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各位观众朋友们,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纪念的日子,海峡两岸

人们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播音员激动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全

球……聚集在饭店门口的记者们正翘首以待……播音员的声音还在继续,钟馨凑近

电视机,她盯着屏幕,屏幕上出现了汪道涵和辜振甫先生,他们俩人的手紧紧地握

在一起。

这是跨越将近半个世纪的握手。这一握把海峡两岸的人民联结到了一起,过去

的仇恨和误解已经过去,我们的民族迎来和解的曙光,这是两岸人民的智慧,是我

们全体中华民族的庆事……

随着镜头的转换,屏幕上出现了各地华人欢庆的场面。是啊,为了这一时刻,

我们已经等得太久太久,在这一时刻,所有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唉,自从我和你爸爸搬来和你住了以后,你嫂子她还没有来看过我们哩。”母

亲愁眉不展地说。

“你说什么?”母亲的话把钟馨弄得一惊,她回过神来起身走到母亲身边,“你

还指望嫂子来看我们啊?”

“不管多么厌恶我,毕竟还是这个家的儿媳妇,怎么能连一声问候都没有?”母

亲刚从菜市场买菜回来,正拿着一杆秤把青菜一件件过秤,“怎么能这么没良心呢?”

“良心不是人人都有,只有正常思维,具有最起码道德品质的人才能配有良心。”

钟馨淡淡地说,“像你想象的那样,人人都有良心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

么多纷争和不幸了。”

“可过去的人不像现在这样。”

“那是五十年代,现在是九十年代,时代不同了。”

钟馨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能感受到那时候的社会风气,那时人人有理

想,比奉献,以艰苦奋斗为荣,以贪图享受为耻。不管男女老少,不分民族与地域,

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的就是把我们的国家建立成为社会主义的人间

天堂。

现在,刚从穷困中解放出来的人们都忙于挣钱,道德建设还处于滞后状态。今

天生活是富裕了,却没能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与人之间缺

少信任,有些人为了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社会上maiyin**、贩毒吸毒、赌博、

收受贿赂、虐待老人等丑陋现象又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那以次充好、短斤少两、

坑蒙拐骗更是比比皆是。也正因为这样,每当谈到时弊,大家总与五十年代相比,

没人与六七十年代相比的,这其中颇值得玩味。

“是,我就知道有些人的良心被狗吃了。”母亲看了看手中的秤,大惊小怪地喊:

“哎哟,这发瘟的商贩,今天扣了我的秤头了,我当时再三嘱咐他一定给我足秤的,

他还满口答应来着,这一斤四块五,他扣了我半两,你帮我算一算。”

看到母亲着急上火,钟馨清醒过来了。没错,这就是现状,除了柴米油盐还能

有什么?钟馨心中装有国家大事又怎么样?你只能围着这些小事转悠,这样的生活

太平凡了。钟馨重重地叹了口气,失落让她忍不住嘲讽:“现在算还有什么用?你难

道跑去找他重新补给你啊?嘁。”

“快帮我算算。”母亲一脸懊丧,“明明看他称的,怎么做手脚?”

母亲坐在地板上,拿根小棍子划着地板,一五一十地计算起来:“一斤四块五,

一两四角五,半两就是二角三分钱,倒霉,下一次再让我看到他,一定让他补足了。”

钟馨过来看了看父亲,父亲直挺地躺在床上,钟馨小心翼翼地给父亲翻身子,

在父亲的背上垫上一只枕头。

“外公,这个人真笨,你看看。”儿子拿着小人书过来,他爬shangchuang铺,“他想给自

己买鞋子,在家用绳子量好尺寸,来到鞋店选好鞋子发现绳子没带来,他不懂用自

己的脚去试鞋子,等他回家带上绳子再回去,鞋店关门了。”

钟馨从儿子手中接过小人书,翻开看着:“这是非常有名的典故,它的寓意就是

嘲讽那些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人。”

“什么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教条主义就是形容那些只会按照书本上做事的人,形式主义就是形容那些做

事不讲实际的人。”

儿子转了转眼珠子:“妈妈,外公为什么光笑不说话啊?”

“外公现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母亲从厨房端出饭菜,把碗筷摆好,沉浸在甜

蜜的回忆里:“你外公年轻时不仅长得帅人也很聪明,会讲很多故事,孙悟空三打白

骨精、七仙女、白蛇传,还有打仗的故事。”

“外公打过仗?”

岂止打过仗!当年父亲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出生入死,

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正因为这样,父亲的身上落下了累累的伤疤。曾

有医生认定,父亲今天之所以得老年痴呆正是当年负伤损害了某个神经造成的。只

是时间真的颇为残酷,过去的辉煌早已烟消云散,不管是钟馨还是身边的人们对这

段历史都已淡漠,很少有人谈论这段历史,都忙着过小日子,那些崇高的理想早被

遗忘,剩下的只有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啊,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普通老

百姓的日子总得要过下去,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只能被时代抛弃。

“当然,你外公他打过很多仗,他身上有很多伤疤,他左手的中指曾经被子弹

打伤过,差点就没有这个指头了。”

儿子脸上闪现出自豪的光辉:“哇,外公还有这么伟大的经历呀。外公立过功吗?

