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夕·鸳鸯桥(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青轩心里那柔软涌上数道微微暖,她知道那是阿难爱上一个女子,对佛祖所说的。这个故事,曾让她心疼过。

寻声望去,月华下那男子面容狂狷中带着艳丽,修眉斜飞入鬓,而眸子波光流转,竟有几分妖魅,那修长的手指正优雅无比的把弄着那寻花问柳扇。一袭月白衫,却衬得他甚为俊逸绝尘。

心微乱,这是什么样的男子?将妖魅与清冷结合得如此?

轻轻退后一步,脸上却含了笑,只因为不能让人察觉到她心里的想法。

那男子亦是报以一笑,桃花眸子风情竟惹起了烟尘,烟尘处,是尊贵不凡。仿若生来便是如此。

“阿难说,只求她从桥上经过,而今,我也如此!”仍是那饱含磁性的声音,那薄唇绽出笑来,唇畔竟隐隐有梨涡,眉微挑起,便是另一番美。他是个美男子,美却不是阴柔,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青轩微颔首,谁曾说过,低头也是一种美,微垂首,让人心怜的。

他走上桥来,一笑间,那灿烂桃花眸子恍惚了月光。暖暖月色下,幻化成一片。

而青轩只看着他,想听听他后面想说什么话。无可厚非,他的美,到了极致,很少见到一个男子能美到这地步的,他的身上融合了最冷与最暖,他的面容,清冷间带着的数缕柔情。这样的男子,到现代,该是个花心大少。

他眼睛很好看,微微不经意的看了一眼青轩发间的梅花白玉簪,笑意越深了些,唇畔梨涡也轻旋着。

“姑娘身上可有带银两?”他突然冒出这一句来。

青轩惊了下,却认真的望着他,不似开玩笑。只是,这种开场白,让人不免有些大跌眼镜的,微微颔首,等他再说。

而他笑着,“姑娘别乱想,在下姓莫名容祯,莫家堡堡主莫寒是我叔父,”说着,自袖间取出一块令牌,交给青轩手中,“姑娘且看!”

那是莫家堡的令牌。

很重的一块,上面是一个“莫”字。

是真是假?青轩也不知道,只是眼前这人看着不像说假话的人。微微一笑,转而扬眉望那人,莫容祯?眸微转,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鸳鸯桥上,月照一沉碧河水。

莫容祯笑向青轩,“姑娘,可否借在下一些银两?”不卑不亢,连借钱这样的话,都说得如绵绵情话一般。

眸如水,笑意不起波澜,就想看看这个莫容祯想做什么。晴儿在桥边,想说什么也不敢说。

“姑娘!”莫容祯见她不说话,便又再道,“就借一百两!”

青轩抬起眸子望向他,明眸里笑意深,竟宛如新月。而发上,那梅花白玉簪,亦在月华下,泛着温润光泽。

莫容祯凝起唇角,她那笑容,曾经很熟悉,桃花眸子里的笑意也随之凝起,“没钱?”话是很俗的话,只是风流不假。

青轩摇摇头,指着自己耳朵,做了个摆手的手势,又指着唇,也是摆摆手。纵是如此,眼里还是笑意暖暖的。

“是个哑巴?”莫容祯有些失望,“长得花容月貌的,却是个哑巴?”折扇一合起,挑起青轩小巧下颔,“太可惜了!”瞳子深处,却是玩味的笑意。

青轩温顺的点头,望着莫容祯的眼里,多了几许小白兔般的无辜。

莫容祯笑笑,收扇入袖中,执起青轩手,在她掌心写下三个字,“莫容祯”。一笔一划,写得很用心。他微凉的指尖划到青轩掌心时,惹起青轩心里的小涟漪。

莫容祯一抬手,飞速掠过青轩发上,取下了那簪,又在青轩掌心写下,“明年七夕此桥上,奉还佳人发上簪!”

轻功使出,身影一晃,便已经不见踪影。

而青轩手上,多了那块莫家堡的令牌。

青丝倾泻而下,若瀑。望那人远去身影,眼里笑着,有意思,“明年七夕此桥上,奉还佳人发上簪?”只怕,不用等明年吧!

晴儿见那个男的走了,忙过去扶住青轩,“小姐,您没事吧!”晴儿帮青轩整理着云丝,看到那发簪不见了的时候,急道:“小姐,您的发簪呢?”是不是刚刚那个男的拿走了?

青轩笑笑,“罢了!”若无其事的把那块令牌收入袖中,继而对晴儿道:“好了,我们回去吧!”

可是晴儿还在嘟喃着:“您这发簪可名贵得紧呢!明日里要老爷命人来找找!”

青轩不再说话,若不是名贵,那人又怎么会看中?青轩不在意那些东西,本来也不是她的。

回到府中,让晴儿去忙了,而她,自拿起一本书,是大明离氏王朝史,坐在案前翻阅着,翻到某一页时,阂起了眸子,若有所思。

书上记载:“大明宸月十五年四月初,天子离若宸退位,携其后水灵月归于江南,其子离容祯即位,次年改年号为祯轩。离容祯,早年由莫家堡莫寒抚养,故曾名:莫容祯。”

“祯轩元年三月,天子离容祯立定远大将军楚暄之女楚嬛为后。”

莫容祯,这三字缓缓在掌心里划过,却未落入心中。

京城,还有那个莫容祯,好像离她并不远。(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