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打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管家脸上的笑意还未消散,就听李长安道,“你们可听清了,待会儿抬着箱子,跟在管家身后,一起送回瑞王府!”

李长安掷地有声,句句脆响,震的管家久久不能回魂,笑容僵在脸上。

管家瞥一眼李长安,很想朝她吼一声:大小姐,咱不带这么办事儿的,打人不打脸,懂不?

李长安居高临下,眸光含着轻视,“管家,麻烦你回去禀了瑞王,我李长安与他素无交往,他送的礼,愧不敢受。”

管家彻底傻了,大小姐真是勇猛啊,连这样大不敬的话也敢说。

管家没办法,只得命人抬着箱子回去了。

上官玉气的够呛,一怒之下,还将桌子给踹翻了,“你们……你们真是一群废物!”

管家站在一旁战战兢兢,其余的侍卫也是吓的腿哆嗦。

这时候,唯有管家能劝说一二,所有人都求救般望着管家。

管家没法,只得上前一步走,去解释整件事,“王爷,是奴才没用,但,大小姐说,她与您素无来往,您送的礼,她愧不敢受,若是我们硬留下箱子,我们前脚走,她后脚就让侍卫们抬回来……”

上官玉听了这话,更是气急,什么叫没交情,什么叫前脚走后脚抬回来,这脸打的,真是啪啪响啊。

上官玉气的直喘气,拎起凳子,朝墙上摔去,凳子顿时四分五裂。

这一次,他一定要娶到她,不仅为了她身后的势力,还有今日的羞辱。

他要把羞辱,一一还回去,让她懂的尊卑,懂的以夫为天!

管家差点被木头砸到,咬了咬牙,愣是没后退一步,“王爷,您与贵妃娘娘谋算的事儿,怕是不成了。”

“哼,不成?”上官玉冷冷一笑,眸子闪过寒光,“本王倒让你看看,究竟成不成!”

上官玉还未气消,宫里传来消息,娶李长安可以,但,尚书府还有别的要求。

“钱公公,尚书府别的要求是什么?”上官玉盯着钱来,询问。

钱公公腆着一张笑脸,“王爷可是真要娶李大小姐?”

上官玉一副你废话的样子,“那是自然。”

钱公公道,“奴才实话告诉王爷吧,尚书府说了,大小姐子嗣艰难,原本不配伺候王爷的,但,若是王爷坚持要娶,那他们尚书府只能再送一个滕妾来。”

“二女侍一夫?”上官玉很震惊,尚书府这是看准了他非李长安不娶了,急巴巴地给他送女人,有这样的老丈人为女婿着想,可真不是什么幸事啊。

钱公公点点头,“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双喜临门啊。”

像他,一个太监,想娶妻生子,都不可能喽。

“那本王能问一问,李尚书塞过来的女人是谁吗?”上官玉语气不善,语气冷冷的。

钱来也不打马虎眼,直接说道,“李仙宁!”

上官玉连死的心都有了,拒绝道,“她可是父皇的女人,入瑞王府做妾,怕是不妥。”

他父皇的妃嫔,好多人都见过,李仙宁若入了王府,怕会引起祸乱。

他娶李长安是为了龙椅,可,李仙宁就是个不定时炸弹,只要有人在王府认出她,那他也会跟着完蛋。

抢夺父亲的妾侍,这个罪名扣下了,他死的会更快一些。

“不行,坚决不行!”上官玉拒绝道。

钱来可不管那一套,他只是传话筒,做好本分就行,“王爷,奴才探过李尚书的口风了,他说,您要娶李长安,必须连李仙宁一起抬进府,否则,一个也别想娶。”

这是明晃晃的威胁了,若不纳李仙宁当妾,李长安也别娶了,当真会掐他七寸。

“好,很好……”上官玉哈哈大笑,“本王很想问,李仙宁依什么身份进王府?”

他没得选择,要么一起娶,要么一个都别娶。

钱来恭敬地行礼,凑上去,声音有些小,“尚书府三小姐,自小在清心庵长大,如今长大成人,遂才接进府。”

哈哈,上官玉冷笑几声,不得不为李尚书的才气鼓掌啊,他认识李福来这么久,还真不知道李福来编故事的手段这么高超呢。

“谁家女儿扔在寺庙十三四年,不管不问啊。”上官玉轻笑几声,“也就李福来,睁眼说瞎话。”

“王爷,三小姐自小体弱多病,有大师批命,怕不好养活,这才送去清心庵养身体。”钱来将顾姨娘告诉他的话,一一说给上官玉听。

“就算身世说的通,可是那张脸呢,那张脸可是李仙宁呢,待在京城,万一有人认出,那可是砍头的大罪啊。”上官玉眼睛突然睁大,冷冷地下结论。

钱来一甩拂尘,笑道,“这事儿啊,王爷更不用担心了,尚书大人花重金聘了江湖郎中‘鬼手’,定会将李仙宁打造的更漂亮。”

他哪里是担心啊,他是不想娶李仙宁,好吗?

上官玉撞墙的心都有了,想他堂堂一介王爷,本该呼风唤雨,奈何却被一个小尚书攥住了命门。

等着吧,待他登上皇位,尚书的位置,怕是要换人做了。

“行了,本王都知道了,容本王考虑几天,再给李尚书一个答复。”上官玉赏给钱公公一袋银子,命人将他送出门。

看来要找母妃商量一下,这事儿,如何解决才好?

可是,钱公公是母妃宫里的大太监,他来传话,母妃怕也知道了,既然知道了,还让钱公公传话,难道是答应了?

上官玉不傻,且还是个精明狡猾的人,稍微一思索,就了解了吴贵妃的心思。

确实,吴贵妃乍听消息的时候,也是很愤怒,但是,往深处一想,她又觉得此事可行。

反正她是儿子,无所谓,娶一个也是娶,两个也是娶,还能多点嫁妆,给他儿子打通关节呢。

怎么想,她儿子都不吃亏,于是,李福来的想法,在吴贵妃面前过了明路,吴贵妃才让钱来给上官玉传话。

行,为了千秋大业,他就吃了这个闷亏,应下此事,等他飞黄腾达,再来算总账。

于是,上官玉差人进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吴贵妃,让吴贵妃再给李福来透话。(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