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四五章 小沙东海战(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在和大家讨论着一些去延安途中可能出现的事情,彭万雄突然抬起了头,他隐隐地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原来的时候他能感受到海水和船摩擦的那种沙沙的感觉,现在怎么突然不见了?

他正要开口问,警卫班长戴翔从船舱口探了进来,他的身上带着一丝凉气,不知道是因为夜里的海上太冷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他的嘴唇在昏暗的灯光下有点苍白。

“小戴,发生什么事请了?”彭万雄皱着眉头问道。

“参谋长,风息了!”戴翔一脸沮丧地说道,使劲的搓着双手。

“什么?风息了?”几乎是同时,彭万雄和田恒亮都是一声惊呼,他们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那些还沉浸在林飞虎的那些轶事中回味的人们,这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一个个都变得沉默不语。

风息了!

这是谁都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这些干部战士们尽管对于帆船航行的原理不太了解,也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船要想在海面上动起来,那就必须有风。风息了,船就没法动,不动,那就只能停留在海面上了!

彭万雄从船舱里钻了出来,外面还是黑乎乎的一片,只有东方天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丝丝光线。他这才发现,木船的船头已经不是航行的方向,而是斜着横在了海面上。

老王闷声不响地抽着烟锅,那点光亮一闪一闪的,照不清楚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好几个水手都抱着胳膊站在他的身边,大家都沉默不语。

这些精干的水手们一个个都是弄潮的好手,他们能够在风浪中操控一叶小舟,可现在他们对于眼前的状况毫无办法。一艘五十米长的木船,没有风,没有人能够让船动起来。

实际上船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还在海面上随着潮汐缓缓地飘荡着,只是这点移动的距离,对于需要乘风破浪的人们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中年人正在低声和老王说着什么,看到彭万雄过来马上立正敬礼,“参谋长!”

彭万雄知道他叫马丙刚,是三师水上大队的指导员,也是这只船上船员的党小组长,这只船就是由他和老王两个人具体负责的。

彭万雄轻轻地摆了摆手,穿过大家让开的通道走到了老王面前。老王脸色平静的看了彭万雄一眼,只是看似平静的脸上,彭万雄看出了一丝不甘心。

是啊,明明离目的地已经很近了,可是现在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谁甘心哪?

“首长,等吧!”老王闷声说道。

彭万雄点了点头,站到了老王身边和他一起望着远处海面上的那一丝白色的光线。那是海天相连的地方,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都进仓去吧!上面冷!”马丙刚推着那几个水手说道,“养好了精神,等起风了咱们就出发!”

那几个水手只好顺从地进了前舱,他们知道现在也只剩下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等!

“老王大哥,现在这是上面地方?”彭万雄看着远处越来越亮的光线问道。

“奶奶山,”老王答道,“这是海里的一个小岛。要是和岸上对比一下的话,应该是在小沙附近,我们习惯上叫这里小沙东。”

“这里离柘汪还有多远?”彭万雄又问道。

“七八十里吧!有风一个钟头就能到了!”老王轻轻地叹了口气,目光瞄向了一动不动的船帆。

“奶奶山?”一直站在边上沉默不语的田恒亮皱了一下眉头,他出发前仔细的研究过这条航线,知道奶奶山上有日军的哨所,“那我们能不能避开这里?”

老王又沉默了一下,“首长,我们不能停在这里。现在是落潮的时候,按照这一带潮水的流向,我们的船会向西南方漂去。”

“西南方?”彭万雄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怎么会向西南方去呢?”

西南方就是云台山下的港口,木船要是飘向西南方,那不是离岸上的鬼子越来越近了?

“这里的水流就是这样。”老王解释道,“当潮水向大海深处退去的时候,浅滩上的水会逐渐地朝鹰游门汇集,从那里回归大海。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还没有完全脱离鹰游门潮水的控制,也会随着潮水飘向鹰游门的。”

对于这些专业性的水势什么的彭万雄不动,但是他相信老王的专业,也知道老王紧皱的眉头是什么意思。

其实老王现在和他纠结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现在该往哪里去。就是抛锚,等待海上起风是最好不过的,只要有风,他就有办法让木船航向北方。

可是水知道什么时候起风啊,要是等到天亮还没有起风,那木船停留的这个位置就会暴露在鬼子的视线当中,他们就会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不抛锚那更不行,飘向鹰游门那只能离鬼子越来越近,等到天亮以后更加的危险。

彭万雄的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那种极深的纹路和他的年纪很不相称。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谁能让这么大的船动起来啊?

“首长,我还有一个办法,”老王好像终于下定了决心,几乎是咬着牙说道。

“什么办法?”彭万雄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只要有办法,那就好办。

“我把大家都召集起来,我们调整航向,让船漂往海里去!”老王沉声说道。

漂往海里?彭万雄思索着。

漂往海里,也就是说可以离鬼子远一点,就是等到天亮也没有风,起码说大家的安全系数还能高一点。可这样做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陷,那就就万一起风的话,他们靠岸的时间要多耗时间。大白天在海上航行,那几乎是暴露在鬼子的眼皮底下的,他没有把握让鬼子不发现。

可是这些和眼前的局面比起来,往深海里去无疑是个更好一点的选择。彭万雄思索了一下,抬起头坚决的说道,“老王大哥,按照你说的办!”

