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人在彼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人在彼岸

自从王璐璐第一次赴京,走进美国驻华使馆,把护照和有关文件递进去,领到一张一个时期后领取签证的黄纸条儿,到第二次进京领回自己加了签证的护照后,她便感到从此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这是她人生履历上重大的新转折点。?

在飞机场陪送亲友的最后滞留处,她看到的是亲人们眼圈发红的情景。复杂的惜别情绪,像雾水一样,沉重而又甘甜地笼罩着。一种无法再相互眷顾的疼惜,一种无奈的牵挂。无以寄托的思恋轰然使人发昏地产生了。?

升空的飞机有力地托起了人们,在空中、在兰天上、在阳光下。这是飞向彼岸的燕子,璐璐如同断奶的孩子,第一次远离祖国和亲人了。?

到达美国上空了!她俯望着机窗外陌生的海岸和它大片的国土,美利坚陌生而又梦想的国度!降落机场时,同样是轰然如梦的感觉,一种难以置信的兴奋和新奇!?

耳听得英语扩音设备报告的声音,怀着别别的心跳,她随着人群经过机场美方的验证检查。穿过机场大厅,托着行李箱,她又一手抖开美国纽约市区图。一面再次看那已经看了几十遍、曾经用兰笔勾勒过的路线图,一面缓缓前行。?

坐上出租车,上了车流如梭的高速公路。?

到了伯克利大学纽约分校,在留学顾问的陪同、帮助下,办了入学手续,并被告知一些注意事项。?

当然璐璐得到了全额奖学金以付完几年学费。但食宿费用仍需自理,这大部分通过事先获准的校内兼职赚钱可以解决。住处需自己就近租房。听说租金不菲,她准备利用假期校外打工赚点余钱以便补贴零用。?

一般来说,留学生没有特殊原因,难以获准发工作许可证。也就是说,是不允许外出打工的,但许多华人社区的中餐馆,都有对付移民局抽查的应急办法。由于留学生这样的打工者付薪低廉,以致长期以来,那些大小老板们也乐于和这些求工的学生打交道。?

无论如何,已来到这片全新的世界。璐璐感到,这是一种仓惶而又新奇的满足!多少的同龄人处心积虑,昼思夜想要到这里求生存、求发展!而我终于来了,真的站在了这里!?

现在该找住的地方了。?

经过校方留学生顾问的热心介绍和推荐,璐璐和四个女留学生同住在一个租屋的第一层中。简陋的上下床铺,只有一间共用的小厕所。房租是每月400美元,大家分摊房租和水电费。平均每人每月100多美元。这已经是够节省的了,即使如此,璐璐算计着,花在住宿的月费相当于900元左右人民币了,这在国内算一笔开销了!好歹口袋中还有400多美元够维持二、三个月的。她想校内兼职工作,若每月拿到300美元,也许可在以后将就对付食宿杂支了。同室的另三个女留学生,一个来自上海,一个是北京,还有一个哈尔滨人,其中两个是两年前就到这个学校的,另一个是去年刚来。?

在伯克利分校,璐璐是同课室中比较出色的异国姑娘,这引起了邻座一个美国学生的注意,他叫戴维。?

同学中多数是金发碧眼的美国本土大学生,有几个黑人学生和混血儿,余下就是少数几个外国留学生。?

“Hello,Whereareyoufrom?”戴维微笑向邻座的璐璐打招呼。?

“a.Youarewele!”璐璐慎重、友好地笑答。?

“a?great!”戴维捶了一下课桌。?

“Thankyou!Whyareyouthinkingittoo?”璐璐问。她赞赏地看着这个对中国有好感的小伙子。?

“中国……我听说过,我喜欢!”戴维突然用生硬的中国话说。?

“你会说中国话?”璐璐惊喜地说。?

“不好……会说一点点。”戴维吃力地听她说话,又翘起自己小拇指回答说。?

此后,他俩又改用英语说话,这又轮着璐璐显得生涩了,不过彼此越来越适应了。?

她听从留学生顾问的忠告,也乐意和美国学生交谈交往,这样对迅速适应英语环境和美国谈话方式有好处。?

交谈中发现,戴维对中国留学生情有独钟。

他说他祖父在二次大战时期,曾参加著名的陈纳德“飞虎队”,驾战机支援过中国的抗日战争,到过中国许多地方。?

翻译过来的原话是这样:?

“我祖父常给我们讲起中国,在我小时候,就像听天方夜谭里的故事。”戴维说。?

“你爷爷可算是中国人的老朋友,那时是盟国盟友,怪不得你会说几句中国话。”璐璐说。?

“我祖父由于在中国呆过两年,所以学了点中国话,他教过我们几句。对我来说,中国是东方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家。”?

“因为你的祖父,使你应了中国那句成语‘爱屋及乌’了?”?

“是的。你的家乡在中国哪一片?是北方还是南方?”?

“是北方内地的L市附近”。?

“噢!太巧了!知道吗?我们一家人尤其对那个城市特别有感情!”?

“怎么?你祖父到过那里?他怎么会对这个并非一流大城市的地方熟悉?”?

“岂止是熟悉?对祖父来说,简直是终生难忘之地!”?

“为什么?”璐璐越听越惊奇了。?

“这里面有个感人的故事:我祖父当年还是30多岁的空军飞行员。一次执行任务,在L市上空被日军炮火击中飞机,他跳伞而下。在敌我激烈交火的地面上,有两个中**人为救护我祖父而壮烈牺牲……”戴维激动地拧着手背,望着璐璐。他的兰眼睛闪着湿润的光芒,欧罗巴人种的脸庞那么纯白,一头黄头发像燃烧着的金色火焰,即使在美国男青年中也算个美男子!璐璐望着他真诚得近乎天真的神态,不禁被深深地打动了!?

她凝视他片刻,点头说:“戴维,这个真实的故事真是可歌可泣!它凝结了我们两国人民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共同奋斗中形成的友谊,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这正是我所想的。璐璐小姐!你的美丽令我想起你那个遥远而又神奇的国家,我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就感到喜欢!”戴维直率地说。?

“别赞美我了。”璐璐一时有点害羞地说,“因为你对中国有了感情,所以看我就戴了有色眼镜了。”?

“不全是,以后教我中国话,好吗?有一天我要去中国旅行。”戴维热切地说,眼中含了兴奋。“那没问题!”璐璐笑道,“不过现在倒是先要劳驾你纠正我美国话中不太地道的地方。”

“那敢情好了!”戴维一口应承。?

后来知道,戴维之所以来伯克利分校专攻商业管理,是因为他爸爸是一家私营电脑公司的董事长,也打算培养儿子将来效力于自家的公司。当得知璐璐原来在国内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时,戴维别提多高兴了!这事真是巧合。好像冥冥中命运有所安排。戴维表示将来攻下学位后,要请父亲招聘璐璐进父亲的公司一起工作。看来在美国这个电子商业社会中,璐璐一上来就改学商业管理是走对的第一步棋。

您就爽快地点击放书架收藏、推荐!第二更了伙计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