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2章 国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烈日当空,遍地的青草沿着起伏的坡丘一直到达天际,绿浪随着草原上的风起落不止,象一缕缕清泉一般慢慢融入蔚蓝的天空。可是与这草原美景极不和谐的却是不远处站着的一排排荷枪实弹的特警。

上百名特警每隔几米站立一人,围成一个方圆四百多米硕大的圆圈,圆圈中心是个半径三十余米的大坑,大坑深约二十余米,大坑成阶梯状每隔几米一级,一圈一圈向中心沉下,而最中心也是最底层是一个仅有两米半径的圆坑。

此时坑里蹲着两位正在用小铲细细挖掘的人,一位是头发花白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老头,一位是穿着帆布多兜旅行装的中年人.

而四周的阶梯上,一群穿着各异的男女正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这两个埋头挖土的男人,虽然大坑里的各级土梯上站着上百人,但大家都摒息凝神,全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好像期待着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发生。

二十分钟过去了,蹲在坑底的中年人忽然喊道:“挖到了!”

欣喜的声音划破寂静沉闷的空气,周围的人群同时把脖子伸的老长,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年男子手中铁铲下的泥土上。

男子身边的老者嗔怪的瞪了一眼冒失的同伴,说了声:“喊什么,仔细点!”

男子不好意思的笑笑,又用铁铲细细刨开脚下的泥土,在泥土中渐渐露出一个灰黑色的锈迹斑斑的金属表面,这下连身边的老者也有些激动的微微发抖,沉不住气的扔下铁铲,用手轻轻的拔开金属板四周的泥土,慢慢的,一个约四十厘米见方的方形盒子出现在人们眼前。

中年男子帮着老者把金属盒子从土中拿出,四只手扶着慢慢的放在身后的铁架上,老者用细刷轻轻刷掉金属盒子一侧附着的泥土,用手扶了扶眼镜仔细观看.

片刻后,老者嘴里缓慢而又清晰的念出“大元顺帝、国之重器”八个字,顿时全场沸腾了.

站在土梯上的人群有的大声欢呼着互相拥抱,有的激动的跌坐在地上,坑底的老者也把眼镜取下,从口袋取出手帕,擦拭着镜片。

这时中年男子反而没有激动的失态,而是绕着金属盒子细细的看了一圈,走上前把盒子上腐朽的锁子取下,慢慢掀开盒子的顶盖,站在身边的老者这次却没有阻止男子的行为,而是在一旁密切关注着。

盒子里面又是一个匣子,但这个匣子却是金光灿灿,让众人眼前一亮,老者在一边说道:“这是金椁,象征着国丧,你小心打开它。”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把金匣子从盒子中取出,也放在铁架上,一手扶住匣子,一手把匣子上突出的一端向侧推去.

随着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匣子上面的盖子慢慢划开,一道温和的绿光从匣中射出,众人顿时感到眼睛在这绿光照射下,象皮肤被温水细细淌过一般,非常舒服,心里竟然有种轻松舒爽、昏昏欲睡的感觉。

老者这才走上前来,又从兜中取出白色手套戴上,双手伸进匣子,慢慢取出一块放着淡淡绿色光彩的玉块,老者并没有将玉块放着铁架上,而是举过头顶,透着日光翻转着仔细观察,看了好一会后,大声的念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看着侧面念道:“大魏受汉传国玺。”又翻转到右侧大声念道:“天命石氏。”

身边的中年男子用手指着玉块一角的金黄色金属补缺说道:“李老师,这恐怕就是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摔损后补上的金缺,也就是那金镶玉。”

老者点点头道:“据我的初步观察,这块正是元末明初消失的传国玉玺,不过还得回去再做研究才能肯定。”说着把玉玺慢慢放回黄金匣子之中。

中年男子笑着说道:“李老师学识渊博,鉴定古物从没有出错过,您说是就一定是了。”然后对四周屏着呼吸注视着二人的众人喊道:“传国玉玺已经找到了,我们这几年的功夫没有白费啊,哈哈。”众人又一次发出欢呼声。

中年男子转而对一个站的最近的人说道:“让徐子安警官赶快过来,告诉他,我们这里有重大发现。”不一刻,那人带回一个身着警官制服身材精干的青年下到坑底,坑边沿上也出现了几十位端着自动步枪的特警。

老者指着黄金匣子,对警官模样的人说道:“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寻找的中国传国玉玺,徐警官务必紧急将它送往北京,我们随后将对它进行鉴定考证。”

徐警官一愣,上下左右仔细端详这个匣子一番,抬头看着老者说道:“这个就是?”老者点点头道:“不错,就是它,你路上一定要小心。”

