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回:那长空鹤唳(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今日,晴空万里。

昌德宫北阙,风铎随风而摇,叮铃作响。

十一俯瞰着底下绵延不绝的台阶,忽然想到四年前被敬帝封为蓟州郡王,出发前往蓟州的那一日。

那一日,天色灰蒙,高墙之下,鸟雀聒噪个不停,他站在北阙之下,仰头望着那巍峨的宫殿,自那时起,他便知道,总有一日,他会重返洛阳,重新回到这座宫殿。只没想到,四年之后,他站在这里,将主宰天下苍生。

阳光映照在他脸上,一扫往日疲惫之色,忽然地,北阙之下,郑廷阳匆忙赶来。

他以为是要禀告皇后的事情,一时间并不怎么在意,可当郑廷阳面露痛苦之色地说完全部之后,他的心猛地一沉。

一旁的张宽见状忽然拦住了他,道:“王爷,您当先去永寿宫向太后请安!”

“你让开!”十一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已有了三分怒气。

张宽闻言,抬眼看了看十一,方才默不作声避了开来。

张宽自以为自己做到了做臣子的本分,却不知道他当年这一举动受到了后世无数史学家的诟病。并非因为他敢于劝谏,而是因为他没有以死劝谏,以至宣武帝初年因外界猜测诸多而导致朝局多有不稳。

//

“织锦,织锦——”病榻之上,女子闭着双眼,似是进入了梦中,任凭平南王再如何叫唤都无丝毫反应。他越发心焦起来,忽然想到一事,下令道:“公孙伯舆,对,快去荥阳请公孙伯舆来!”

亲兵闻令,立刻退出营帐。

丝言站在一边,双目噙着泪,害怕极了,嗫嚅问道:“爹,娘这是怎么了?”

他此时心中已是万分焦急,仍勉强笑着,抚摸着丝言的头发,安慰说道:“丝言不要担心,娘会没事的。”

“真的吗,可是,娘怎么不醒过来?丝言要娘醒过来。”丝言说着,泪水就啪嗒啪嗒滴了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十一心中悲痛,仍镇定着,柔和笑道:“丝言要乖,娘才会醒过来。”可丝言听了却哭得更加厉害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一个五岁大的孩子。事实上,连他自己都毫无对策,应对不了,如何还能来安慰别人?

天渐渐暗了下来,他未免织锦受到惊扰,迟迟不曾入宫,太医早已从宫内四散出来,他便派人去洛阳城中重金请来,替织锦一一看过之后,那些人脸上却都是同一个表情。

——王妃身子实在虚弱。

——这,老夫无能为力啊。

……

相似的话还有很多,似乎他们每个人都觉得那女子是活不过这几天了。

那大概是他有生以来,度过的最漫长的黑夜。

分明是夏天,天空之中,却透着一股寒凉。

她始终是没有醒来,丝言说要呆在母亲身边,等她醒转过来,可终究是个孩子,没到半夜便累的不像话,眯上眼睛,竟就在她床边睡了起来。

敬轩把丝言抱走之后,烛光已经晦暗了许多,前去荥阳的士卒还未回来,太医已是束手无策,江山已定,可织锦却……

帐帘微动,帐外似是有风。

夜半,传来武卒换班的脚步声,外面灯火点点。

军营之中,早已不见一片厮杀之声,今夜,似是万物尽皆睡下,可他却始终合不上眼。

忽然地,榻上的手似是动了一下,他看见她干燥的嘴唇微微动弹了下,而后缓缓睁开双眼,茫然而费力地看着他。

她似是见到他如此担心的模样心中不忍,便试着勉强勾起一个微笑,让他安心。可在这个时候,这个表情却像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他向来聪明睿智,看得明白,她又怎么掩盖得了?

她醒了,他心中无比喜悦,一时间却愣怔着,找不到话来说。

“我有些渴。”她说了一句,强忍着炸裂一般的头痛。

十一一怔,立刻帮她倒了杯水。

水已经有些凉了,他此刻顾不得什么,匆忙倒水,而后递了过去。

“感觉如何?肚子饿么?要进食么?”

