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无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年关已尽,又是一年正旦。

连着几日天气皆是十分清朗,初岁元祚,尘埃落定,寒冷催着宫中的红梅尽数盛放,点点绯红像是女子眉间的朱砂痣,缀着素淡而庄严的宫舍也终于有了几分元日的喜庆。

岁末时的皇宫相当忙碌,上至皇帝皇后,下至杂使宫人,都有着忙不完的琐事,游廊中随处可见捧着各式物件的宫人在无声而快步地穿行者,六宫上下亦是紧锣密鼓地筹办着元日,不敢有丝毫差池。

岁末是一年之终,武平三年的结末,齐国的大半百姓们都艰辛渡过着寒冷而贫瘠的冬天,坐在炕上盘算着余粮或缝在裤衩里的铜子能撑到几时,然后期盼着来年收成再好些,朝廷不再多添派赋税徭役,仅此而已。

冯小怜没有在宫中过过元日,以往在长安升斗小民的日子,元日无非就是闭门却鬼、饮椒柏酒、食五辛盘之类的,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习俗,最重要的是亲朋邻里之间其乐融融,然而对于齐国高高在上的宫廷而言,元日有着不同的意义。

元会之日,各州郡国将派使者进京。而皇帝则会派侍中宣诏,不仅是向各州刺史询问各地的人间疾苦,也要是指示各州郡长官要勤政爱民,判案公正,赋役均平,监察长吏的浮华之举,纠劾纲纪败坏之人。宣诏毕,便让使者书治理本土的良策,不过使者上书时丢字落字要罚站,字迹潦草要喝墨汁,写得狗屁不通则会被直接撵出去——这项规矩是很有齐国特色的本朝独创。

伟大的昏君陛下高纬虽不懂治国,却也不会违背祖制,是以历年都会例行公事地宣诏,于是今日天还未亮时,便早早地去接见郡国使臣,冯小怜迷迷糊糊醒来时他已经穿戴完毕准备离开了,只是行动间轻手轻脚,说话都用气声,没有一丝动静。

冯小怜扯着被子将自己裹得紧紧的,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睡眼惺忪地望着门口的高纬,用浓浓的鼻音说道:“你去哪……”

高纬一怔,回过头看她,摸了摸她的脑袋,唇角微微扬起,“我去上朝,你多睡会儿。”

冯小怜这时才清醒了些,想起来今天不是睡懒觉的日子,于是艰难地离开温暖的被窝:“对了,今天要去中宫朝会……”

“再睡会儿。”高纬不容拒绝地将她塞回被子里,为她掖好被脚,然后在她额上轻轻一吻,“出门多穿些,伤寒还没好多久,不要吹风了。”

冯小怜用鼻子轻轻嗯了一声,高纬起身吩咐侍者再多烧些炭,这才离开。冯小怜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自阎玉儿死后已过了半个月,他们却像是有了默契般从未提及那日的话题。然而冯小怜却知道高纬未必已经全然释怀,虽然两人言行依旧亲密,她却能从眼神或语气的细微之处感受到高纬心中还未散去的阴霾。而她也不知该从何解开他的心结。

……

……

高纬走后没有多久,冯小怜便起床开始梳妆,准备赴中宫朝会,即元日后宫嫔妃朝拜皇后之仪。

为她梳妆的是那名她新提拔上来的小宫女清绮,她模样看着灵动跳脱,似乎还有些冒失,却不是懵懂莽撞之人,这些日子跟在她身边,行止合乎规矩之外又多了几分贴心亲切,于是冯小怜便也放心地留她在身边伺候。

“一月一日,今天就是元日了呢。今日宫里可热闹了。”清绮手指翻飞为她盘着发髻,说道。

冯小怜忽然觉得这个日期有些耳熟,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是邺城出身的“冯小怜”的生日,这当然是编的,而且为了能让她记牢还特别选在这个最好记的日子,至于她原本的生辰,她其实已经记不太清了。

她的确已经快忘记自己真实的身份了,要不是头顶上有周国密谍的利剑悬着,她估计真的会乐不思蜀当一个无忧无虑的淑妃。

“这个发式,淑妃瞧瞧可喜欢?元日要喜庆些才好,淑妃戴这支赤金重瓣并蒂莲步摇最是相称了。”清绮一边轻轻地理着发髻,一边看着镜中的人影,有几分得意地说道,“就算今日中宫朝会百花争妍,却也依旧是淑妃一枝独秀。”

“我不想要戴这种长长的穗子。”冯小怜蹙着眉拨弄着长长垂下的红宝石串珠鎏金璎珞,不悦道,“转头的时候总是会打到自己的脸。”

清绮掩口笑道,“正是为了让淑妃举手投足之间都端庄沉稳呢。”

