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扶贫干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牛书记骂完人之后往椅背上一靠,一边灌酒一边说起了胡话。

从上到下把镇里和县里的领导数落了一个遍,而且是谁官最大骂谁最欢,仿佛一腔怨气都宣泄在了酒里。

桌上几人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气氛很是尴尬,冯村长上前架起醉成一滩烂泥的牛书记,歉意的对两人说道:

“大家先吃着,我把老杨送回去,这么多年了喝点酒就说胡话的毛病一点儿都没变。”

等冯村长拖着牛书记踉踉跄跄的离开村部之后,屋里只剩下张十三和马局长两个人。

面对一桌子残羹剩饭,两人也没有了继续吃下去的心思。

或许是对同僚搅合了饭局有些不好意思,马局长帮着牛书记找补了一句。

“让张总见笑了,虽然我来三王县的时间不长,不过也听说过牛书记这个牛脾气,这人就是一根筋眼里揉不得沙子,要不也不至于在乡里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个副处都没混上。”

张十三也就借坡下驴,打了个哈哈:

“牛书记挺直爽的,很多时候咱们就是太委曲求全了。”

“张总说的对,来!为咱们的委曲求全干一个!”

马局长性子很是爽快,端起杯子便一饮而尽。

“张总真是一语破的,怪不得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马局长又分别给两人把酒满上,笑着夸奖到。

“不怕张总笑话,很多时候我觉得也可以称得上小有成就,不过见到张总之后才觉得自己真是夜郎自大。”

“哪里哪里,马局长谬赞了,我就是个小商人而已,可当不得您这样称呼。”

张十三谦虚道,见的人越多他越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比如眼前的马局长,三十来岁就已经取得如此成就,放到哪里也算称得上是年轻有为的人物。

“绝对当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七色阳光刚刚创立一年时间就已经上市了,要是张总都当不得的话,我们可真算白活了。”

“马局长知道我们七色阳光?”

张十三一直没搞清楚马局长为什么这么客气,态度也太过谦逊了。

直到对方说出七色阳光之后,他才意识到对方原来是认识自己的。

“当然,国内第一家a股上市的教育集团我哪能不知道,不瞒您说,我从部里下来之前还参加了关于你们公司的一个讨论会。”

“部里?”

“看我,光顾着喝酒喝把脑子都糊涂了,都没自我介绍一下。”

马局长故作恍然的说道:

“马国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学前教育处副处长,也是负责三王县扶贫挂职副局长。”

“马处长幸会幸会。”

张十三真没想到竟然在六道沟这么一个山旮旯里碰到这么一个大神。

怪不得总觉得马局长的口音里有一点点北都味儿,原来还真是北都来的大神。

虽说在《欢乐新闻》上经常看到定点扶贫的报道,但是这么高大上的事情竟然被自己碰到了,不得不说缘缘缘妙不可言。

按照职级来说,自己未来的老丈人跟马处长平级,虽然老林还是正局长,但是挂职干部平级或者低半级任命的事情张十三早有耳闻。

所以真要比起实权来说,同为副处级的马国庆绝对能甩林明德好几条街。

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之后张十三更加想不明白对方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客气了,真要说起来对方可是正管着自己。

“就我们公司这小家小业的,还能惊动部里吗?”

张十三小心翼翼的问道,听说自己公司被盯上之后他的心里就是咯噔一下,下意识的就觉得不会是什么好事。

“张总太妄自菲薄了,你们怎么会是小家小业?至少在民办学前教育这一块,你们七色阳光在国内的规模绝对能排进前五。”

“而且你们的经营方式每每出人意料,国家喊出教学产业化没多久你们就已经开始上市融资了,我们好歹也是对口单位,要是再不知道你们的信息那就太不称职了。”

“不过说实话,七色阳光的发展确实有点天马行空,为了你们能不能上市的事情,部里就分成了好几派吵得不可开交。”

“难道教育行业不准上市吗?我看a股可是有好几家教育公司了。”

虽说最开始打算上市圈钱的时候张十三就知道教育是个敏感领域,但是真没想到竟然真的成了典型。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的是方舟和安元那些吧,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公司都是做职业培训或者远程教育的,真正做线下的只有你们一家。”

“这么说一不小心我们还创造了历史了。”

张十三自嘲了一句,他不愿意的就是当出头鸟,尤其是在传统行业。

“没错,除了那两家在美股上市的之外,做线下教育的你们绝对是第一家。”

“马处长这么说,我压力山大呀。”

“亚历山大?”

“压力山大,压力比山还大。”

顺嘴开了个玩笑,没想到马庆国跟本没听懂,张十三只得解释了一下。

“哈哈哈,跟张总聊天很有意思。”

接下来两人继续讨论了一番国内的教育形式,双方都是从业者,张十三胜在见识广博,马庆国胜在高屋建瓴。

借着酒劲竟然越说越过瘾,一直等到冯村长回来,两人竟然又干掉了多半瓶。

“老牛没事吧?”

“没啥事,半路就睡着了,叫都叫不醒。”

“没事儿就好,行了,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马国庆谢绝了冯老爷子的挽留,大步走出了村部,司机一直在外面等着,见状直接把车开了过来。

“张总,咱们三王县的孩子上学是真不容易,六道沟已经算条件好了,起码孩子们还有学上,我代表这些孩子谢谢张总的慷慨解囊,如果还有机会的话,张总可别忘了咱们三王县。”

一直到这儿,张十三才算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原来是看上自己的钱了。

作为扶贫干部,马国庆既然来了三王县,肯定就希望做出点成绩来。

但是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王县的经济条件实在太差,县里能把老师们的工资凑齐就已经不错了,根本没有条件再做别的。

张十三的到来却让他看到了希望,也难怪他不停的示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