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18章 一波未平,一浪又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在秦军军官举起的手臂将要落下的时候,忽然一支羽箭“嗖”的一声射穿了他的喉咙,半枝箭头突出在他脖子后面,军官痛苦长大着嘴巴,双手向自己的脖子抓去,手刚举到胸口,便歪身倒下。

接着无数枝羽箭雨点般的砸落在四周的秦军之上,成片成片的秦军倒下,顿时山坡之上一阵大乱,徐子安回头望去,只见无数赵军的战马犹如裂谷奔腾的洪流一般,从山坡上倾泻而下,战马上的骑兵挥舞着长剑,咆哮着冲来。

坡上的秦军,如同沙砾一般,被湓泻而下的赵军铁流风卷残云般一扫而下,处处断肢残臂,处处鲜血横溢。

李牧和徐子安默然站立,望着身边奔驰而过战马,没有一丝的喜悦之情,箭头村这处高地守住了,可是却付出了500多条生命,这500多的骑士个个都是赵国的精锐啊,这个代价太过惨重,但是两人心里都明白,若是此战失去了箭头村,那么赵军将付出更为惨重的牺牲。

此时坡下的蒙恬眉头紧皱,口中喃喃道:“咫尺之遥啊。”随即传令下去:“前队不许撤退,后军变前军,撤。”传令官领命下去。顿时远处的数万秦军徐徐向西远远撤去,但是坡上的秦军仍然做着殊死的抵抗,掩护秦军撤走。

一辆战车在李牧和徐子安身边停下,一位身着朱红色鳞甲,头戴镶着飞鹰的铜盔的中年将军跳下车来,上前便一把扶住李牧,说道:“将军出生入死,立下大功啊,我定会禀明赵括将军,为你请功。”

李牧环视身旁倒毙的五百赵军的尸体,颓然道:“至部下全部战死,何来大功。”

中年将军看到李牧身后满身血污的徐子安,问道:“不知这位壮士高性大名?”

李牧说道:“禀乐乘将军,他便是我的结义兄弟,名为徐子安。”随即便把徐子安孤身杀入秦军之中,斩杀无数秦兵,最后又安然返回的经过说了一遍。

乐乘惊喜的看着徐子安道:“原来徐壮士便是翟家村孤身袭击秦军的徐壮士啊,失敬失敬,如此人才不为将,实在可惜,我定当力荐壮士。”原来徐子安在第一次见到赵括时,赵括虽将徐子安驱逐出去,但是左右的众将都知道,赵括是为了不欲让白起为秦军主将这一消息在赵军中传播,导致士气下降,而徐子安孤身袭击秦军这一壮举却被赵军高级将领之间广为流传,而赵国从来就是英雄主义泛滥的国家,国内侠客剑士横行,对武力的看重远远高于其他一切,所以赵国的国势兴衰与其他国家不同,是随着它战事的胜败而起伏的。

乐乘又向坡下望去,只见还在负隅顽抗的秦军随着赵军骑兵车兵居高临下的猛烈冲击,已经节节败退,人数上也已大大处于劣势,崩溃已经无可避免,乐乘眼睛一亮,兴奋的喊道:“全歼秦军便在此时。”转头传令道:“全军冲锋,追击秦军。”转身跑向战车。

李牧忽然喝道:“乐将军不可。”

乐乘转头疑惑的看着李牧,只听李牧用手一指远处平原上撤退的秦军道:“乐将军请看,秦军虽然撤走,但是行伍整齐,步伐不乱,并不是败军之象,我军弃箭头村之地利,而与秦军在平原作战,必然不会得到便宜,况且其领兵之人乃是蒙恬,此人一向用兵谨慎,恐怕还留有后着。”

乐乘迟疑了一下,随即笑道:“李将军过滤了,由此望去,一目数十里,并无秦军援兵,我军正好乘此良机重创秦军,李将军尽可在此稍适休息。”说着便跳上战车而去。

徐子安望着乐乘远去的背影,问李牧道:“大哥,乐将军会败?”