所有的水手被紧急的调动起来了,除了这些水手,还有不晕船的干部战士也都来到了甲板上。风帆被降了下来,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桅杆下。这些精壮的水手拿起了放在一边的大竹篙,一个个脸上都收十分的冷静。

“小李子,二嘎子,你们两个掌舵!”老王喝道。

“好勒!”二嘎子把手里的干粮吞进了嘴里,两手抱住了舵杆。

“老朱,你们负责船头,把船头调转向东!”老王继续吩咐道。

“好勒!”一个汉子答应了一声,带着几个人抱着竹篙走向了船头。

“其他人跟我在船尾,走船!”老王最后说道。

东方的光亮似乎比原来更亮了一些,这艘大木船上,几十个人想凭着人的力量,控制船往深海里进发。

要是有鬼子兵看到的话,肯定会笑话这些不自量力的中国人。这么大的木船,又是在落潮有潮流的情况下,想要让木船改变方向,还要脱离潮水的控制,简直比登天还难啊!

他们或许也会嘲笑,中国人的落后太严重了。要是在这艘木船上装上一台机器,那哪里还需要费这么多的力气?

然而,没有或许!这群中国人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木船航向大海。

“一,二……”随着老王低沉的号子,足有五六米长的竹篙大头扔进了水里,竹篙头上包着铁皮,上面有尖刺。竹篙靠到了水底,和木船形成了一个夹角。

“一,二……”水手们一起低吼着,用力的撑着竹篙,他们要用自己的力气改变木船的方向,让木船脱离潮流的控制,离开这片危险的区域。

船头,老朱已经把身上的破棉袄脱了,上身只穿着一件破旧的坎肩,露出了黑黝黝鼓起的肌肉。

“一二,呦呵呵……”他的嘴里含糊不清的打着号子,白色的雾气从他的嘴里不住的喷出来。四五个水手随着他的号子,用尽力气撑着竹篙,用人力改变船头的方向。

“一,二……”老王低吼着。

“一,二……”水手低吼着,一个个弯着腰用尽最大的力气,碗口粗的竹篙绷得笔直,木船终于动了。

眼看着竹篙已经大部分没入水中,老王又喝了一声。大家马上撒手,有人用最快的速度拔起了竹篙,接着又扔进了水里。

“一二,呦呵呵……”老朱低吼着,他们在努力的控制着方向,一个个头上冒出了汗珠。

小李子和二嘎子紧紧地抱着舵杆,因为他们这是才是控制航向的关键,他们的嘴里不停地喷着白雾……

“老王大哥,换我们来!”彭万雄带着十几个干部战士过来了,换下了已经疲惫不堪的水手们。

老王平静地看了他们一眼,嘴里继续低吼着,“一,二……”

东方越来越亮,海面上的波光跳跃着,闪烁着,东方越来越亮,天边一片光明……

没有人注意到这种难得一见的景色,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里的竹篙上。随着老王不停的指令,竹篙拔起又落下,拔起,又落下……

人们身上的衣服都湿了,有一半是竹竿上沾的汗水浸湿的,还有一半是身上流出来的汗水。也不知道换了几次班,总之大家感觉到竹篙拔起来的频率越来越高的时候,老王突然有点疲惫的喊了一声,“好了!”

一直紧绷着神经的水手们顿时松懈下来,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们知道木船已经脱离了潮流的控制,再也不会飘向西南方了。相反的,木船会随着另外的一股自然的力量,飘向大海的深处。

“都起来到舱里歇息去!”田恒亮的爱人陈落英过来了,她把那些瘫软在甲板上的战士干部们都叫了起来,“汗干凉,都小心一些!”

“谢谢大姐!”警卫班长戴翔咧嘴笑了一下,和几个战士钻到船舱里去了。

陈落英抱着两件军大衣过来,一件递给了正在擦汗的彭万雄,另一件犹豫了一下,还是递给了老王。田恒亮无声的笑了一下,显然对于他老婆的这个举动十分的满意。

“我不用!”老王摆了摆手,拿起了自己的破棉袄穿到了身上,又从腰上拿出了烟锅,“现在我们的船已经往外海里去了。”

小李子已经进船舱休息去了,只留下二嘎子一个人扶着舵杆。现在已经不需要两个人掌握方向,木船正按照预先的设想漂向外海。

东面的海面上越来越亮,海水无声地流淌,海面上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无风三尺浪”,反而平静得像是一面镜子。天边出现了一丝红霞,黎明即将到来。

“老王大哥,怎么没有海浪呢?”彭万雄突然问道。

“今儿是农历十一,正是小信潮,又没有风,没有浪正常!”老王磕了磕烟锅说道。

“什么叫小信潮?”彭万雄又问道。

“小信潮是我们的一种说法。”老王解释道,“农历的初三、十八两天潮水涨得快,落得也快,我们民间叫做大信潮。农历初十和二十五则是恰恰相反,涨得慢落得也慢,如此来来回回,月月不息。”

“啊?”彭万雄突然想起了什么,“老王大哥,那要是大信潮,我们是不是根本就没办法控制船?”

“嗯!”老王点了点头,“大信潮的水流太快,再有二十人也控制不住!”

说话间,天色已经逐渐的亮了,一轮红日在海面上呼之欲出。不知道为什么。老王的目光转向了身后,望着远处那片黑乎乎的海岸线,眼里满是担忧。

彭万雄也把目光转向海岸线,舒展开来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新四军三师师部,黄志成已经起床了。他顾不得洗漱直接就招呼参谋过来,“发个电报问问,小彭他们到了没有?”

滨海军区司令部,林飞虎一边洗脸一边交代,“通知炊事班加个菜,可不能亏待了新四军的同志!”

海岸边的柘汪,赵二龙带着他的人连夜赶到了。他简单的休息了一下就起来了,迫不及待地跑到岸边朝大海望去,海水落潮了,露出了黑乎乎的滩涂。除了几个起早拾海的人,海面上哪里有大船的影子?

云台山上的鬼子哨所,一个鬼子兵打着哈欠一边撒尿一边朝海上瞄了一眼。他突然打了个激灵尿了一裤腿,嘴里大喊了一声,“快看,海上那是什么?”(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