答他的话,而是冷冷的对大殿上的金吾卫士兵说道:“来人,把庐陵王搀扶下来。”

站在大殿上的程务挺一摆手,上来两个士兵一左一右把李显强行拉下来。他并不是太笨的人,这时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大殿上突然多出来这么多士兵。

惊慌之中竟然忘了,裴炎是大臣,他是皇上,怎么能凭一纸诏书就把自己的皇位夺去了。呆呆的问道:“我有何罪?你们废我皇位?”

本来下面除了几个有数的人,其他大部分也不明白怎么回事?被突然出现的情况弄蒙了。裴炎说道:“把庐陵王的话传给太后,由太后回答。”

内侍刘伟之慌忙跑了出去,不长时间又返回来说道:“太后说你身为大唐皇帝,李氏子孙,竟然把李唐江山想送给韦玄贞,这是何等大罪,怎么能再当皇上。”

李显用恶狠狠地眼光盯着裴炎,他当时只是一句狂傲的话语,哪是想把江山送人。裴炎竟然利用这件事向太后禀报,把自己皇帝废掉。他虽然不太聪明,但也不是傻瓜,已明白过来声音有些凶狠:“裴炎,你欺君罔上,不会有好下场的,你为今天的行为会付出代价。”

一个皇帝这时候竟然说出如此市井威胁之言,裴炎以懒得再和他说什么。自己是为大唐江山,问心无愧,再说李贤可是比他强多了,大唐一定更加辉煌。摆手说道:“来人,送庐陵王去后宫偏殿,再送回原来的王府。”

程务挺指挥士兵把李显带走了,裴炎对刘伟之说道:“有请太后临朝称制,宣布新皇即位。”

他的话刚刚说完,武承嗣从殿外进来说道:“太后有旨。”

那些知道消息的大臣,还以为太后宣布李贤当皇帝呢,都竖起耳朵听。武承嗣拿出黄绢宣布道:“太后谕,立相王李旦为皇帝,派人去相王府宣布诏书,明日起临朝理政。”

裴炎一听,大吃一惊,怎么是李旦?好像李旦也不比李显强。不是李贤吗?是李贤不回来,还是太后变了?他一时反应不过来,那些被裴炎说动支持太后废李显的大臣,也都吃惊的看向裴炎。郝处俊是尚书左朴射,有些愤怒的问道:“裴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裴炎也说不清楚,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刘文重是吏部尚书,同门下三品平章事,也算是宰相,气愤的说道:“裴大人,好计谋,你竟然如此耍了所有人。”

裴炎急了,这么一弄不成自己和太后合谋废掉皇上,再换成李旦吗?李旦什么样,大家可是全都清楚,和李显半斤八两。朝中的这些大臣可没有一个头脑笨的,刘文重能这么说,那就是他想到了为什么。如此废掉李显,换上更加无能的李旦,那裴炎不就有拥立之功,可以权倾朝野了吗?再说这是和太后一起施行的,李旦无能,谁说了算?

裴炎也发现上当了,连忙说道:“我并不知道,我进宫问问太后,为什么?”

裴炎急匆匆进宫去紫宸殿见武则天,刘伟之宣布太后懿旨后散朝,明天由新皇在武承殿举行朝会。

新皇登基连个仪式也没有,这成何体统。但皇上已被废,给赶出皇宫,国中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想反对都没办法,只能散朝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下面这些人怎么议论裴炎不知道,他一脸愤怒的来到紫宸殿,请求见武则天。

紫宸殿里武则天嘴角是一丝冷笑,听到报告裴炎求见,她早料到裴炎会来,脸上的表情变化一下,说道:“宣他进来。”

裴炎进来施礼:“拜见太后。”

武则天说道:“新皇刚立,你身为中书令不处理政务见哀家干什么,我不方便处理国政。”

裴炎努力平静一下心情:“太后,不是潞王李贤吗?怎么是相王?”

武则天叹口气:“裴卿家我也是无奈之举,刚刚传来消息,贤儿在巴州身染重病已不治身亡,你让我怎么办?”

“啊?”裴炎像是泄气皮球差点没坐在地上,怎么这么巧呢?为什么巴州没有报告?可他又能怎么样?流放的人在巴州那样的地方,病死也是正常的,他一脸的无奈说道:“这怎么办?相王……”

武则天又何尝不明白为什么,说道:“旦儿虽然软弱一些,但也不会乱来,有你们这些忠臣,还是能辅佐好的。”

裴炎知道大臣们同意废掉李显就是认为他不行,可是如今换上来一个更加无能的李旦,一时间只能点头答应,他又能有什么办法?(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