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7章 我要投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尬尬的,张智宇缩回了手。

贾专家是某合资汽车公司的营销总监,自然看不上土包子出身的张智宇,而且张智宇近来叫嚷着要推出低价汽车,这更是各大合资品牌所不能容忍的。

贾专家之所以不和张智宇握手,就是怕有用心不良的记者拍了这样的照片,然后大肆宣扬合资品票和自有品牌沆瀣一气了,那是他所不想看到的。

合资品牌对自有品牌,有着天生的优越感。

童飞除了是接送专家的志愿者之外,在学院礼堂还负责维护秩序,因此他可以站在会场的各个角落,聆听各位经济学大咖们的演讲。

袁院士,经济学的老前辈,他的演讲引入入胜,而且听上去处处在理:

“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汽车工业是‘TheIndustryofIndustries’——工业中的工业。之所以给予它这样高的地位,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工业能像汽车产业一样,横向与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多个产业密切关联,纵向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环保业和公路建筑业等。”

袁院士的开场白,引得一大片的掌声,果然是高屋建瓴,从全链条的角度剖析了汽车行业。

可是,世上有几个人,能懂得彼得·德鲁克呢?

院士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既然请他来了,他就有什么说什么,不会看人下菜碟。

袁院士继续说:“全球汽车业的整体格局,过去一直有‘6+3’的说法,即6大品牌汽车集团:通用、福特、戴姆勒-克来斯勒、标致-雪铁龙、大众、雷诺-日产。

加上3大独立品牌的汽车公司丰田、本田和宝马,基本主导了全球的汽车工业。

算上‘三大三小’时期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厂商,加上2000年前后进入的合计,‘6+3’厂商已全部杀入中国市场。

但是,入世之后的产业链却呈现出了新的气象。众多车企的扩张带来大量需求,给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新一轮的整合。”

“说的真好啊!”

“院士就是院士,说话水平就是不一样!”

“高度不一样,可能还和以后国家的政策有关系呢,赶紧好好听吧。”

童飞站在会场的一角,虽然不像是其他嘉宾那样正襟危坐在座位上,可他仍然听的很认真,他听出了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点没有错,固然即将加入WTO,但是对于国产的汽车行业而言,未必不是一个机遇!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博弈,中国零配件生产商的水平已经突飞勐进,无论是在合资车企生产线还是本土品牌生产线,都将越来越多得采用中国零配件生产商的产品。

所以,以张智宇为首的国产车的呼声会越来越高,占有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而童飞清醒的看到了这一点,决定在汽车行业里插上一脚。

2001年底,中国将正式加入WTO,这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将面临着冲击。

冲击最大的,大家公认的是汽车行业。

因此本次论坛,汽车行业的高峰论坛最引人注目,在全国范围内都将有显着的影响力。

作为比较知名的汽车论坛,张智宇自然不遗余力的参加,他想要造国产汽车的初心始终未改,为了造势,他特意花高价钱安排论坛组织了一场对话会。

也就是类似于“圆桌论坛”的形式,几个嘉宾和主持人坐在台上,自由自在的发挥。

贾专家赫然在列。

主持人抛出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造汽车到底难不难?”

贾专家引用了彼得·德鲁克那段话,然后又详细的分析了一番,认为造汽车是关系到很多产业链的事情,非常非常难。

张智宇是嘉宾之一,而且已经花了不少钱请主持人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他,因此抢话说道:“造汽车嘛,我觉得简单的很,不就是两个沙发,四个轮子,加上一个发动机吗?”

台下的观众都笑起来,不过童飞却觉得张智宇说的很有道理,汽车简化之后,也就是两个沙发、四个轮子和一个发动机的问题。

当时的吉祥汽车是个民营企业,因此很不受待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要知道,当年投产桑塔纳时,国家为此投了有十几个亿的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即使地方政府,要进入汽车产业,也规定了15个亿的准入门槛,并且要前提得到政府的批准。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吉祥集团根本就不可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因为那个时代,国家对汽车的管理特别严格,不允许民间造车。

但是张智宇就是有股子倔劲儿,或许历来成功的人士中,没有倔劲儿的人还真不多,他们认准了一件事情,一定要一条道走到黑。

张智宇只做过关于摩托车的有关产业,可是摩托车可不同于汽车,但他一点也不气馁,对汽车展开了摸索,买了很多车,包括奔驰、宝马、丰田等各种各样的,潜心研究大量的汽车实物。

奥迪A6L在星海市首先发售的时候,张智宇也闻声赶来,要买一辆回去研究,可偏巧此时资金不凑手,反倒让童飞资助了

张智宇并不忌讳童飞的资助,实际上他到星海市来参加本次汽车论坛,就是要融资的。

他知道来参加论坛的不是各个合资企业的老总,就是各大金融机构的总裁了,是个融资的好机会。

可是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张智宇费尽了口舌,却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

所有的汽车行业的人都认为吉祥汽车集团撑不过两年。

尽管吉祥汽车集团的资金缺口很大,但是没有人愿意投资他。

作为会议服务人员的童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么些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却看不到未来几年的现实。

当然,他作为重生者,自然知道发生的一切。

但是要求学者们能预料到这一切,那是不可能的。

张智宇非常伤心,就在他暗然要离开会场的时候,童飞找到他说:“张总,我要投资。”

张智宇立刻笑起来:“太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