徐警官慢慢把匣子抱在胸口,对老者说道:“李教授放心,军区的专机已经停在呼和浩特机场了,我这就赶去。”说着缓步走出大坑,十几个特警分前后左右将徐子安团团围住,一起走向不远处停着的一辆装甲运兵车。

装甲运兵车风驰电掣般的赶往呼和浩特市,车上的特警们面无表情的随着车颠簸着,徐子安怀里抱着金盒默不作声,心里却是激动难耐,这种心情除了在赌桌上出现过以外,在他这位身经百战的特警精英身上还是很少出现。

说到徐子安却是一个异数,他18岁进入武警学校,20岁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并被分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武警分队,在进入武警支队第三个月,他就在一次针对*的打击任务中,依靠灵活的头脑敏捷的身手和精准的枪法,在战友没有及时赶到,而*分子即将逃逸的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以一人之力击毙击伤二十二名*,并且一直坚持到武警分队的赶到,给全歼这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荣立二等功并被通报嘉奖的徐子安又被调往北京武警总队服役,在服役两年里他又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并被调入北京特警支队任支队长,但是徐子安却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也是这个毛病,把他送到这渺无人烟的大草原上。

他生性好赌,在学生时代就经常找人打打纸牌赌钱,他完全能考上大学,但自幼喜欢武术的他却觉得当武警或许前途更好,所以他毅然放弃了进入象牙塔的机会,选择了武警学校,这在当时人们以上大学为荣的大环境下也是异类了,由此也看出他这也是拿自己前途作赌注的一次豪赌,但在北京特警支队任职期间,他却因赌博而被处分,若不是他平时表现优秀,早已被清退出队了,所以上级最后安排他到李文博领导的国家科考队中担任武装护队的任务,也算是以观后效的用意。

徐子安作为科考队护队长的职务已经两年了,他刚来时上级并没有告诉他这支科考队是作什么的,只是告诉他去了就会明白,他心里也觉得奇怪,从没听说科考队要武装特警来做护卫队的,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科考队呢?

当他到达鄂尔多斯后才惊异的被告知,这是一支找寻中国历代王朝视若最高权利象征的传国玉玺的国家考古队,这让他兴奋异常,因为早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中,他就对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传国玉玺好奇非常。

于是徐子安便时常去听李教授讲解关于玉玺的故事,李教授对这位虚心好学的警官也很是敬佩,不仅经常给他讲解玉玺的典故,还顺带给他讲了许多历史上的大事趣事,以及李教授自己对历史发展的看法,对历史事件的观点,这让徐子安受益匪浅,也让他对历史提起了强烈的兴趣.

徐子安甚至提出等服役期满了,便跟李文博教授的科考队一起考古的想法,李教授当即欣然答应了,这位机智敏捷、好学上进的警官很是得到他的喜爱。所以在大草原的两年多时间里里,虽然生活艰苦了些,没有麻将打,但徐子安却过得有滋有味,非常充实。

两年多的时间,这支国家考古发掘队跑遍了甘肃,新疆,内蒙古甚至外蒙古的山山水水,根据元末明初的史料和民间传说提供的线索,应用先进的科考仪器,最后把目标锁定在鄂尔多斯草原的千里山拐子沟附近.

这是因为传国玉玺在靖康元年,北宋被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玉玺便被大金国掠走。然而在元朝至元三十一年,玉玺又重现大都,被元朝皇帝所得,此后玉玺便一直在蒙古人手中,直到顺帝时,蒙古人被朱元璋逐出中原,并把玉玺带入草原,此后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进攻漠北,扫除残元势力,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夺回传国玉玺,可是却没有成功,此后玉玺便一直销声匿迹,虽然期间时有一些所谓的“传国玉玺”出现,但经过考证,都被证实是赝品。

徐子安最为感兴趣的是就是为什么这么一块玉玺,就能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利,历史上多次大的事件都是围绕这块玉玺而展开的,皇帝们视这块玉玺为国家重器,即使杀人赢野,巧取豪夺,劳民伤财也在所不惜,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针对徐子安的疑惑,李教授给他讲解了一番:

其一,传国玉玺初时是楚人卞和在山中所得的一块璞玉,但是他两次献出都被楚王斩掉一足,由此可见其不同寻常,要知道在古代的玉器非常普及,玉器不仅被作为观赏品,在酒具、器皿、乐器甚至农耕时都会用到,古人对玉石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对其他日常用品的熟悉程度,而拒绝卞和献玉的是楚国两位国王,身为国王,他们对玉石璞玉更是司空见惯,既然连他们都不能辨别出来,这就说明这块璞玉的不同寻常。

