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 发展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原本就有些醉的陈大仁变得清醒。

郭秀兰却头晕了,她无法抵御这种刺激。

经过陈令的详细解释,众人这才知道缘由。

前一天晚上县里召开了新的一年经济建设特别会议,会议由县委书记秦征牵头,县长和主抓城建和私营企业的分管副县长等人拿出了详尽的方案,在县委和县政府共同主持的经济展大会上全票通过,力求让衡寿县的整体经济迈入新的台阶。

其中就包括商业步行街建设方案。

据道消息,这个步行街方案是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一手促成的,目的是打造衡寿县规范有序的商业圈。

会后自然有人盯上展方案中的几块大肥肉。

在商业步行街和商业圈方案中,肥肉除了从开商手里弄一些便宜的商铺产权和承租,建安厂这栋不算在商业步行街却实际上与步行街连为一体的黄金商铺也被有心人惦记上了。

所以才有人第一时间联系了建安厂的几位领导,也就出现了今天一大早的建安厂反悔事件。

丁秀玲刚一上班就被总经理叫去办公室,劈头盖脸的挨了一顿骂,然后让她想办法劝陈令家人退还门面,趁着消息还没泄漏和传播之前完成这一项工作,却不料陈令笃定铝盘的提示一定有玄机,铁了心要那门面,这才无奈接受了黄金门面易手的事实。

凤凰卖出了鸡价钱,难怪交涉到最后,建安厂那几位领导再没好脸色,就连基本的待客礼仪都舍弃了。

估计他们这会正在借酒消愁呢,那几个门面卖谁不好,偏要卖给了毫不相关的陈令,给家人亲戚是实力,给上层关系户能打造人脉,没准因此就可以调出建安厂到某个肥水单位任职了呢。

衡寿县迄今没有一条统一规划、上档次的商业街,陈令现在的家所在的清水河南岸地区是老城区,街道狭窄,建筑破旧,已经逐渐被舍弃。

如今展的重心放在清水河北岸地区,不仅新的住宿区都建在北岸,就连重要的国家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公司也纷纷搬迁到北岸,这种展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时间,那边早就繁华起来了。

一旦在破产的橡胶厂原址建立商业步行街,那片范围就会形成一个商业重区域,别陈令家买到的门面楼会如何升值,就连附近街道的商业乃至住宿楼都会跟着升值,前景不可限量.

加之门面楼近处就是一个风景极佳的河滨公园,可以预见的是,陈令家购买的门面楼不用多久就能卖到每平米三万元以上,升值五倍!

陈大仁和郭秀兰至今尚未看过自家门面楼,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初建安厂为了少交国家税费,报建的时候根本就没算入每个门面该有的公摊面积,墙壁、屋檐和走道所占的面积都是白赚的。

甚至验收测量时也是草草的请客吃饭打了,这栋楼的实际使用面积竟然达到36o平米以上,而不是产权证上所注明的325.7平米。

“陈大仁,你养了个好儿子啊!陈的眼光和魄力可比我家子强多了,有福气啊!”

在席间听了整个故事的余世利对身边的陈大仁连竖大拇指,望向陈令的目光多了许多意味深长。

陈大仁连连谦虚,看向儿子陈令的目光却是骄傲和自豪,一高兴连干了三杯葡萄酒。

第三瓶酒喝干,郭秀兰起身出门找服务员上酒,走路都乐得屁颠屁颠的。

待几位大人的客套话完后,陈令笑道:“老妈,丁姨问咱们家准备拿那几个门面做些啥生意呢。”

“还如果要租出去,就给她留一间,她爱人下岗了一直在帮人打工,老早就想开店了。如果咱家的门面都自己做,她建议开一家健身器材店,生意保管很好,因为她爱人对这块很熟,知道其中的底细。”

顿了顿,又面朝着余世利,补充道:“正好现在余叔叔在这里,他对做生意很有经验,咱们也请教一下余叔叔。”

郭秀兰听到儿子提起这事,立即来了劲。

下岗后她摆地摊七年,什么件商品都试卖过,却不敢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勉强让家里解决吃饭问题。

