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8、11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今天不该对大家这么说。”

陈焕之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来,“怎么?”

元绘云看看前两排戴着耳机的苏家姐妹俩, 再看看更靠前的教练和队医们, 她摇摇头,压低了声音, “可能对你来说很难理解, 不过对心理素质普通的人来说, 适度的期望值是动力, 过高的期望值就是压力了。”

陈焕之有点迟疑, “……过高?可我觉得我们实力并不差啊。”

“不差和前三之间的差距可能比我们和牙买加之间的差距还大。”

“哦, 那听起来没多大嘛。”陈焕之嘴硬完毕, 见元绘云开始瞪眼,不等她回怼, 立刻请教, “说真的,美国都出局啦, 现在奖牌名额变两个了,不是我瞎说, 我们真的挺有机会吧。”

元绘云瞪她一眼, “你不会因为今天我们赢了俄罗斯, 就觉得我们实力真比人家强吧。”

陈焕之有点纠结,“可也不能说绝对比人家差吧, 伯仲之间?”

元绘云看着她,陈焕之投降,“好吧, 可能是要差一点的,那也没你想象中差那么多,我们也可以争取一下铜牌吧。”

元绘云气笑了,“比利时、巴西,哪个不是强队,我们曾经赢过哪个啊?”

“那是以前,我们都在进步,”陈焕之又往前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我说元姐,你是不是太不自信了,咱们预赛可是42秒71啊,比比利时快,更比巴西快,巴西都跑出43秒外啦。”

“人家预赛都收着呢……”

陈焕之打断她,“我也收着呢,”看着元绘云不信的眼神,她点头以示强调,“真的,我还留有余力。”

好吧,元绘云放弃地摇摇头,“跑题了,即使你这样以为,也不能就这样说出来拿着个目标去要求方方姐和圆圆,她俩的状态很容易起伏的。”

“可能吧……”陈焕之说,“不过我觉得所谓减轻压力应该是减轻外部压力,但是没有内部压力,人是没办法超越自我达成目标的。再说了,失常能失到哪儿去,如果没有奖牌,四五六名有什么区别,我们的目标不就是前六吗?只要不掉棒,你们怎么跑我都能跑到前六。”

元绘云目瞪口呆片刻,指出,“你吹得有点过了啊。”

好吧,稍微过了一点点吧。陈焕之无奈,“元姐,你对她俩的信心有点少啊。”

元绘云冲她翻个白眼,“可能你跟圆圆更熟,不过我比你更了解方方姐,她在赛场上容易情绪激动,所以……”她耸了耸肩,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不会的,方方姐不会的。”因为这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一届、也可能是最后一届奥运会了。

陈焕之叹了口气,这两天她跟苏方方也时常夜聊,两人都不算话多,但女生们对于寝室夜聊有着天然的热情,聊着聊着就容易聊出感情聊出真心话,苏方方是铁了心在奥运会后就开始改技术,她跟她在美国冬训时候的教练越洋电话打了十几个,也跟徐指导讨论了几十次,那位教练说如果实在有意向,可以帮她联系弗罗里达大学的古德里安教练,也就是美国名将巴勒姆大学时期的教练,同时也是他推动了赫尔法特的技术转型。

但对运动员来说,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改技术永远是一件太过冒险的事情,苏方方原话是,“现在100米有你,200米有你有小元,有我没我对中国队区别不大,所以我才敢去改技术,这样哪怕最后我失败了提前退役,那也是我一个人的损失,不会对中国队造成太大影响。”

陈焕之觉得她这个想法一言难尽、槽多无口,“你这样对自己的身体有点不太负责啊……”

“可我得对自己的梦想负责。”苏方方当时说得很云淡风轻,“做一个普通人其实用不到太多超出常人的运动能力,很多学生和白领从学校毕业后再也没跑过一步呢,她们不也很快乐嘛。我就算改技术受伤,应该也到不了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步,可能只是以后不能剧烈运动而已,或者更轻,只要不参加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哪怕登山、骑自行车什么的都没事儿呢。”

陈焕之深吸一口气,“恕我不能苟同。”

可是苏方方打定主意的事儿,别说她不能苟同没用,听说徐指导更不能苟同呢,一样没用。

不过这么固执要改技术的人,都等到短跑队后继有人才准备动手,哪怕是为了这份责任心,陈焕之也相信她不会在接力赛中发挥失常的。

至于苏圆圆,说真的,她和她姐姐的问题刚好相反,这孩子就是从小到大承受的压力太少了,在家有姐姐、到了国家队还有姐姐,她既不是家里的顶梁柱,也不是国家队里的领头羊,她盲目而快乐地跟着跑,别人指哪儿她往哪儿跑。所以一旦到了真正需要她承担责任的时候,她就忍不住腿软了。

但是经过去年世锦赛的失误,她的痛苦和成长有目共睹,所有人都对这个年仅20岁的姑娘有着更高的期待,包括她自己。

所以要说苏圆圆可能会因为技术或意外而影响成绩,这个有可能,要说因为对奖牌的期待和渴望而失误,陈焕之觉得不会这样。

当然陈焕之并不是对自己的想法有百分百的自信,觉得她们都一定会因为有机会争取奖牌而在决赛中爆发小宇宙,而是……既然目标都定到第六了,那决赛拼一拼又怎么样嘛,大不了第六、再大不了第八啊。区别很大吗?

再说了,“元姐你就不想拿个奥运奖牌吗?说真的,美国掉队,这可能是我们整个职业生涯中都碰不到的好机会,也可能是我们唯一一次机会了,你真的不想把握一下吗?”