得过奖章没有?”

“当然,立了很多功,有很多军功章,在‘enhuadageming’被红卫兵搞不见了。”母

亲吃了一口饭,“看看你外公现在这个样子,有谁想到他过去是怎样一个人。过去

那么生龙活虎,靠两条脚从东北走到广西,受了很多苦。”

儿子好奇地睁大眼睛。

母亲往儿子碗里夹了菜:“你外公还是到了部队才摘掉文盲的帽子。他辛苦大

半辈子,人到中年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可‘enhuadageming’却成了被改造的对象,

现在人老了又被儿媳妇嫌弃,唉,这都是命。”

“不是命不好,人的命运与时代是密不可分的,谁知道自己的命怎么样?时代

又怎么变化呢?”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母亲伤感地说,“我想回家一趟,嫁给你爸爸这么多年还

没有回去过,老家怎样一点不知道。唉,你姑姑也老了,她是你爸爸在这个世界上

唯一的亲人。她写信来说让你爸爸无论如何回去一趟,可你爸爸已经走不动了。”

多少年来,那依偎在太行山脚下的家乡无数次让钟馨魂牵梦绕。说起来钟馨虽

然生活在南方,但她的性格更多地被赋予了老家人民的特征。黄土高原上那质朴的

民风陶就了钟馨对物质需求的超然态度,那巍峨耸立的太行山,那浸染过抗日烈士

鲜血的土地造就了钟馨铁骨铮铮的品质。汾河水,金黄的小米、火红的高粱都在钟

馨梦中出现过。

母亲今天不像平日那般喜欢较真,孤寂的背景让钟馨心里一动:“唉,母亲嫁到

钟家三十多年了,她没有一天不想回婆家看看,她甚至连公公婆婆的脸都不知道。

身为钟家的儿媳妇,多想在有生之年能回家一趟啊。”

儿子放下碗筷又玩游戏了。

钟馨疼爱地瞄了儿子一眼:“乐乐,以后要好好孝敬外公哦。”

儿子腼腆地笑了笑:“知道了。”

钟馨感慨地:“过去总想生儿子,现在看起来还是生女儿更划算,女儿懂得心疼

父母,儿子一结婚就变成人家的儿子了。”

是啊,世道早就变了,过去是生儿子神气,现在是生女儿福气。

儿子瞪着眼睛:“不,妈妈,不是每个男人都是这样的。”

母亲说:“乐乐,你不能重蹈舅舅的覆辙,你舅舅娶错老婆,外公和外婆连他们

的门都不能进哩。”

“放心,只要不结婚,就不用怕了。”儿子的意思很简单,既然女人可怕,干脆

不结婚就没事了,惹不起还躲得起嘛。

只是钟馨听在耳里免不了生出另一番感慨:如此天真无邪的儿子既让她高兴又

心酸。不管班主任、同学们的嘲讽,还是生活上的艰难困苦,儿子都挺过来了,他

并未被扭曲,童真依然未泯。童真,多干净的世界呀,有了它,再坚持不懈地学习,

今后就有希望。都说养儿为了防老,看来,这些年来的付出没有白费,儿子已明白

自己的苦衷,他宁愿不结婚也不愿意让母亲受儿媳妇的罪,这话虽然幼稚,但从中

说明儿子的心地是多么善良。

钟馨一边吃饭一边打趣道:“你知道什么是结婚?”

“男人和女人睡在一起。”

母亲无奈地笑了笑:“电视经常播出男女接吻的镜头,这样不好。乐乐,你还小,

你现在还不能谈恋爱哦。”

“谁谈恋爱?”儿子的眉头认真地皱了皱,“我才不会谈恋爱,现在的女人那么

厉害,我自讨苦吃啊?”

钟馨笑了笑:“女人不厉害怎么能撑起半边天呢?乐乐,这个世界是由女人也就

是母亲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女人,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

“光有女人就行了?男人呢?”儿子不服气地一拧脖子。

“男人?当然也得有男人,可是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我们女人所付出的辛苦要

比你们男人多得多。男人光懂得播种就等着收获了,女人不仅要十月怀胎,为孩子

提供成长的土壤和营养,分娩时那种痛苦男人是不知道的,还有哺乳、换尿布、洗澡,

担心孩子生病,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唉,没完没了。”

“什么叫播种?”

钟馨一怔,自知说漏了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要小看女人,乐乐,不要以

为自己是男人就可以小看女人,这个世界上女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比男人少。”

是的,儿子的不快是有道理的。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总是不吝笔墨讴歌母

亲,可对父亲的贡献则淡然置之,这对男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对女人来说也是如此,

因为任何片面的称颂都不足取。要知道,如果没有天,也就没有所谓的地,没有阴

哪来的晴呢?所以说,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不应该只看到母亲的伟大而忽视了

父亲的作用,上帝创造男女就是为了调节阴阳。况且,在社会生活中,重活、脏活、

累活大多由男人来担当,特别是遇到危险时期,男人更是冲锋在前,把安全留给

女人和孩子,那种牺牲不应该被忽视,应该值得所有人大力讴歌。(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