如今丁秀玲的爱人给了经验意见,外加余世利这个生意场的老手指导,她当然十分重视。

余世利看着陈大仁,觉得陈大仁很旺自己,这在生意人内部的法,就是遇到有福之人,八字跟自己相合,能为自己带来运道。

他在泰东省的生意展陷入瓶颈,偶尔来到衡寿县遇到陈大仁后立即找到突破口,让他不仅获得今年一千多万的政府订单,还以此为跳板进入直属企事业单位市场。

这次更是在电话里跟陈大仁闲聊时现了衡寿县的野茶商机,做得好的话将是未来利润的增长。

如今陈大仁一家迅猛迹,这是大好事,生意伙伴最好的情况就是共同展壮大,只有这样才能做得长久。

没等郭秀兰提出要求,余世利主动道:

“从我们泰东商业步行街的情况来看,加上我跑了全国许多城市了解的一些信息,我觉得可以开一家吃店,卖些传统特色食品,或者奶茶咖啡什么的,如果门面结构不错,还可以将二楼打通做成中等规模的快餐店,比如加盟肯德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三间门面,健身器材店很不错,如今大家生活好了,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要求也随之提高,健身器材店开到步行街也很合适。”

“还有就是服装店,全国所有的步行街都卖服装,服装店的比例是最高的,只要不代理高档次的品牌,就绝无赔钱的道理。”

“剩下一间你们自己考虑,要不开一家办公用品店也行,至少可以让许多单位的采购有借口理直气壮的上班逛步行街,没准能拉来不少生意。”

道这里,余世利笑了笑,“当然办公用品店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个没有保障,必须在步行街周围分布许多单位和政府机构才行,而且这种生意还要靠人脉和关系,你们得好好考虑了。”

有了余世利的意见,郭秀兰立即就拍板决定按照这种方式开店,反正门面是自家的,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大不了今后再换项目。

陈大仁和陈令自然支持,陈蓉则因为自己家要开吃店而雀跃,一想到今后可以随便吃东西不用给钱就心里美得冒泡。

如果家里开了肯德基店,那岂不是……

陈蓉想不出会有多幸福,所有的同学会如何羡慕自己,脸涨得通红,捏着拳头在旁边使劲头表示赞同。

“大令,你给丁姨的电话给我,我跟她事。”

做出决定后,郭秀兰想到了丁秀玲的请求,“咱家的门面还多亏了丁姨的帮忙,否则只要晚上那么一天就没戏了。”

“而且她那么热心的帮咱们买房子住,那时候她可不知道步行街的事,纯粹是帮咱们,现在门面行俏了,可不能忘了人家的好。”

眼见丈夫陈大仁和儿子陈令都表现出赞同的神色,郭秀兰继续道:“要不健身器材店就跟丁姨合伙开吧,租金算低,店里的利润算她们家三成,本钱他们也只出三成。你们看呢?”

“行!”

陈大仁立即同意了妻子的方案,“人家的恩情应该报!估计他丁姨在建安厂挨骂了,还要被所有同事埋怨,这些事情咱们可得补偿她。”

“还有,她爱人正好动健身器材这一行,有他参与事情会更好办。不过既然也是下岗职工,还是算他一份工资吧,免得生意不赚钱人家连饭都吃不起了。”

父亲陈大仁考虑得更周到,滴水之恩应当报,这是做人的原则,陈令当然同意,立即就直接报出丁秀玲的手机号码给母亲。

四个门面的经营项目就此敲定下来,最后以陈蓉的话将整件事做了个总结。

“我哥最厉害了!以后我天天吃肯德基!”

家里太,父母谈论陈令敲土疙瘩敲出金条的事情她躲在被子里听到了,只是佯装不知道而已。

家里有了钱,她的目标定得更加远大,从天天吃奶油蛋糕一举突破到吃肯德基,跨度非常大。

听到姑娘陈蓉的誓言,所有人哄然大笑。

……

第二天一早,晨练时再见到县委书记秦征时陈令的心情有了些许变化,暗想正是这个新上任半年的一把手,让自家的门面楼身价倍增,楼房缭绕的富贵之气,是来自眼前这个男人吗?

最让陈令觉得奇怪的,是自从门面楼被自己家买下来后,昨天和今天晨练经过时就感觉不到那股富贵之气了,除非用心念询问铝盘才会重新有那种感觉。

这种情况让陈令很诧异,最后总结为:别人的东西更容易被铝盘主动盯上,然后做出反应,自己家的东西还得问它才给答案。

“陈哥,早!”

一个听起来有些别扭的声音响起。

陈令转身望去,是秦征的儿子秦有为,站在自己身边低着头,脸上的表情极不情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