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黑子无孔不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棣做过不少令人不认同的事,也做过很多令人觉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好事。

那如何分辨朱棣究竟是好,还是坏?

众人陷入沉思,弹幕滚动零星几下后,停止了。

但不代表刚才那些黑子会就此罢休!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既然你觉得对不起朱允炆,那为什么还直接带兵去京城?”

“谁说不是呢?你朱棣要不是带兵杀去京城,朱允炆会因为你而下落不明吗?”

“你侄子要不是被你火烧,就是被你暗地里杀了,再不济就是被你逼的跑路了,你不是还让郑和去找过朱允炆吗?”

满屏黑子言论,无一是善言。

江帆看着这些活跃的黑子,心底都升起一股怒气。

然而朱棣却好像在认认真真的看无关紧要的编年史一样,心情除了悲痛之外,再无其他的情绪。

“不管明成祖如何,他终究是做了当时该做的事,你们为何要抓着他不放?”

有人在弹幕间发出这样的沿路,很快就被黑子血洗。

“他要是愧对他大哥,完全可以好好教导他侄子,为什么非得带兵进京?”

“皇权利人心,朱棣敢说自己当时没当皇帝的想法?”

“没错。”

就在这时,朱棣一声铿锵有力的两字,打破了黑子的嘲弄。

“朕,确实想过当皇帝。”

“朕既想过,那便不会否认,朕所做之事皆承认。”

谁也没想到朱棣这个时候,突然承认自己对皇位有过想法。

在场群众哗然,直播间的弹幕更是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激增。

“看到了吧?你们都听到了吧,朱棣他就是对皇位有想法,才杀了朱允炆。”

“当皇帝的能有几个没野心的,他朱棣也不例外!”

“你承认自己杀了朱允炆了?为了皇位你杀自己的亲侄子,刚才还说什么愧对你大哥,简直是放屁。”

江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掌管过自己的身体,便说道。

“当时大明朝的情况,藩王据阵,调令不出,若在位皇帝心肠慈悲,如何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

然而朱棣是个有想法有主见的皇帝,只给了江帆一句话的功夫,他再次占据了身体使用权。

“慈不掌兵,允炆从小性子软弱,若给他胡闹下去,大明只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朕知允炆和大哥一样,是心怀仁慈的君王,可错就错在,朕的大哥壮志不酬、积闷成疾,若大哥在,即便给朕百万雄兵,朕也只会固守大明边境,为大哥守好这天下。”

“可允炆终究不是大哥,大哥在时有开国大将护卫,然而到了允炆这里,大明已无人可用!”

说到这里,朱棣一阵痛心疾首。

作为儿子,他不能说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如何弑杀,因为他明白,那是晚年朱元璋的无奈之举。

“只是,允炆的建文策太过理想化,他以为改几个宫殿名字,就能施行新政了吗?以为打击了几个无足轻重的藩王,政策便可通达了吗?”

“不,他错了,他的行为只会加速藩王割据,然后一举摧毁大明!”

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听得在场观众浑身一震。

此时此刻的朱棣,就像是身在高位,却每日望笼外的鸟雀,为了大明操心操力,却没了自由。

他想争皇位吗?他想过!

但如果太子朱标成为下一任皇帝,朱棣会自己掐灭这个想法,他爱戴他的兄长就如爱着整个大明一样。

他无法救赎兄长,只能在大明即将大夏将倾时,力挽狂澜,哪怕为此背负无数的骂名。

“明成祖也不容易,朱标要人有人,要才有才,本是皇帝不二人选,偏偏天公不作美,不然成祖当个太平盛世的逍遥王,岂不是更好?”

“虽说权利熏心,但当皇帝也累的不行,可明成祖没选择。”

“大明处建,人还被他老子杀的差不多了,朱允炆的政策太理想化,已经触动了那些藩王的利益。”

有人为朱棣发声,自然也有黑子活跃的地方。

“屁,我看朱棣就是为了自己的皇位做的名正言顺,再找的借口。”

“你侄子不行,难道你不会辅佐吗?你不是自认有才吗?要是朱允炆被你辅佐,他还能被你逼死?”

“朱棣漂亮话说的好听,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怎么想的?说不准人家正乐的忽悠住了你们这群傻叉。”

对此,朱棣依旧不疾不徐也不恼火,平淡对待。

“若允炆信朕,朕还会禁军京城吗?”

一句反问,把黑子给怼的鸦雀无声了。

当时朱允炆削藩削的起劲,为了对付这些藩王,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其中势大的朱棣,割据一方,又怎得朱允炆信任?

怕不是第一个就被针对上了!

“朕先前便说过,朕的大哥是任君的不二人选,是因为他有人也有才能,但允炆不行。”

“因为他无人,大明正值风雨飘摇时,难道朕要看着天下生灵涂炭、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朕不愿再见战乱纷争,也不愿在战火下百姓流离失所,是以哪怕你们骂朕,再来一次,朕依旧会选择进军京城!”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如重锤落在鼓面,在观众心底敲下重重一击。

这就是明成祖,这就是朱棣,是那个无怨无悔,明知背负骂名,依旧一往无前的大明皇帝!

“为了天下百姓喜乐康健,朕愿往。”

“为了天下百姓安稳日子,朕不悔。”

仍旧是没多大起伏的语气,然而这两句话,却说的在场观众几欲泪水沾襟。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百姓、为天下,他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

但,他却从没想过自己得到什么好处。

被人诗词传颂?不,朱棣当时的行为令朝臣抵制,若不是他铁血手腕,亦没有大明的明天。

反倒是骂名,直至今日,依旧没有洗涮干净!

“我们都错怪明成祖了,他一心为天下和百姓,却枉顾自己的得与失。”

“这样的皇帝,才是应该值得我们敬佩的,才是我华夏的历史。”

“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明成祖当时并没有做错。”

江帆看着滚动的屏幕,心中一叹。

朱棣,虽有举措不利后世,但在当时,如观众所说,并没有做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