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天中午,却有北静王府的太妃打发的老嬷嬷来贾府,说是府中海棠花开了,还有几盆进贡的四季海棠和吊钟海棠也开得正盛,请潇湘公主并贵府的几位姑娘过府赏花。

黛玉本不喜这些俗礼应酬之事,但想起宫中晚宴那日,北静太妃曾让自己多去府中走动走动,一直以来自己倒是一次也不曾去拜见过,便决定去了。

王夫人恐宝钗落了后,便让宝钗也跟着一起去了。

黛玉一下马车,便见北王府的正门大开,太妃并一众丫鬟婆子正在门口迎接,却不曾见到三春和宝钗等人。

这厢,太妃早已走上前,亲热地拉着黛玉,“玉儿,可算把你盼来了,这么久也不来看看我这老婆子。”

黛玉盈盈一拜,“劳太妃记挂了!”

太妃忙扶起黛玉,怪嗔道:“可还叫太妃呢?”

黛玉盈盈起身,腰上的配饰发出微微地碰撞之声,清脆而雅致,面露笑靥,“姨母好!”

太妃这才喜笑颜开,又把个黛玉打量了一遍,“才几月不见,玉儿出落得越发地好了,倒让我这老婆子都看恍了眼。”

见太妃如此不加掩饰的夸赞自己,黛玉到底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姨母过奖了。”又问:“不知同我一起前来的姐妹们现在何处?”

“她们已经从侧门进去了。”太妃混不在意地说道。

太妃身边的丫鬟彩云忙笑道:“太妃只顾着说话,却忘了把公主请进府里去。”

“唉哟,瞧我这记性,一时看到玉儿太欢喜了,竟把这个给忘了。”太妃恍然,忙将黛玉请到了大厅。

黛玉刚刚坐下,又有丫鬟上了茶,接着便听人来报“贾府的四位姑娘已经到了”,太妃这才着人去请她们过来。

三春和宝钗一进大堂,见堂上黛玉和太妃早已坐在那里,忙给太妃行了礼。

见三春和宝钗个个都大方知礼,太妃忍不住赞叹道:“贾老太太真是好福气,府里的姑娘个个这般品貌,真让人羡慕。”

宝钗见太妃说话如此和气,忙上前道:“太妃过奖了。太妃才是真的雍容华贵,倒让我们自叹不如了。”

见宝钗如此冒尖,满眼算计,太妃便有些不喜,“这位姑娘真的嘴甜,不知是贾府的哪位姑娘?”

宝钗以为自己得了太妃的眼,忙喜道:“禀太妃,我是皇商薛家的,贾府的二太太是我的姨妈。”

“哦,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薛家的,怪道这般,与贾府的三位姑娘不一样,到底官家的教养和商人家的教养有异,我就说,贾府的姑娘万不会如此不知进退的。”太妃恍然大悟般地点了点头。

宝钗不知自己哪里得罪了太妃,又暗恨自己的出身,不然今日就不会被太妃如此羞辱了,却仍面不改色地道:“太妃说笑了。”

太妃见宝钗如此镇定自若的样子,心中暗道:果然不是个简单的。

太妃又道:“今日里天色已不早了,恐你们几个坐车劳累,暂且安排你们住下,明儿个再赏花也不迟。”说完,便安排三春和宝钗住到东边的厢房去,只黛玉却单独地安排了一个院子。

带着雪雁,春纤,素莲淡荷她们,黛玉来到了徘徊小筑,安顿好后,又忙问道:“彩云姐姐,不知府中的几位姐妹住在何处?”

彩云笑道:“哪里敢当公主一句姐姐,她们已经在东厢房住下了。”

黛玉皱了下眉,“到底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一个院子有些不妥,莫若还是让我和她们一起住吧!”

“公主这话倒是见外了,太妃说了,先不说公主的身份,再者太妃当公主是自家人,哪里有让自家人去住厢房的,公主还是安心住下吧!我这就是安排晚饭的事宜。”话毕,彩云忙辞了黛玉。

本来唯恐宝钗回去说嘴,但听彩云如此一说,黛玉倒也释然了,只安心地住下了。

“小姐,园中有玫瑰,开得真是漂亮,要不我们去看一下。”见已收拾安排妥当,雪雁忙建议道。

黛玉便想起,前几日昊天送了他九朵红色的玫瑰,当时见那花红的艳丽,黛玉自是喜爱,便收下了,哪里知道昊天却说什么玫瑰这是爱情的象征,代表长长久久,真是让人臊得慌,却又不知他哪里知道的那些。想起这个,黛玉脸上不禁又悄悄地爬上了一层红云。

“小姐,我看那玫瑰和王爷送的一模一样,只是却是一片一片的,艳丽惹眼,小姐到底要不要过去看看?”雪雁又忙问道。

想到自己这时竟然走神,还是想的那些,黛玉脸上更是发烫,“偏你眼尖,我们怎么都没有看到?”

雪雁得意地道:“刚刚进来的时候,你们都只注意这徘徊小筑的屋子和这奇怪的名字了,哪里还顾得这些,奴婢却是看见了的,就在后院,好大一片呢!”

听雪雁这么一说,黛玉便起了好奇之心,况现在离吃晚饭的时间尚早,不若先去看看,“那我们过去看看吧!”

说完,便带着雪雁她们去了,太妃安排过来的丫鬟婆子们见黛玉只是去后院逛下,自是不阻拦的。

才刚刚到后院,黛玉便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这里不只有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黄玫瑰,黑玫瑰和紫玫瑰,早就听昊天说过玫瑰有很多种颜色,但到底没有见过,如今见这么多颜色的玫瑰一起开放,姹紫嫣红的,殷红的玫瑰馥郁芬芳,热情似火;如玉的白玫瑰冰清玉洁,恍若仙女;黄玫瑰活泼艳丽,就像充满生机的小姑娘;黑玫瑰如同闪亮的珍珠,在夜光中绽放着无言的尊贵;而紫色的玫瑰却又充满神秘感和诱惑力,让人忍不住靠近。黛玉这才知道为何这个小院叫徘徊小筑,玫瑰花又名徘徊花,这徘徊小筑的名字定是由此而来,只自己刚刚进来时,还疑惑为何取这么古怪的一个名字,如今倒知是自己见识短浅了。又忍不住感叹建着园子的人的清雅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