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一章 宫城的建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宫城坦率的告诉了李想自己的担忧,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导演,李想以前得罪了好几个大公司,和柯少辰这样的人结下了死仇,关键柯少辰现在混得越来越好了。

况且他觉得李想现在各方面都趋于成熟,他也关注了李想拍摄的《山乡上学记》,从拍摄到成片,对李想的能力充分的肯定。

听了宫城这些建议,李想觉得有点失落,也有点后悔,怎么上次事情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消失呢?自己该怎么,才能重新进入演艺圈的核心呢。

“我建议你从网络电影入手,完全抛开现在的公司形式,现在网络电影也很火爆,你很有可能出奇制胜,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觉得你有这个实力。”

宫城信心满满的拍着李想的肩膀,可是拍电影不是拍短片,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大量的投入,专业的团队,这些李想都很缺乏。

李想认真的想了一想,觉得宫城说的也许有道理,这不失为一条路,毕竟自己对网络电影的前景还是十分认可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一步是要想好一个拍摄主题,因为没有编剧,李想也没有什么头绪,和孙蕾他们一商量了一圈,最后张本顺的建议李想就写从艺以来的经历,主题就是励志,这个他最有发言权,也最精彩。

可是这个“编剧”一点都好当啊,李想决定回家一段时间,在家里安静的环境中,好好回顾一下自己这几年来的经历。孙蕾因为还有工作,就没有跟李想一同回来。

回到家的李想,才发现母亲因为骨折住院了,不禁眼泪刷刷的夺眶而出,父母生活这么艰苦,也没有给他这个唯一的儿子说一声,父母的苦又有谁知道。

李想在医院陪母亲住了三天院,办理了出院手续就回家了。

按说,和李想差不多年龄大小家里都是两个孩子,可是让李想也觉得十分奇怪的是,他们家从他爷爷开始就一直是单传,他爷爷就只有他父亲一个孩子,到他父亲这儿了也是这样。

农村人传统观念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想的爸爸老李头,这一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没再给老李家多添几个子孙,并且这种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

回家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安安稳稳的睡到自然醒,心理没有一点负担,李想睡醒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父亲从地里干农活都已经回来了。

李想打算好好给父母做一顿中午的饭,炒了几个菜,开了一瓶茅台,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

刚开始吃饭,就听见有人到家里来了,还没见人声音就已经进来了。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邻村的李婆婆,相亲们称她“红线女”。

一看着来头,李想心里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父母看到了李婆婆都十分高兴。

李婆婆满脸的笑容,父母也是满脸的笑容,“老李头,我这可是赶到饭口了啊,呵呵呵。”李婆婆乐呵呵的开着玩笑。

“客气啥呢,这就跟到了自个家一样,那天也就随口给你说了一下,没想到这么快,真是让你费心了。”父亲说着就招呼李想给李婆婆添幅碗筷,自己则递给李婆婆一支烟。

“都说好了,那边对咱们很满意,姑娘是个老师,至于日子嘛,人家说了就由咱们定。”看到李想到灶房去拿碗筷,李婆婆放低了声音说着。

听到李婆婆的话,李想是又生气,又感恩,又无奈,看来父母真是着急了,这次都开始行动了。

其实,李想也是意识到了父母的这层心思,刚取来碗筷,就装作不经意的顺口就说道,“女朋友本来也准备回来,只是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没能回来看你们。”

听了李想的话,母亲赶紧就问,“哪里的娃儿啊?叫啥名字?有照片没,让俺们也看看。”显然母亲有点迫不及待了。

李想打开手机,让母亲看了一下孙蕾的照片,父亲的头、李婆婆的头也都凑了过来了。

“长得可真漂亮,老李头你这下子有福气了,我就说呢你急着干嘛,孩子这不都有了嘛。”李婆婆的李想的父亲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他母亲显然对李想的回答不满意,“老说往回领,从来就没见过这么个人影儿,上次就说一定会领回来,这不也没见嘛,我倒是问问你,人家的父母你见过没有。”

母亲这么一说,弄得李想还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毕竟他跟孙蕾顶多也就算是个恋人关系。

虽然住在一个房子里,可以是各住各的,不管李想自己怎么想,孙蕾可从来也没有说是同居的意思,这都说明他们俩人距离谈婚论嫁,还有距离。

说着,母亲笑脸转向李婆婆,“他李婶,这是还是得拜托你,择日不如撞日,后天吧,我看就挺好的,我们两家坐到一起把这个事情说一下就定下来。”

