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天下第一楼(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这章中,把李逸骗李白他们的身世改了,他不是落第士子,改为以本面目见人。今天更新了六千,好像以前没有过样,明天再接再厉!!!大家多投花花,多多收藏!

——————————————

原来自从月前李逸从王萍那里出来之后,便又冒险回到了京师城中。在知道了凌虚烟波楼这么一个所在后,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一团迷雾也终于烟消云散。

虽然这一月来,他几乎每日都独自在这楼上守候,只可惜,眼下他所选的时机实在不是很好。直到一天他看到李白和孟山人来这楼上饮酒时,才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从那以后,一直到今天,虽然这才是第二次见到他们二人,可是关于他们的一切的一切,李逸却已是了然于胸。

眼下坐在了一桌,离得近了,李逸才得有空仔细打量了一番座中的三人。不过,他的重点却是放在了那叫做李白和孟山人二人的身上。孟山人果然是人如其名,一身浩然正气不但从他眉眼间显露了出来,就是他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也足见其浩然之风。李逸在心头暗叹一声,也他这样的脾性,也难怪不为上位者所接纳,就算他真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免不得要受那颠沛流离之苦。虽然对方比李逸要大了几乎一半有余,可是眼下的对方在李逸眼中,却实在和他自己刚来京师时一个模样。正如王萍所言:刚则易折。

而那李白近看之下,则更见仪态丰伟,举手投足之间,自由一股洒脱。不过,于这二人相比,李逸真正喜欢的却还是袁文朗,给人的感觉清清爽爽。不过,李逸对这人也最是小心。

“不知李兄方才所吟之诗是何人所做?”才刚刚坐定了,几人共饮了一杯,孟山人就迫不及待的问道。一听他问出了这话,那二人对李逸的答案也是翘首以待。

“呵呵,那粗鄙之文不过是在下一番胡言乱语罢了。在浩然兄和青莲兄面前,何人敢以言诗?”

李逸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拱拱手学足了文人的模样,做了回答。不过这番话说出口,却也颇不自在。好在,他在这凌虚烟波楼呆的一个月也不算白待了,暗中把其他人的样子也学了个十足。否则就以他小时候读的那点书来说,还真拿不出现在这副架子。

李逸这话说完,直呼对方表字,一下子就把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不少。要知道,一般只有关系亲近的人才能直呼对方表字。而开始孟山人之所以不用表字称呼李逸,便是因为此意,在没有弄清李逸脾性前,生怕一个不好唐突了对方。可现在李逸这一下子叫出了口,直接就表明了乐于与之交友的意思。

果然,孟山人一听李逸直呼自己的表字,表情殊为欢喜,再一听方才那首诗文正是出自李逸之手,欣喜之情更盛。一边的李青莲,和他也是同样的表情。

“哈哈,常言道以其文观其人,方才逸之兄一诗出口,当知逸之也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可现在。逸之兄又何必如此自谦?这岂不是故作猩猩之态?”

那李青莲本就是豪放洒脱之人,甚至还有点狂悖,几杯酒下肚后,更见其真性情。一听得李逸那自谦之语,当先就有几分不舒服,借着酒劲更是直斥其非。

他这话一出口,还没等李逸有所反应,倒是他两个同伴就知道要遭,这才刚刚认识,就说出这样不客气的话来,这不是得罪人是什么?孟山人捂住了他的嘴,否则不知道他还要说出什么样的话来,这边袁文朗也赶紧给李逸道歉。

“逸之兄千万勿怪,青莲有得罪处,文朗再这里给逸之兄赔罪了!”

“哈哈哈哈,青莲兄所言极是,何来得罪之处?”李逸哈哈一笑,说完举起酒杯自罚了一杯,此事也就此揭过。他这一举动,更是赢得了三人的好感。很快三人便如同多年老友一般。

没有初识时的尴尬,那孟山人和李白二人俱都是健谈之人。当下,话题自然而然就到了李逸方才做的那首诗上去。那两人都是一带诗家,特别是那李青莲,本身更是以诗才显达于世。

他们谈的自然是意兴横飞,可李逸感觉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只因为,他本身就没有读多少书,而且幼时所读只不过是一些启蒙识字的读物罢了。之后看的最多的,便是师父不知道从那里找来的机关制作之术。对于诗文,他几乎就没有接触过。

