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老校长轻轻地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雪在停了一天后,继续下着。房檐上的琉璃冰透着刺眼的光,像一根根尖尖的刺刀,多数都将近半米了,很多路边的老柳树也班雪压断了树枝,越是长的旺盛和树冠大的柳树,断裂的树枝越多。

农村很多的土墙房子,也在雪水的浸泡下,开始出现裂痕,甚至极少数的老房子出现了局部坍塌的情况,一些孤寡的老人或五保户只能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住在了相对安全小庵子(帐篷类的暂住性的应急房子)。

王庄中学也有两间这样的老房子,一间是仝校长住着,一间是陈副校长住着。两位老人是一年毕业进入学校工作的老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仝校长是皖南人,陈校长是另外一个乡镇的人。

他们把好的房间都让给年轻教师作为过渡房了,把最好的房子用作教室、办公室和学生的宿舍,他们在这样的房子里也几乎工作了一辈子。

期末考试了,两位老校长到各个班级巡视着。

他们提着热水瓶,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走到,给每位监控的老师倒上开水。

特意走到每一个穿着较少的学生跟前,帮他们整理一下衣服。

看到冻肿的学生的手,他们会停下来,搓热自己的手给他们暖暖;

看到流鼻涕的学生,他们会用自己手帕给学生擦干净;

看到有的学生“火车头帽子”(一种老式的棉帽,能护住腮帮和耳朵的帽子。),他们会帮助他们整理一下,把帽子戴正戴好;

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没有做作,只有令学生感动的亲切。

还有一上午就可以结束放假了,老师们围着炉子改着试卷,学生一边忙着考试一边忙着复习,无论怎么样都想过个喜庆的新年。

晚上了,大多数不住校的老师都回家了,住校的老师都躲进了被窝里,但办公室的灯泡依然在亮着。

两位老校长戴着老花镜,对每个学科的试卷进行检查,或纠正错误,把少得的分给加上,把多得的分给减去,把改错的题目,一再对照答案,改正过来。

雪,像鹅毛一样,在外飘着,电线短路了,办公室的灯泡灭了,很快就看见了两个带灯罩的煤油灯,游走在办公室的每个位置和角落里。

不知道忙到了几点,两盏灯才一前一后地,踉踉跄跄地走向了学校最破的两间土墙房子。

其中,走在前面的灯还突然掉在了地上,走在后面的灯快步过去搀扶起了前面的灯,两盏煤油灯冒着黑烟,照射着白色的雪花,分别开了门,冒着热气进屋了。

考试的最后一天早上,大家都等着两位老校长点名和讲话的时候,一等再等,总是不见人。

小吴老师说:“刘校长啊,是不是,老校长呢,要退休了,你啊,是不是呀,对不对,先点名啊,我们先开始,别耽误过年放炮了,哈哈哈,对不对呀,哈哈哈!”

许静斜眼看了一下刘智,“他算个屁呀,什么刘校长,哈哈哈,也奇怪了哈,今天校长,而且,两位校长都没有来哈!”

老朱师傅看着大家,“这不对呀,我从小就跟着他们两位干,即使重感冒都没有迟到过,今天,不对啊,真的,不对啊!”

在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的时候,突然教室外面屋檐瓦上掉下一个将近半米长的冰凌,非常清脆且声音较大地落在地面上,甚至溅起了地上冰碴子,大家都惊了一下。

但刘智看着外面掉下的冰凌,突然像疯了一样跑了出去,刚出办公室们就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了,他趴了几次摔倒几次,但还是爬着努力地站起来跑起来。

大家都吓坏了,急忙跟着出去了,只见刘智跑向了两间土房子。

“啊——啊——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刘智大哭着叫喊着,一瞬间,全体师生都涌过去了。

大家都惊呆了,都哭了,鼻涕和泪水顺着脸流下,在下巴处又结成了冰。

在雪水的浸泡下,两间房子的屋顶都塌了。

在大家哭声中都拼命地挖着,老师学生们排成队,把瓦一块一块地往外传,希望能尽快地搬运完,但还怕出现二次坍塌,对两位老校长造成二次伤害!

很快,学校周边的乡亲也赶来帮忙,大家在小心翼翼中,在泥土中找到了两位老校长,他们都奄奄一息了!

考试自然无法继续了,来的乡亲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大。

两间房子的半边墙都倒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倒的。两位老校长的身上都结上冰了,没有人知道两位老校长是怎么样度过的一夜。

乡里的领导来了,书记和乡长解开了自己的棉衣,一个搂着仝校长,一个搂着陈校长,他们都是两位老校长的学生,都曾受过两位老校长的“暖手”的厚爱!

教委的领导来了,连县里的领导都来了。

这些人,没有人坐车来的,都是走着或骑车来的,他们很多人都是他们的学生,他们表情凝重,他们的神色悲伤,他们泪流满面,没有人说什么。

来的人越来越多,四面八方。

王庄中学自195年建校以来,这是最大的事件之一。由于两位老校长都在这个学校工作了4年,仝校长是18岁,陈校长是17岁,见证了王庄中学的建校、王庄乡的建制、王庄乡农村的变迁和发展,甚至他们教过的学生比他们自己的年龄都大,在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们却以这样的方式为整个教育界和王庄乡,乃至全县的教育,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和伤痛!

两位老校长弥留之际,王庄乡的群众们自发地把两间土墙建设成了大瓦房,每家都出了砖,每家都出了瓦,每家都出了人,每家都出了木材!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或多个值得之际敬仰的人,可能是自己的恩人,可能是自己的亲人,可能是与自己不相干却能给自己带来巨大正能量改变的人!

当人一生善良、一生勤奋,自然会德高为重!(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