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5章 后院起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后院起火

李孝的军事会议散会,根据作战计划,三天后三路军队越过金沙江向吐蕃屯兵的地点进攻。李孝并没有规定和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交给手下的是自主作战权力,目的只有两个,一,阻止吐蕃渡过金沙江,二,逐步消灭吐蕃军队,在金沙江以北打运动战。

李孝这么做也是根据杜忠的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做出来的,对吐蕃越是了解,李孝越是不屑。根据调查结果,此时吐蕃境内总人口只有二百多万,别看他们占据的地方很大,但人口却没有多少。经过松赞干布和芒松芒赞两代人努力,又加上文成公主和亲得到大唐的支持,得到大批的农耕和冶炼技术,吐蕃确实国力大增,如今又统一西南、西北的地区,实力很强大。

算上他们占据的西域和吐谷浑地区,总人口也不过三百万,但他们和大唐交战,在北庭西域屯兵二十万,加上防备尼婆罗和西突厥,兵力已十分紧张。

此时又增兵二十万进攻松州,算得上穷兵黩武。大唐是六千万人口,国土面积也是吐蕃的十几倍,却被一个弹丸小口欺负几十年,真是够丢人的。此时不是后世,那是全球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时候,有国际准则,国家再小,他至于世界保护监督之下,没人敢随便发动战争。

可此时不同,哪来的联合国,就算有能和大唐抗拒的国家也关山路远管不了,难道欧洲的国家能来打大唐吗?所以李孝不在乎是不是先发动战争。

吐蕃这二十万大军集中以十分困难,知道消息已几个月时间,从冬天开始准备,此时已是夏季,他们还是没准备好,可见多么困难。一旦这二十万兵马被消灭,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再次集中兵力。

他制定了这个作战计划,先发制人就是不等吐蕃进攻,宁远军联合松州军抢先发动进攻。

在金沙江三个地方架设浮桥,利用夜间渡江,这时可没飞机,想炸毁浮桥是很困难的,基本办不到。保证后方通道,保证通道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随时可以得到补给和随时撤回,另一个就是往回运输物资。

李孝的仗是不能白打的,他也不在乎别人说他是不是强盗。战争哪一个不是为了劫掠,打仗赔钱只有大唐朝那些皇帝才能干出来,李孝是不会干的,所以哪来的穷兵黩武。

由于不放心,他决定随中路大军,渡过金沙江进攻昌都的科伦赞孜,这也就是裴寻芳担心的地方。把作战计划下达,丁解元返回石梁,乐月凯回到巴塘,韩成开始准备。这些细节问题是不用李孝参与的,协调指挥有晋文斌这个参谋长。

李孝前来最大的作用是稳定军心,以便随时做出调整,再一个就是协调地方和后勤。

他刚刚回到自己的大帐,赵普就跑进来:“王爷,宁远急报。”

李孝一愣,自己刚离开几天,有些报告是可能的,但也不用急报。赵普递过来的信上是三个朱红的圆圈,这是六百里加急的报告,李孝连忙接过来,打开看了一遍,脸色当时变得十分难看。

还没等他做出什么反应:“报告”侍卫又递进来一份报告。李孝打开同样是宁远报告。

第一份报告是来自杜忠情报处的,他们了解道,从益州起运的二十万担粮食是益州大户胡姓商人的,他们打出旗号是为许王充作军粮,同时益州商户联合捐钱十万贯,也一同送往宁远。因为大张旗鼓让益州刺史不明白怎么回事,这批钱粮说是军粮,却没有兵部和户部的批文,被益州扣押。杜忠他们正在想办法疏通关系想让钱粮放行。

同时杜忠他们正在查胡万林的背景,显示这次事件是那个幕后的人所为,李孝提出要二十万担粮食,十万贯钱,他们确实答应了,为的是买通向西的商道。李孝也有目的,这么大的数量,不可能不露出蛛丝马迹,一旦他们动弹就能知道是谁。这边打发走雷振,扣下周阳,同时通知杜忠密切注意。

可李孝没想到,这个人背信弃义竟然公开这件事,只字不提是为了打通商道,而是支持许王的军粮。各大商户捐出二十万担粮食,十万贯钱,充作军粮,这不是谋反是什么?而恰恰这批钱粮并没说是对抗吐蕃的。李孝有多少兵力,朝廷武则天他们并不知道。

这一来不是证明李孝最少有十万大军吗?看到这份报告,李孝当时就可以断定雷振没说实话,这个幕后的人目标并不是商道,他们的目标是逼李孝造反,和原来的目的一样。

就是想到这些,李孝才脸色难看,自己让人耍了。这个隐身在幕后的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逼反自己,难道自己造反他就一定能得到好处吗?就算自己当上皇帝,就一定听他摆布吗?