而开始所作出来的那首诗,与其说是他做的,还不如说是他背出来。当时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首诗为何就能脱口而出,现在想想,就仿佛脑中有了另一个意识一般。不过,对于此李逸也并不觉得太过奇怪,因为还在慕容山庄之时,他就已经发现了自己这奇怪的地方。始终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现在也用不着想那么多了,反正这只要不是别人的东西就成。

“逸之兄,看你这诗中之景,似乎是写的秋景。难道这是一首旧作?”就在这时,只听得李白问道。其实,这个问题他是早就想问,只不过经过开始的事情后,觉得不太好文出口,是以一直忍到了现在。

他这话一出口,一边的孟山人也是不解的看着李逸,显然这也正是他想问的。

李逸一听这话,因为这诗本就不是他写的,若是说确如李白所言,承认那是自己的旧作,难免对方会起轻视之意。一时间竟也是呐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才好。

不过好在他也是心思灵巧之辈,只是沉默了片晌,心中已然有了计较。当下,先是咂了口酒,才长叹一声,先却不说那诗中的错误。反倒是说起了自己的身世来。而他所说自己身世,倒也没有一点作假,原原本本把自己过去五年经历都说了出来。

自己怎样参军,在军中如何升职,最后又是如何离开的军队。当然这当中有祥有略,比如最后他率人马追杀蜀国锦绣军就只略略带过。说完这些,又说如何到得慕容山庄为寇,如何在蜀军身后与之周旋,到得后来,慕容山庄又如何被灭,自己如何逃得一命。在这里,对于慕容山庄被灭之事,他却只说是蜀军所为,只字不提韩种。而他之所以能躲过一劫,也是因为正好不在庄中。

他这一番经历本就极为曲折,而且其中更是慷慨悲歌。在座三人听到后来,俱都沉浸其中。随着李逸的述说,时而义愤,时而感慨,时而壮烈,时而唏嘘。

到李逸说完,三人对李逸不由更多了十分的钦佩。

“万想不到,原来逸之兄还是我大楚功臣!可其中经历,唉……”孟山人听完李逸这番经历,大生感慨,可一想到李逸丧妻的悲痛,又是心生同情。再细想李逸的遭遇,和自己却也有几分相同之处,都是郁郁而不得志,当下,更是升起了知己之感。

如此一来,不需李逸解释,自也明白李逸那诗中一片秋意萧索之情因何而起。可是,尽管如此,李逸却依然是不坠青云之志。

“逸之兄当为天下真英雄耳!”

李逸看那三人表情,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番话居然能有如此好的效果,不禁瞠目结舌。不过,这样也好,反而取得了出其不意的结果。李逸心下也是万分满意。

就在众人一片唏嘘之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男音。“哈哈,好你个青莲,今日一大早便不见了你的踪影。还得孤王一阵好等,后来才得了消息你在这里,喝酒居然也不叫上孤王一道。那孤王也只好不请自来了!”

李逸回头,还没看到那说话的人,便先看到楼中其他人因为那人的到来耳引起的一阵骚动。在座的几十人纷纷站起身来,向那人行礼。由此可知来的那人身份绝对不简单,而从他话中,更是明白,这来的居然是以为王爷,而且这位王爷显然是为李白而来,两人之间极为熟悉。

那人对于楼中其他人俱都是没有大多的理会,而是直接穿过人群来到李逸这桌前站定。人还未到,就已经现有一股香风扑面而来。还没等李逸仔细打量对方,孟山人、李白和袁文朗已经先纷纷行礼问好。李逸既然知道了对方身份,自然也不干怠慢,只有先行过礼再说。

“昨日便听青莲说,今天浩然先生要东下扬州游历,本王因早上还有事,本以为不能来为先生送行,却不想本王来得却正是时候。”

直到这时,李逸才得以看清对方长相。

那人面白如玉,长相俊美,竟是生的一副女相。一身衣着花团锦簇,不过剪裁得体,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倒也不使人觉得眼花。腰间还挂有一个香囊,一块古玉,手持香扇。一副浊世偏偏佳公子的打扮。只不过,一看之下,却又觉得有一些别扭。在一细看,才发现原来对方居然脸上施了一层薄粉,而且描了唇红。

“这位是……”那人显然不认识李逸,不由出声问道。

见那人问起,李白才介绍了李逸:“哦,大王,这位是我们今天才刚认识的一位朋友,李逸,字逸之。逸之兄,这位便是怀王。”(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