母亲的话显然不由李想分说,对母亲的脾气两也知道,家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年都是母亲说了算。

这下李想着急了,可是他不敢冲父母发脾气,只是一味的笑着。

在把李婆婆送出门的时候,李想低声对李婆婆说不要着急,自己确实是有了,如果让对方来了,最后弄得两家都不欢而散也不好。

李婆婆听了李想的话,说回家等他们的消息。

送完李婆婆,李想就给父母继续解释,可是他们不听,父亲的态度也和母亲一样变得强硬了。

无奈之下,李想打通了孙蕾的电话,简单的说了一下打这个电话的意思,孙蕾听了李想的描述,在电话那头乐的哈哈哈大笑。

李想把电话递给了母亲,母亲刚拿到手机,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堆得满满的,显然这次,他母亲是彻底信了。

李婆婆说媒的事情就算过去了,可是母亲还是催着李想赶紧把孙蕾带回来,早点办了事情,好让他们抱孙子。

父母觉得,这次回来的李想跟以前都不一样,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写写画画的,按说,李想这文化水平,从事写写画画的工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老李头这样暗自忖度着。

然而李想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身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李想觉得,自己常年不在,父母年龄慢慢大了,他计划着趁自己回来,把亲戚邻居聚在一起,跟他们一起吃个饭,这也算是拉近和他们的关系,万一父母出个什么事情,也可以相互有个照应。

这一天,亲戚邻里来了又十几个人都来到了李想家,李想特意请了村里面的厨师给他们做饭。

席间,李想表达了对亲戚们的感谢,也表示,自己常年不在家,难得回来一次,今天吃这顿饭就是要拜托亲戚朋友,关心照顾父母,弥补自己常年不在的缺憾。

大家都觉得李想果然是长大,走出去闯荡的人就是不一样,大家纷纷感慨,夸赞李想的父亲养了一个好儿子。

呆了十几天,看到母亲的身体慢慢的恢复了,给父母留个几万块钱,李想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

临走时,母亲还不忘叮嘱他,下次回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孙蕾带回来,李想只是笑着微微的点了一下头。

剧本的草稿基本成型了,可是李想总觉得缺少什么。

为此他再次找到黄老师,让他从专业的角度给自己一些指导,看了李想提供的资料,黄老师告诉李想,目前他这些东西只能算是资料,距离剧本还有一定的距离,黄老师答应帮李想修改剧本。

剧本的问题算是有着落了,但是剧本只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

宫城打电话给李想,询问他工作的进展情况,李想如实给他说了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目前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我打这个电话的目的,就是给你介绍一位财神爷。”宫城高兴的说。

李想满腹狐疑,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大的吸引力,李想有点不相信,可是宫城十分诚恳,不像是在开玩笑。

看着宫城还在卖关子,李想也不多问,反正先见了再说。

晚上,在御珍轩,在宫城的带领下,李想见到了崔天凯,李想大吃一惊,宫城怎么给自己推荐的是他,自己曾经和崔天凯的过节,还历历在目。

偌大的包间里,只有崔天凯、宫城、李想还有崔天凯的助理,李想觉得太正式了,都不知道宫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双方互相寒暄之后,崔天凯首先说话,“李先生,咱们又见面了,俗话说,朋友不打不相识,对你的才能我一直十分欣赏。”宫城在一边不住的点着头。

“宫导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极力给我推荐你,我崔天凯从来都是爱才如命之人,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李想越发的糊涂了,这又是唱的哪门子戏,崔天凯凭什么对自己这样啊,非亲非故,关键只打过一次交道,还是准备拆他的台。

宫城也是聪明人,十分清楚李想的顾虑,就说道:“崔叔从来都是只看事情,不看人,前面的事情你可能觉得得罪了崔叔,可是崔叔却看到了你的才干,你这里最近不是有部电影嘛,需要崔叔给你帮什么,就不要客气。”

李想依然摸不着头脑,但是对方这么给面子,自己再一味的拒绝,显得有点太小家子气,甭管是陷阱还是惊喜,先往前走一步看看。

“多谢崔叔关心,确实最近有计划拍摄一个片子,但是自己这都是小打小闹,恐怕难登崔叔您的大雅之堂。”李想说话很注意分寸,既没有一句话拒绝,也带有试探的意思在里面。

“你也别绕了,听着都烦,这样吧,缺多少钱,我全包了,你不放心的话咱们签个字据,算是你借我的。”崔天凯说的很爽快,看来他对李想这次是必须拿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