元绘云深吸一口气,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去了。

前排刘鑫源跟徐指导对视一眼,他们没听太清,但大概意思也听明白了,等回了奥运村进了房间,刘鑫源才说,“这孩子嘴比较快,但没什么坏心眼儿,她就是想鼓励一下大家伙儿,没别的意思。”

徐指导哈哈一笑,拍拍他肩膀,“小陈这样才对嘛,有点要当队长的意思了。”

22号晚上9点15分,当中国队众人走出通道的时候,全场的观众就沸腾了,满场都是小国旗飞舞,陈焕之跟大家一起微笑着冲看台招招手,然后扯住了其他人,“一会儿喊‘接’的时候大点声,否则真有可能听不见。”

然后上道,她们最后击了一次掌,齐声大喊“加油!”,苏圆圆开始调整起跑器,其他人跑到自己的位置开始量步点。

“冯指导,您能分析一下今天比赛的形式吗?”直播间里的沈文斌问今天的解说嘉宾冯主任,他除了是田管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田径队总教练。

“当然。首先是牙买加队,这个实力强大无可置疑,百米的金牌当然是我们陈焕之的,但是二三四名全是牙买加队的,第五第六是美国队,美国队既然没有进决赛,那可以说冠军十有八九就是牙买加队了。”

“然后就是我们了,预赛成绩排在第二名,42秒71。”冯主任停了一下,决定还是把评价压一压,陈焕之得了百米金牌整个田径队就提前完成任务了,接力虽然现在看起来比较有希望,但也不能真说出来给自己找事儿。

“这个跟以前相比进步很大,有一个原因就是最近几个月、尤其是这次奥运会上陈焕之她的个人百米成绩进步非常快,但是接力嘛集体项目,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整体实力和交接棒环节,所以我们之前一直在打磨这个交接棒,现在已经做到很熟练了、每一个棒次之间几乎都已经把用时压缩到了最短。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心态和传统强队不同,我们把每一场比赛都当做决赛来跑,始终全力以赴。但是你看像俄罗斯和比利时她们,预赛就不会拿出100%的实力。”

沈文斌心领神会地接话,“所以说虽然我们的预赛成绩排名很靠前,但是我们的实力跟传统强队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冯主任给他的捧哏点赞,“是,说的没错。你比如说预赛排第三的俄罗斯队,它的成绩是42秒87,俄罗斯在欧洲一直属于田径各个项目都比较强大,它4x100也是这样,各个选手的实力非常平均,可能都不是特别强,跟陈焕之啦、跟牙买加和美国队的个人实力都没的比,也没有进百米决赛的选手,但她整体实力强而且交接棒也比较顺畅,所以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包括比利时也是,比利时从前年的时候开始重视接力,也开始长期的、每年都会有几个月的时间把队员们集中起来在一起训练,这样它去年的成绩就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在大阪世锦赛的时候也是拿了铜牌。”

“是,当时比利时的成绩是42秒75。”沈文斌越说越觉得这评价压不住啊,中国队看起来明明就是要拿奖牌的节奏。

“对,但是一年过去了,不是只有我们在进步,所有的队伍都在不断地进步中。”冯主任微笑着说。

可是比利时的灵魂人物赫尔法特去年是世锦赛第五,今年却连决赛都没进去,比利时就算进步,能进步到哪儿去?不过既然硬是不让展望未来,那就回顾过去吧,沈文斌说,“我们上次进入奥运会决赛是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当时的领军人物是李雪茹,这是两个同样天才卓越的运动员,您是怎么看她们的呢?”

冯主任想了想,“李雪茹当时国内的田径环境其实比现在艰苦得多,毕竟那个时候国家整体经济也不如现在,不管是训练还是营养水平都不行。像我们现在可以请外教、请专门的营养师来给运动员配餐、有各种先进的训练和检查设备,去年冬天短跑队还进行了外训,当时都没这个条件。她真的就可以说纯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和天赋跑出来的,而且哪怕成绩上来了,当时国内比赛也少,比赛经验也比较欠缺,没参加过多少国际大赛,虽然能拿到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门票,但是就一个倒时差和适应当地气候就能让她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所以……”

冯主任摇摇头,太可惜了,真的,那么天才的人物,生错了年代,如果她晚生十年,跟陈焕之一个年代,双子星闪耀中国百米赛场,多么美好的景象。“而陈焕之,”哪怕只是提到这个名字,冯主任都忍不住露出微笑,“她还很年轻,才19岁,我期待着她未来能够更进一步。”

“我们都这样期待着。”沈文斌看所有选手都已经站在了自己的位置,开始随着现场的镜头调度报出各队的道次。

“第二道英国队、第三道尼日利亚队、第四道俄罗斯队、第五道中国队、第六道牙买加队、第七道比利时队、第八道巴西队、第九道德国队。”沈文斌连珠炮般报了一遍道次外加每队的棒次,又说“对中国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至于具体名次我们可以不去想,应该说当我们八年后再次站在这个赛场上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胜利者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为啥,接力的资料那么难查,而且报道和报道之间还有不一样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查到了嗯……其实如果还记得当时比赛情景——没有人记得了吧——就会发现我给个别队变了一下道次,毕竟加了个中国队嘛,然后这个道次一变,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以及看了世锦赛半决赛和决赛的直播,苏炳添决赛没体力了没发挥出最好水平很遗憾。博尔特的最后一场比赛,输给了他的老对手加特林,这么多年啊,加特林终于最后赢了一次,35岁啦同志们,虽然他曾经犯过错误,不过今天看他坐在地上哭,我也有点泪目了。这对加特林来说是最美好的结局吧,对博尔特来说,输给加特林也算是一种循环了,比输给别人强多了——对,科尔曼是不存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