徐子安这样问,是因为他记得历史上的乐乘也是赵国最重要的将领,虽然名气比不上李牧,廉颇,赵奢、庞媛。但也决不是一般战将所能比拟。

李牧摇摇头叹息一声道:“希望我是多虑了。”

两人一时无语,旁边早有军中医人上前欲扶二人返回箭头村内包扎伤口,剔出弩箭,但是二人心忧乐乘的骑兵,不愿离去,医人只好就在半坡之上临时为二人处理伤口。

秦军的弩箭的箭头呈三棱状,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每个棱角后都有倒刺,所以一旦射入肉中既难以取出,又难以愈合,剔出弩箭所受到的痛苦比被箭射中时的痛苦更甚,徐子安和李牧都坐在地上,一边咬紧牙关忍受着,一边密切注视着战场的情况。

远处乐乘的前军已经和秦军的后队接触上了,赵军士气正旺,象赶鸭子一样驱逐着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秦军的后队顿时大乱,被砍杀者,自相践踏者,堕马者,一时间死伤甚众,徐子安看到这里,长长出了口气,笑道:“大哥,乐乘将军看来胜利在望了。”

却见李牧眉头紧皱,脸色发青,忽然腾的一下站起,双眼直直的看着远方,叫道:“不好。”

徐子安大惑不解,也跟着站了起来,只见秦军被赵军追杀的后队虽然狼狈不堪,但是在后队的西面却隐隐冒出无数矛头,矛头都是斜着指向天空,矛杆非常长,据徐子安估计,至少要有6。5米,而他们斜着拿如此长的长矛肯定比树直着拿费劲许多,如此费劲的做法,显然他们是不想让赵军看到。李牧、徐子安是站在高处,秦军队内的情形一览无余,但是高地之下的乐乘肯定是看不到的。

一切都晚了,只听见秦军军中传来震耳的战鼓之声,顿时混乱的后队仿佛被打了一针兴奋剂,速度忽然提高,向两面散开,两翼象一把硕大的钢钳慢慢张开,呈现在赵军面前的是无数根有两层搂高的长矛,一排一排从空中慢慢倒下,仿佛一片巨大的波浪拍岸而来,浪尖直指奔腾而至的赵军。

徐子安心中惊异,因为在自己和李牧等500多赵军排在坡顶的时候,看到七万多秦军向箭头村扑来,前面是几千骑兵,后面是车兵,车兵后面只是拿着短矛的步兵,哪里来的长矛步兵呢?

李牧看着徐子安疑惑的表情,知道他想的什么,说道:“肯定是秦军为了完成对箭头村的争夺,一路上人马不歇,而长矛过于沉重,影响步兵的速度,所以就放在队后的战车之上,这种情况以前并没有发生过,我们都大意疏忽了,以为秦军赶来的大军为了加快速度,没有长矛兵,怪不得蒙恬被骑兵追击仍然有持无恐的徐徐撤退。”

李牧顿了顿又说道:“通常长枪兵之前必有盾牌兵来抵挡弓弩,但秦军的骑兵之后直接就是长矛兵,显然是蒙恬看出追击的我军骑兵的目的是冲击其阵形,而不是射杀,所以有意安排的这个阵形次序,蒙恬能在在大军败退之际还能如此冷静谋划,真不是凡人所能做到的。”

就在二人说话的片刻,赵军的骑兵已经撞在秦军的长枪阵之上了,这并不是赵军骑兵的驾驭马的能力不够熟练,看到前面的长矛阵还要往前冲,而是骑兵一旦冲锋,必是一往无前,否则即使不被前面的长矛插穿,也是被后面的战马活活踩死。

徐子安的心揪紧了,不知道骑兵能否冲破秦军长矛战阵,却听见身边的李牧丢下一句“完了”,一把推开身边欲扶住他的医人,一瘸一拐的向坡上走去,身体竟然微微颤抖。

(支持本书的朋友们,后面的情节会更精彩,*迭起,波澜壮阔,收藏和鲜花,您只需轻轻一点,并不费半分气力,但对我的帮助却是巨大的,易土在此真心感谢)(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