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百九十章 自己挺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百九十章自己挺自己

又漂亮又能干的高材生最终没有见到,原因是打拐行动不能耽误,明湖区分局的警力都布置好了,这种屑末事不能成为放弃行动的理由。(手打)

一贯大度的凌兰也暗地里松了口气,心想回家就马上联系律师,一定要抢在贺燕前头,否则就算对陈令很信任很放心也要难受,一想到贺燕嘴里千娇百媚的美女律师跟陈令独处商量秘事心中就发堵,何况对方还只是所谓的高材生,还没取得正式的律师执照呢

打拐营救行动十分顺利,陈令和凌兰如同游客般走马观花的在远处看了整个过程,然后告辞了正忙着的萧勇,两人去了民众食品厂听取工作汇报和慰问加班工人,陈令还顺便扔了三圈财气到总经理的座椅上。

工厂规模渐大,资金需求和管理也日渐繁琐,这家食品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为陈令创造功德了,尽管这个很长时间只是一个多星期,龚大力汇报的赢利数据也很好,但陈令并不想赚钱啊,只想着怎么帮助到更多贫困家庭,然后提升功德让自己也捞到好处。

既然赢利速度太慢制约了工厂的发展,陈令干脆施以外力,让龚大力真切感受到“钱不是问题”的好处,然后开始计划扩大规模。

时间过得不快不慢,一转眼就到了期末考试,陈令很自信所有的科目笔试成绩都能达到A+,就算答题偶有出错也至少能得个A,心情很是不错,除了偶然产生的一错觉,这错觉来自于机械学院的院花、古典娇柔的周筱媛,陈令好几次都感觉到这个院花目光里瞬时闪现出一种恶毒。

心情好还有另外的原因,其一是萧勇的区警察分局果真让自己获得回报,短短的十来天时间就让第二副神像挺进第二副神像就能显形。

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放寒假回家过年了,虽几乎每天都有电话联系,但第二次出院门的陈令还是很想念父母和蓉儿,这一个学期简直是太难熬了,蓉儿都在电话里哽咽过几次,陈令也每当这个时候就心里酸酸的。

财神爷的能力果然震颤人心,陈令丢下的三圈财运让民众食品厂获得一个断层式的跃进,工厂突然爆发出来的赢利能力让龚大力措手不及,这些天都熬着红通通的眼睛忙得不亦乐乎,又是管生产又是赶紧招人扩大队伍,话的声音都一直哑着了。

财神爷的威武在凡间表现为一个偶然事件,深感自身管理和决策能力不足的龚大力早就开展了“全厂想办法,我管我家的事”这项群策群力的活动,当陈令扔下三圈财运时这项活动爆发了,瞬间产生两个赢利项目,利润如同火箭般攀升。

第一个项目是一位老工人提出来的,本来他因为年老体衰干着库管工作,每日只需要登记和核对仓库里的原材料和成品出库记录,就连搬运工作都有下面的伙子负责,应该正是人尽其用了。

可老人家不愿意失去上进心,心血来潮的重抄旧业,将几十年前干过的一件事情作为项目向领导申请,然后立即获得批准,辞去库管工作后就带领一名年轻人扛着炉灶铁锅上了街,烧火填油的炸起了红糖粑粑,这种几十年前的古老吃爆发出来的能量让人惊讶不已,当天他的红糖粑粑就卖出七百个,赢利418元

并不是红糖粑粑在现代都市早已销声匿迹,只是如今这种吃早就失去了古老的风味,现代油炸设备和配料不仅让味道发生了变化,还少了一份铁铲炒糖油的古朴气息,一经老人家的还原立即引起附近市民追捧,等待出锅的顾客甚至排起了长队,在街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接近60%毛利率的项目当然是好项目,何况还有如此大的市场,负责市场的刘文革立即启动项目,安排大量人手配齐生产用的炉灶锅桶,一股脑的在翰州城掀起了传统工艺甜的热潮。

开设500个网遍及大街巷,利润滚滚来,乐得龚大力找不着北了。

第二个项目也是一位下岗女工人提出来的,格外珍惜工作机会的这名女工感受到民众食品厂热火朝天的干劲和温暖的家庭氛围,很不自信的申请了一个项目——净菜生产销售。

这种几十年前就有无数人尝试并大多以失败告终的餐桌项目前景并不被看好,如今仅存的同类业务也只限于大型超市的冷柜组,社会上订购配送模式运营的公司几乎已经没有了,因为操作复杂人工投入成本太高,产品价格稍微提高一老百姓就不愿意了,住家附近的菜市场各种食材价格全透明,一份洗净配好的净菜成本多少大家都能算明白,尽管所有人都忽略了采取公司运营操作时额外增加的巨大人工费用因素。

也许是本着公平的原则激励新进厂的员工,也许是被这名女工的计划前景所打动,食品厂的项目组很快批准通过了这个项目,然后尝试抽调十人实际操作,由这名女工全权负责,项目成本核算时甚至还将厂里设备使用都考虑进去了,不料一炮走红,从一开始就展露出良好的赢利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净菜一出现就受到试区域附近市民的追捧,以手工收费记单和电话通报配送的原始操作模式竟然没出一差错,项目刚开始三天后就能每天收到三千盘净菜的订单,吓得刘文革挤出时间亲自做市场调查和顾客回访,回来后立即请示安排200人从事这个项目,依托民众食品厂广布全市的售卖将净菜业务迅速开展起来。

利润滚滚来,让龚大力看着日报表都呆了。

华夏人民最擅长学习,在仿效和剽窃上更加有骨子眼里具备的天性优势,民众食品厂的业务技术含量低效仿容易,更谈不上剽窃的法,因此跟风者如果过江之鲫迅速遍及翰州市每一个角落。

可让人惊诧和不解的是,无论别人学得如何卖力,无路别家如何将红糖粑粑的个头做得更大,如何将精彩中鲜肉比例调到让人一看就心动的地步,他们永远无法取得民众食品厂的成绩,哪怕是挨着食品厂的售卖车吆喝也鲜有人问津。

这其中涉及到民众食品厂这块刚刚诞生的金字招牌,如今华夏人民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已经达到,别家的红糖粑粑哪怕做得跟脸盆一样大人家还要认为用的是地沟油,净菜中的辣椒炒肉哪怕全是纯瘦肉,人家也要认为这是喂了“瘦肉精”的肉,要么就是瘟猪肉死猪肉,总之不干净,哪有生产那种一吃就感觉与众不同的盒饭的民众食品厂值得信任啊

更关键的因素在于财神爷的财运,当然这个因素只有陈令和盘两人知道,诸如龚大力等人只能摸着脑袋奇怪,然后感叹厂里的运气真是不错。

自己挺自己,果然好处更大啊

感谢【千钧之神】的月票支持

感谢【水上人家】、【沉丶昔】的打赏

财神保佑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