于是直到上了肩辇,冯小怜都一直僵硬着脖子,昂首挺胸,使劲端着后宫第一宠妃的范儿——只是为了避免让璎珞打到自己的脸。

雪过天晴,寒梅盛开,空气中都有着清冽而寥落的香气,深远而冷清的宫中,薄薄的雾气缭绕着,长长的甬道仿佛没有尽头。

宦官抬的肩辇十分稳当,她坐在其上可以看到远处连绵宫舍的琉璃瓦,一路上肩辇行着,见了肩辇的宫人无论在做什么,皆是恭敬退避一旁,放下手中物事深深行礼,直到肩辇离开了视线才能站起身,继续行走。

冯小怜俯视着他们,看不清面容,只能看见他们的背脊。

肩辇乘久了,大概也会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视角。

自长安千里迢迢来到邺城,说起来也不到一年的光景,对于她而言,这一年却比起她人生之前的十几年都要漫长。她从长安城街头流落的小小孤女,辗转成为了齐国后宫的第一宠妃,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光怪陆离,莫过于此。

不过好在她对自己目前的境遇很满意。

前方又是一个宫女见了肩辇,正要行礼,冯小怜无意之中瞥了那宫女一眼,忽然道,“停。”

肩辇应声而停。

那宫女低着头行礼,看不清面容,只是静静说道,“见过淑妃。”

冯小怜看着那宫女,微微眯起眼,认出了这个宫女正是自己的好搭档乔幽,只是她一向不太会猜度这些聪明人的心思,只知道乔幽故意出现在她面前,恐怕想要正大光明地与她接上,于是轻咳一声,问道:“看着面熟,你是胡皇后宫里的?叫什么名字?”

“是。”那宫女低着头,“奴名乔幽。”

“把名字记下。”冯小怜吩咐在肩辇旁陪驾的清绮,然后说道:“我记得你的茶泡得不错,去寝殿奉茶吧。”

“多谢淑妃。”乔幽深深行礼。

“走吧。”冯小怜淡淡吩咐道,肩辇再次前行。

乔幽抬起头望着肩辇离去的背影,站起身,默然不语。

……

……

中宫的朝会设在凤乾宫,此处原是历任皇后的寝宫,只是之前斛律皇后在宫中行巫蛊之事,邪气大盛,风水不利,此后胡皇后便也没有搬进来,如今宫中后位空悬,便由左皇后穆黄花来主持中宫朝会。

席间莺莺燕燕,谈笑间一片娇声细语,脂粉香气萦绕其间,各色艳丽裙裳争奇斗艳,雍容端庄者有之,温婉娴静者有之,娇俏甜腻者有之,前些日子宫里又新封了几个御女,于是也多了几个或趾高气昂或如履薄冰的新人,在后宫的小圈子里碰壁或逢源,各方势力言语暗藏机锋,席间又是一场硝烟暗战。

如今后宫名副其实品轶最高的左皇后,穆黄花一身靛青色暗金如意纹貂毛滚边襦裙,端庄而不失温和地端坐在上首,看着嫔妃们处心积虑的争斗,笑而不语,只是有些妃嫔实在说得过分了的时候,才若无其事地将话题扯开。

高高在上地看着芸芸蝼蚁为了米粒而谩骂厮杀,这是她喜爱的戏码。她并不喜欢踩着别人一步步往上爬,而是喜欢利用大势一步登天——就像她认陆令萱为义母一样,心机深沉、优雅从容的左皇后向来不喜与那些愚者抢得头破血流。

看着这样的场面,穆黄花觉得自己仿佛都可以忘记那个雪夜。

虽然只是为了引蛇出洞请君入瓮的戏码,但是当朝皇后被亲口打入冷宫,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侍卫狼狈架走,已经让穆黄花每当回想起来便咬碎一口银牙。

不过这已经过去了,是的,她如今是这个后宫之中最有权势的女子,这便足够了。

席间,妃嫔们明争暗斗了一番还是未分出胜负,终有人打圆场道:“瞧你们都说哪儿去了,正值元日,莫非还要在皇后面前耍性子么。”

妃嫔们纷纷附和道:“是是,皇后统理六宫,母仪天下,咱们且敬皇后一杯。”

穆黄花笑着举杯饮了,听着席间莺燕满口子的奉承阿谀,觉得今年的屠苏酒似乎也醇香了几分。

就在这时,传来宦官拖长了音的禀报:“淑妃驾到——”

席间为之一静,然后响起了新晋的御女们与妃嫔的小声议论:

“就是那个妖妃么……”

“中宫朝会竟迟了半个时辰,果真是恃宠而骄、嚣张跋扈……”

“……嘘,听闻废皇后胡氏就是被她逼死的……”

“倒要看看是个怎样祸国殃民的狐媚子……”

珠帘被侍女轻轻挑起,屋内万千灯火与窗外洒进碎金般的清光之中,一个身着芙蓉色海棠祥云广袖锦袄的少女走了进来,曳地描金杂裾裙像是浓彩晕染的牡丹,墨发间珠钗环佩随着她的步伐流动着旖旎的光泽,光辉璀璨,仿佛一瞬间点亮了整座宫殿。

