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0章 请旨赐婚(4)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着,执起桌上的酒杯就要喝起来。

慕晚歌伸手拦住了她的动作,从她手里拿过酒杯,又倒了一杯茶塞了回去,依旧是漫不经心的语气:“酒烈伤身,女儿家不适合饮用!”

“那你为何……”林静然目瞪口呆的看着她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颇有些不敢置信。

慕晚歌回了她一笑,“我体质偏寒,酒能暖身,自是再好不过。”

林静然面色一怔,看着她潇洒自如的动作,想要提醒她她自己也是女儿家的冲动顿时被压了下来,眼里只剩下羡慕。毕竟,女儿家饮酒能做到丝毫不做作的姿态,堪比半个男子了。

因心中有事,林静然少了与她说话的兴致,倒是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其他的人。

毕竟,女方宴席中,除了彼此攀比斗嘴寻觅佳婿外,便再无其他新鲜好玩的节目了。或许,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悲哀。女德女戒这些老旧的道德规范,一直紧紧束缚着她们的思想与言行,在她们的头脑中已是根深蒂固。她们没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平日里做事也只能是循规蹈矩,百依百顺,在家从父,嫁人从夫,若有相左,便是逆女、恶妇,便会受到所谓的道德礼数的制裁与老百姓的唾沫指责。

这样的世界,想想都觉得恐怖,可她却时刻身在其中,以现代的灵魂来看古代的妇女发展历程,不得不说,极具戏剧效果。

长舒了一口气,慕晚歌将视线投到对面的男子席位上。直到现在,她才有时间去梳理紫启国错综复杂的皇家王府关系。

回想起脑海中残存的记忆,才知道紫启国有四大王府,分别是肃亲王府、裕亲王府、元亲王府和睿亲王府,除了肃亲王是皇上的弟弟外,其他三王均是异姓王。元亲王自然是元宇倾的祖父,而睿亲王是凌暮远的父王,这两位王爷都不在京都城居住,故即便是朝中官员也很少能够见到,完全是领着朝廷的俸禄过闲散王爷的日子。

而裕亲王便是陈静卓的父王,膝下仅有陈静卓一子,对他甚是宠溺,恨不得将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自己捧到最金贵的儿子面前。肃亲王有膝下儿女甚多,但在这些儿女中,最疼爱的还是玉淑梨和五公子玉琉清。这两位王爷在京都城里倍受达官贵人尊崇,这或许与其朝堂中的地位息息相关。也难怪,当初长街之上,陈静卓敢那么肆无忌惮了。

慕晚歌淡而轻的视线落在肃亲王的身上,却发现他在她看过去的那一刻,也正转过头来看着她,并朝着她微微颔首,遥遥举杯。慕晚歌看着那张脸,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熟悉感。她眸光微闪,一一掠过肃亲王身旁的墨黑色长袍男子、玉云洛、最后视线落在太子玉云烨身上,脑中有一个近乎荒唐的可能呼之欲出。

她眸光一紧,脸色顿时暗沉下来,杯子上的手握得紧紧的,似是要借此平复心中的震撼纷乱。这时,一道凌厉无比的目光直直射在自己的身上,慕晚歌眼角微抬,却发现当自己看过去时那道视线已经快速的撤了回去。她心中一惊,连忙闭上眼睛,告诉自己一切都是自己无中生有的想法,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但是脑海里那几张脸却在作无止境的漂浮运动,连她都不知道,漂浮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元宇倾执着一杯酒在那里自斟自饮,近乎无聊的举动却被他做出了一份洒脱。自从慕晚歌踏入墨芳亭,他的视线就从未离开过。看着她在玉心怡面前应付得游刃有余,心里充溢着浓浓的欣喜。而当看到她的视线落在别人身上却看都不看他一眼时,心里头顿时又难受到不行,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别人哪点比他好,竟能让她对他这么不屑一顾?

尤其是当她的视线停留在太子、洛王一处时,心头似是堵了什么一样,莫名的不舒服起来。仰起头喝下满满的一杯酒,元宇倾又情不自禁的看着对面的慕晚歌,看着她的浅笑、平静、淡然。

只是,这次,他却是冤枉慕晚歌了。慕晚歌之所以会环视周围的人和物,不过是怀着多了解情况的想法,并没有什么视线停留不停留的说法。若是可以,她才不愿意在这里干坐着看一群猴子演戏呢!

不过,元宇倾的视线从来都无法让人忽略,慕晚歌心里微叹了口气,直直迎上他的视线,想着这个男人就不能收一收过于灼热的目光么?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如此无所顾忌,眼看着玉淑梨和慕香玉就快要把眼珠子瞪出来了!

慕晚歌狠狠的瞪了元宇倾一眼,示意他不要过头了。

谁想,此举却惹得元宇倾无声弯唇,一直以来的郁闷情绪顿时烟消云散,连忙拉起身旁的男子敬起酒来:“来,顾尚书,本相敬你一杯。”

“元相客气了,请!”顾寻客气了一番,随即朝着他举杯对饮起来。

“胥城水患之事,顾尚书可有什么想法?”元宇倾眼角瞥了某人一眼,忽然问道。

谁想,顾寻却是摇了摇头,“未到胥城,一切都还处于未知之中。刘城守所能提供的消息实在是太少了,但好在最关键的已经被我们掌握在手中。这几日,胥城的雨估计也停了,到时候免不了大量修筑河堤,想来又是一番耗人耗力的修整。后续的百姓迁移安置事项,却也是极为头疼的。不过好在皇上对胥城极其重视,命我等明日便启程,不然坐在京都城里干着急,这急都急出毛病来了。”

元宇倾赞同的点了点头,眼角瞥到慕晚歌一杯接一杯的喝酒,眉头不禁皱了起来,直把顾寻吓了一跳。不过他的神色变化也不过瞬间,只听他低声道:“你说得对!为今之计,只有到了胥城才算!”

“也只好如此了!这次去胥城,没有十天半个月怕是回不了京都了。”顾寻微叹了口气,神色似是极为苦恼。

元宇倾却是揶揄一笑,“顾尚书这么急着回京都,莫不是心系佳人?”

顾寻何时被人这么调笑过,面色微郝道:“相爷还是不要打趣在下了!顾某独身一人,哪里有此等福分去牵挂?元相如此问,莫不是有了牵挂从而身有感悟?”(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