看到这份报告,李孝心头杀机开始上升,他还没等做出决定,就接到另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来自宁远的,是普通报告。

李孝看完之后,一时愣住了,这份报告很详细,详细的报告了发生在扬州的情况。

徐敬业、徐敬猷和唐之奇、杜木仁、薛仲璋等人联合造反,举出的旗帜是匡扶庐陵王,灭掉武氏,夺回大权。对这份报告李孝不奇怪,看了那么多影视剧,徐敬业造反这件事李孝知道他们短短时间兵败,徐敬业被杀,徐氏一族被满门抄斩。,只是到底和历史上有什么区别他不清楚。

徐敬业很快就失败,这是事实。有雷振前来这么一下,再有益州钱粮的事,同时徐敬业此时造反,这当中到底有什么联系?李孝让自己冷静下来,把两份报告放到桌上,摆摆手赵普退出去。

李孝想想到底该怎么办?如果让武则天认为自己和扬州徐敬业有联系,必然要发兵攻打自己。可是对吐蕃作战已定完,三天后进攻,此时停下来很困难,一旦朝廷方面派兵围剿自己,科伦赞孜好像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两面夹攻宁远危险了。

“王爷”随着说话,绿芯从外面进来,身上竟然是一身胡服,显得很是精明干练。她是侍女,李孝这次行军打仗把她留在王府,只是带赵普他们的警卫队出来,绿芯怎么来了?问道:“你来干什么?王妃怎么了?”

绿芯说道:“王妃没事,陈侧妃也安好,我有一封信送来,王妃让亲自交给你。”

李孝头都大了,怎么连裴寻芳也参与上来,到底这是怎么了,难道真的后院起火?连忙接过信展开,看完信差点没晕过去。裴行俭从京城被贬之后,调往贺州刺史,那和流放没什么区别,陆爽成为凉州刺史。

这是裴寻芳的信,告诉李孝裴行俭身染重病,命在旦夕,母亲来信告知她,裴寻芳忧心如焚,想前往贺州看望父亲,希望李孝能同意。

开什么玩笑,她是王妃,是那么容易动弹的?再说孩子才三岁,还要带李光俊前去,这不是添乱子吗?

但那是裴寻芳的父亲,自己怎么说不让去,如果是天下太平,以李孝的现代思想,是不会反对的。但那个隐身在幕后的人一直不知道是谁,自己就是担心家里人被控制,才把陈玉和月玲他们藏起来,如今在宁远也是被重重保护,裴寻芳一旦远行千里,那可是太危险了。雷振那嚣张狂妄的样,李孝不是看不到。

他本来想解决了吐蕃大军,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个幕后黑手,可是怎么事情都赶到一起了。徐敬业王八蛋偏偏这时候造反,李孝有些不知所措。

裴寻芳虽然和自己时间没有月玲她们长,但当初能毅然跟着自己来松州,又那么明事理,支持自己,作为子女,那是她父亲,自己又怎么阻挡?说道:“你先下去休息,等一下我再和你说。”

绿芯只是送信,王妃交代这件事和什么人也不能说,才派她来送信的。绿芯不知道为什么,也就点头答应。她刚走,杜忠就进来,在宁远杜忠和徐文一样是负责情报的,他从宁远亲自赶到格德,那显然是有了大事。刚接到的胡万林大张旗鼓送粮草的报告,就是杜忠送来的,他为什么又亲自赶过来?李孝有些像是惊弓之鸟,问道:“出了什么事?”

杜忠说道:“洛阳冬梅派人送回来十万火急的情报,臣不知内容,所以亲自送来,还有些情况当面向许王汇报。”

冬梅?那是李孝亲自派出进入上官婉儿身边的人,她们注意的是武则天,是李孝最为关注的地方。冬梅能送来十万火急的信件,那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李孝接过那封信,看着上面漂亮娟秀的字,觉得不是冬梅的字,她还没有这水平。打开信才知道,这封信是上官婉儿来的,信里告诉他徐敬业起兵造反,武则天已派李孝逸领兵三十万进剿,徐敬业难成气候。太后想借着机会收拾李姓宗亲,恐怕会死很多人。上官婉儿告诉李孝,太后认为宁远面对吐蕃二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参与谋反,所以让李孝不要担心,躲开是非之地,千万不要参与徐敬业的谋反,以免让太后抓到把柄。

信里说了武则天把李孝视为最大对手,让他小心一些。李孝长长松口气,原来武则天还很了解自己,竟然认为自己没那么笨,面对吐蕃大军,不可能参与谋反,看来武则天确实有过人之处。

但这封信从长安出来到格德,已经很长时间,现在发生钱粮的事,难道还这么想吗?

李孝放下书信闭上眼睛,看来自己真得好好想想,目前不能和武则天翻脸。但是她开始要收拾李家的子孙,自己到底该不该管呢?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不管,可当武则天把一个个都收拾,最后剩下自己的时候,武则天会真的放过自己吧?唇亡齿寒啊!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这恐怕是最好的办法。如今李贤以死,李显被废,李旦为皇上,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

李孝足足想了很长时间,脸上显出坚定的表情,看来自己的敌人真不是吐蕃,而是来自大唐内部这些人,最主要的是那只幕后黑手。看来徐敬业造反也可能和他有关。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要让大唐天下大乱,他难道真是为了乱中取胜,想谋夺大唐江山?

看来自己要改变战略方向,救火为先,平定吐蕃其次,首要是稳定大唐内部,如果内乱起来,对外战争不可能胜利,也可能让大唐万劫不复。大唐从开元之后就走下坡路,也可能和这个有关。想了很长时间,李孝终于决定了自己该怎么办。(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