其二,玉石是不会发出光线的,然而这块和氏之璧却能发出让人感觉十分舒服的温和的绿光,这也说明和氏璧很可能来自外太空或者是史前文明的作品。

其三,玉玺往往能在国家大灾、大乱之际发出异彩,从而警示帝王,这虽然这有些神乎其神,有可能是皇帝们为了宣扬自己的皇权是授命于天而杜撰的,但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这样的记录不是偶然的,而是时有发生,而且很多是记录在皇家内档中,并不欲被外人知道,这就说明玉玺预兆祥瑞和警告灾祸之事并非虚构,由此便可见这玉玺的奇异之处。

最后李教授告诉徐子安:这块玉玺绝非普通的一块玉石,其中肯定包含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所以国家才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寻找这块失传已久的传国玉玺,既然现在已经将其锁定在这里,就一定要将其找出,交给国家科研部门研究。

想到这里徐子安低头看了看抱在怀里的金匣,现在这个给予中国几千年帝王最高权利的玉玺便在自己怀里,徐子安实在是激动不已。

徐子安看了看身边的下属,只见他们一个个都表情严肃目不斜视的坐在那里,这些特警都是从各各直辖市特警总队选拔而来的精英,人人都是反应敏捷,身怀绝技,但也都是年龄不大的孩子,虽然执行任务之时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但在平时也是一群爱打爱闹的顽皮男孩的模样,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块传国玉玺便在自己的怀里。

想到这里,徐子安大声咳嗽了一下,扫视了车内的下属们,向坐在对面的赵刚眨了眨眼睛,赵刚是和徐子安年龄一样大的老兵了,也是科考护卫队里资格较老的队员,现在已经升任护队副队长了,平时和徐子安经常促膝长谈,关系最好。

赵刚莫名其妙的看着徐子安,说道:“徐队,怎么了啦,有什么事情啊?”

徐子安探过头去对赵刚说道:“刚子,你知道我这怀里是什么吗?”

赵刚好奇的打量打量金匣,摇了摇头,疑惑的看着徐子安,他觉得徐子安今天有些不对劲,不像平时执行任务的时候那样沉稳严肃,不过说实话这也难怪徐子安今天失态,因为他怀里的东西实在太珍贵,太具有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了,所以他急于向平时关系最好的赵刚透漏一下,不然要是以后赵刚知道了有这么一次近距离接触传国玉玺的机会,而自己没有告诉他,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徐子安小声的说道:“传国玉玺找到了,就在我怀里。”

赵刚惊的大声喊道:“玉玺在你怀里?”

这时车内其他特警也纷纷扭头看着赵刚,见他痴痴的盯着徐子安的怀里的金匣,也都把目光集中到徐子安身上。

赵刚对徐子安说道:“快拿出来看看,这可是稀世珍宝啊。”

徐子安摇摇头说道:“这可不行,你们知道就行了,不要看了,万一摔坏碰破可不是我们能担待得起的,我们可是特警啊,组织纪律性不能放松。”

赵刚急得直想扁他,急忙说道:“看看而已啊,我们小心就是了,要知道这东西几千年来可没有多少人见过,就是明朝清朝的皇帝也是没有看到过啊,我们只看一眼,看了一眼这辈子也就没有白来人世一趟啊。”

周围的特警看到副队长都这么说了,也不怕挨队长徐子安的骂了,纷纷说道:“就是的,我们这样辛苦几年了,看看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队长,你就成全一下嘛。”

“是啊,我们发誓,绝不把此事说出去。”

。。。。。。

其实徐子安也是心痒难耐,他也想亲眼看看这个国之瑰宝,见到战友们这样焦急的哀求,不免也有所心动,说道:“那就只能看一下,大家千万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否则我们就得挨处分,甚至会被清除出队。”

见队长答应了,大伙都高兴异常,纷纷向徐子安围了过来,挤到前面的蹲下身子,挤在徐子安身边,以防玉玺不慎跌落到车底钢板上摔损。

徐子安见众人站定,便将金匣放于大腿之上,一手扶着匣身,另一只手则轻轻推开金匣的盖子.

顿时一道绿光从匣子里射出,照的众人一阵眩晕,大家都被这玉玺放出的温和的绿彩镇住了,尽管众人已经有了心里准备,知道这玉玺肯定不同凡物,却没想到会发出这样射人心魄的美光,经这绿光一照,人人心中隐隐出现一种怅然的感觉,仿佛经历了沧海桑田一般,万事万物、历经万年的苍茫之情在心中悠然升起,一丝丝淡薄世俗的心绪涌上心间。

徐子安也被玉玺的光彩所迷惑了,颤抖着双手,把玉玺从匣中慢慢取出,双手恭敬的捧在胸前,仔细的打量着。(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