席间静了约莫有片刻,这才有人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低头行礼,其余妃嫔也如梦初醒般地起身行礼,齐声道,“见过淑妃。”

“起来吧。”

冯小怜轻声说道,然后看着上首的穆黄花,却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一言不发,没有行礼。

穆黄花原本微笑的表情僵了。

她构筑的胸有成竹的骄傲、翻云覆雨的权谋、八面玲珑的手腕,好似在这个柔弱的少女的面前便会尽数粉碎,她的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挫败以及……屈辱。

冯小怜朝着一脸僵硬的穆黄花微微颔首,莞尔一笑。

阎玉儿的死没有让任何改变,该受宠的会继续受宠,该上演的争斗一个也不会少,但至少教会了冯小怜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人善被人欺。

不进攻,就是在等待死亡。

……

……

暮色四合时,宣诏慰劳州郡国使臣才将将结束,而皇宫的端门外已群臣云集,鼓瑟吹笙,宫中火盆大燃,亮如白昼,峨冠博带的群臣自云龙门、东中华门进入,来到东阁下坐待,正是来赴元日大朝会。

华灯初上的皇宫之中,别有一副金碧辉煌的慑人气势。冯小怜中途从无趣的中宫朝会中离席而出——她没有什么锋芒毕露去和穆黄花唱对台戏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也该表现出与地位相称的模样了,不过她一向是对后宫争斗没有兴趣的,所以早早地便“骄横傲慢”地退了场。

离席之后,她便打算回寝殿等高纬回来,没想到才走到半路上,便有宦官匆匆拦下肩辇,却是高纬差人叫她前去昭阳殿,似乎还十分急切的样子。

于是冯小怜莫名其妙地匆匆赶到昭阳殿殿,刚进了内殿,便看到高纬正在候着她,她一怔,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却忽然有恢弘礼乐奏响。

高纬笑了笑,牵起冯小怜的手往前走去,然后缓缓登上长长的台阶,来到一个高台之上,这时冯小怜眼前才豁然开朗,只见眼前宽阔辽远的大殿之中,百官皆深深伏拜,如林般的冠冕臣服在脚下,一眼仿佛望不到尽头。

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六钟隐其骇奋,鼓吹作乎云中。

“臣等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群臣的山呼声中,冯小怜下意识看了一眼身边的高纬,他今日戴着平天冠,垂珠十二旒遮着他的容颜,穿着皂缘上衣缁色下裳,衣画而裳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栩栩如生,衬得他一身天家威仪,丰神俊朗,令人不敢逼视。

只有这个时候,冯小怜才会真切地意识到这个对她百依百顺的男人是九天之上君临天下的天子。

元日的仪式终于结束了,接下来便是赐宴赏歌舞,高纬缓缓饮尽觞中美酒,却没有说话,只是抬了抬手。

然后,数百名侍者自四厢鱼贯而出,在众人皆摸不着头脑时,何洪珍自后恭敬地递上一把胡琵琶,高纬接过,垂下眼,修长的手指触了触琴弦,然后轻轻弹了一段音律。

全场俱寂。

这段音律十分熟悉,冯小怜一怔,连忙转过头看向高纬,就连被步摇垂下的璎珞抽打了脸颊都忘了疼痛。

四厢之后渐渐有筚篥、羯鼓声声相合,高纬却依然专注地弹着胡琵琶,低垂的眉眼温柔,像是在云笺上写下一首郑重而优美的诗歌。

数百名侍者开口清和,歌声空灵。

熟悉的曲调之中,冯小怜依稀回到了那个拥有金色夕阳的铜雀台,在黄昏时刻的角楼上,拿着乐谱轻轻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而那个名叫阿纬的古怪少年,拿着葱油饼,皱着眉不知该如何下口,那时楼台之上的铜雀展翅欲飞……

在温柔却隐有几分悲怆的乐声之中,高纬放下胡琵琶,望着她,“这首曲子终于谱好了。今日是你的生辰,我把这首曲子送给你。”

冯小怜看着高纬,想笑却不知为何鼻头微酸。

“它名叫《无愁》。”灯火之中,高纬的眼眸仿佛倒映着万千星辰,他看着冯小怜,认真地说道,“我愿冯小怜一生无愁。”

岁末寒冷的冬夜,柔柔的音律飘出了万千华灯的昭阳殿,像是虚幻的薄雾洇在宫城的清寂夜色之中,飘过沉香殿寥落的菱花窗前,飘过听雪水榭旁结着薄冰的湖泊,飘出了高高的宫城,直到在邺城寂静如墨的夜色之中了无痕迹……

武平三年冬,帝自弹胡琵琶而唱无愁之曲,侍和之者以百数。

人间谓之,无愁天子。

……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