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三章 怀上仇敌的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兰儿,现在只有你能救他。皇上要见本王,本王隐没二十多年,如今露面,必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本王决不能见他。”

“那名女刺客是你女儿?”

“是我收养的孤女。”

“你……不曾另娶吗?”太后的声音中多了几丝情愫。

夜无影头一低,声音沙哑道:“心已死!巫山已无云。”

太后哽咽无语。皇权之下,他们早已无力奢谈爱情。

夜无影与太后均沉默无语。而外面的封栎杨听见两人密谈,心中波涛汹涌。听师傅与母后的谈话,师傅原是自己的叔伯---皇室王爷?而母后原是王妃,被父皇看中夺其所爱,师兄----夜清风,竟是王室至亲,自己同母异父的兄长?

想不到母后在宫中看似显赫,却原来如自己一般有如此坎坷的情路。如此看来,不用自己去见母后,母后必会尽已所能救出夜清风。

次日太后召见皇帝。

“皇儿,听说宫中抓到一名女刺客,其兄为救妹妹又触犯宫规?”

“确有此事。”

“据说颜妃请了占卜师占卜吉凶,为大凶之像,皇儿有何打算?”

“儿臣答应弃放他们,只是听说其父是一位世外高人,又是杨弟的师傅,儿臣欲一见此人。”

“你杨弟自小体弱,在宫外豢养,自幼师从于他,据你杨弟说,他师傅几十年远离江湖,是一位不沾尘世的隐士,如今儿女蒙难,却始终不肯离开隐居之地,皇上是准备不见其父,便不放他们吗?”

封栎晟略一沉吟,道:“母后的意思是要儿臣释放他们?”

“皇儿啊,颜妃原与你杨弟有情,如今已是你的心上人儿,正如占卜师所言,如若颜妃招祸,皇儿你多般努力终为白费,也枉费了你杨弟礼让之情,皇儿何不放了二人,如不放心,将他们交给母后罢了,母后将他们安置在这仁寿宫中,严加管束,必不准他们再惹事端,皇儿可放心?”

私闯宫廷,刺杀宫中嫔妃,原为死罪,但其中波及桓亲王,又对颜妃有大凶之像,再有太后出面求情,担保管束二人,封栎晟也算有了台阶下,只得答应太后,将二人押至仁寿宫,由太后看管。

夜清风兄妹被押送至仁寿宫,太后屏退左右,细细看着阔别二十余年的儿子。想当年离别他时,他仍在襁褓之中,如今长得高大威武,气宇轩昂。

太后忍不住伸出颤抖的手,轻抚在他俊逸的脸颊,颤声道:“你……你是清……风”

夜清风微微点头,道:“正是在下。”

太后眸中泪光一闪,敛了激动的表情,勉强让自己平静的笑道:“好啊!你可原留在这仁寿宫中,护卫仁寿宫的安危。”

又对夜明月道:“你也留在宫中,跟着哀家,哀家向皇上保证不让你们再生事端,不然,你俩性命难保。”

夜清风与夜明月甚感意外,想不到太后待他们如此亲切平和,竟不治他们的罪,让他们留在仁寿宫中。

“太后娘娘,民女要回蓬莱。”

夜明月似并不领情,如若不是因为他是师兄的母亲,她才不愿理她呢。

“明月!”夜清风喝斥道:“不可无礼。”

夜明月知道自己连累兄长被抓,险此没命,不敢吱声,夜清风向太后谢恩道:“谢太后恩典,清风兄妹原守卫仁寿宫,决不再惹事生端。”

太后亲手扶起他,慈爱的看着他道:“从今日起,你俩伴在哀家左右,不得离开半步。”

二十余年,光阴如剑,她以为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不想命运使然,还他们一段尘缘,了却她多年的心愿,尽一份母亲的责任。

夜清风兄妹无事,桓亲王与颜夕心中石子落地,而裴锦岚监管湖心亭一案审理亦近尾声,李秋年畏罪自杀,死于狱中。封栎晟一道圣旨,将裴锦岚贬为从四品美人,原拟打入冷宫,想到裴原势大,将其软禁在永信宫,无旨不得出宫。

这日颜夕清晨起来洗漱,忽觉心中涌起一股酸涩之味,忍不住“哇”的一声呕吐出来。

婉儿急忙上前问道:“娘娘,哪不舒服了?”

颜夕抚住胸口道:“也不知为何,近来只觉绵软无力,嗜睡,今日竟呕吐起来,想来是感染风寒了。”

墨欣笑道:“奴婢去请陈太医来诊脉看看,想来是娘娘有喜了。”

颜夕一惊,竟呆了半晌。

很快陈敬之奉旨前来诊脉。

“恭喜娘娘!是喜脉!”

陈敬之深知颜夕与桓亲王之情,探得喜脉,却面无喜色,只在心中叹息一声,皇权之下,即便贵为王爷,亦无权奢谈爱情。

众宫人们跪满殿中,纷纷道喜。颜夕呆坐椅中,呆呆的望着殿中黑压压的人头,心中思绪翻滚:她!楚颜夕,终于怀上了封栎晟的亲骨肉!这个她曾为之付出一切深爱的男子,这个毁掉她整个家族及性命的男子!她终是怀了他的子嗣!为他绵延子孙!

“娘娘!娘娘!”

按制皇妃怀孕,应当赏赐宫人太医,墨欣见颜夕发呆,忙轻唤几声。

“赏!”颜夕有气无力道。

众宫人怀心喜悦接了赏赐,都私下谈论着颜妃,想不到她从一个不愿承宠的妃子,到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生下第一位皇子,只怕后位也是可得的,宫人们跟着,也是荣华宝贵享之不尽。

颜夕躺在榻上,眼前是父亲兄长高挂城墙之上的头颅,向着他呜咽道:“颜儿,你害了楚氏一族,竟还要替他生下子嗣,你是楚氏的千古罪人!”

忽的又见楚婉儿手执利刃,站在榻前,厉声道:“楚颜夕!你为了一已荣华,害了楚族,如今又要为仇敌生下子嗣,今日我要为楚氏除害!”

颜夕心中一惊,坐了起来,却见婉儿端了碗汤送到榻前,沉声道:“娘娘,汤快凉了,快喝了吧。”

楚颜夕狐疑着接下汤来,婉儿见她神情,笑道:“娘娘是怕婉儿在汤中下药吗?婉儿与他确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对娘娘下手,婉儿却做不到。”(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