水刚喝了一小口,他的问题便纷至沓来,看他这副焦急的模样,织锦心中不忍,却又不免感到一丝甜蜜,竟就笑了出来。

他便越发不解了,却不纠结于此,说:“我已派人去找公孙伯舆,不日之后他便会来洛阳。”

她皱了皱眉,抬头看了他一眼,抿唇说道:“师父不会来的。”

“他若不来,绑也要把他绑来!”这句话,没有半分玩笑语气。

她清楚十一一向说到做到,也清楚自己没有多少日子剩下了,就算公孙伯舆能来,也救不了她。

“十一,能不能陪我去一趟蓟州?你说过,等你破了洛阳城,就带我去蓟州一趟的,”她握住他放在榻上的手,目中写满了请求,“能不能带我回一趟蓟州?”

“你身子已经这样了,怎么还受得了奔波?”他说这句的时候,无半分迟疑,可话一出口方才发现,这句话不该说出口。

他已明白她的状况很糟,这是她为了让他放心而以为掩盖,也以为自己成功了,可现在……

她默了一会儿,勉强笑了笑,说:“十一,我知道自己的状况,所以不想留着遗憾而离开你。”

他望着她,忽然抽手,猛然起身,不容一丝质疑:“公孙伯舆来之前,你好好呆在洛阳,不准乱想。”

“十一……”她喊了他一声,忽然猛烈咳嗽起来。

他以为是自己这回太过了,连忙扶住她,满脸歉意还有焦急。

她闭了闭眼睛,目中已没有往日神采,努力让自己把话说完而不是那么断断续续的,“我曾说过,蓟州是我的故乡,我想去看一眼,看看长城之外千年之前是什么模样,看看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跟我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说着,脸上便有了微笑,那一份向往,如何能磨灭?

“哪怕就一眼,也就满足了。上容城杏林之中,你承诺过我的,不是么?”她扶住他的手肘,仰面看着他。

她的身子已经无比虚弱了,就这么用力扶住他,让自己不要倒下,这番下来,也是出了一身的虚寒,可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她很坚强,连在他面前也是,他想告诉她,她其实不必如此,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

“当真要去?”他最后问她一句,明知道答案,还是不放心。

可是,她这副模样,叫他如何能放心呢?

织锦闭了闭眼睛,苍白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仍是用力点了点头,说:“我很想去看看,十一。”

他无可奈何,不想拂了她的心意,叹了一叹,终是答应了下来。

//

“王爷,不可啊,”张宽上前一步,面露忧色道:“现下京中并不安宁,各路诸侯都还呈观望姿态,您贸然离开洛阳,而返回蓟州,会让天下人游移不定,无所适从啊。”张宽顿了一顿,终于讲出了此刻最想说的话:“惠帝已经死了,下臣以为,王爷祭拜太庙之后,该尽早登基!”

十一以手扶案,并未立刻回应,一时间,这议事堂内,文武皆默不作声。张宽刚才一番话下来,额上竟微微出了些汗水。

他环顾众臣,手指有节奏地叩击着桌案,隔了半晌,问道:“这是你的意思?”

张宽微微皱眉,手上已有些汗湿,仍振作道:“这是文武百官的意思,王爷。”

“是么?”十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以手抚额,道:“这文武百官什么时候都成了张先生的人?”

“下臣不敢!”张宽连忙跪地下拜。

众臣闻言,皆面有愤愤之色,然则见此状况,也不得不随张宽下拜,道:“臣等不敢。”

“只是,王爷一日不称帝,天下人一日不安呐。”

“而今天下未定便早早称帝,名实不副,天下臣服之人能有多少?”他顿了一顿,斯人不言,威严自在,“况且这洛阳之地,易守难攻,实在不适合充当皇城。”

张宽闻言,这时候,心里方才舒缓了些。

那天议会之上,十一提出了迁都的计划,怎奈一干众臣坚决反对,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蓟州也就是后来的北平,几百年之后,在永乐皇帝提出迁都计划之后,方才成为了帝国的中心,由北平改名为北京,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

马车颠簸在洛阳前往蓟州的官道上。

“现在到哪里了?”

那日军营晕倒之后,她的身子便越发萎靡不振,难得入睡,方才睡下便又醒了,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敬轩驾车,车上,只有她还有他,他一抹她的额头,说:“距离蓟州不远了,再有一昼夜便能到蓟州。”声音很轻,带着宽慰,似是怕惊扰到她。

她微微笑了起来,忽然很想看看沿途的风景,“把窗帘拉开来好么?”

他颔首,拉开窗帘,外面恰是阴沉天气,阳光不是很强。

她后背靠着他的胸膛,脸则是朝向窗外,望着连天的风景,嘴边就有了笑容。她微微抬头,侧过脸去想看看他,内心颇有些触动,说:“蓟州到洛阳,洛阳到蓟州,一来一去,终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