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3章 名臣名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徐子安慢慢睁开双眼,只见李牧关切的目光紧紧注视着自己,见到自己睁开眼,连忙扶着坐起,问道:“二弟,你觉得怎么样了,头还疼吗?身上有没有伤到。”

徐子安晃晃头,不疼,又坐直身躯,身上除了一点擦破皮肤的火辣辣的感觉以外,再无不适之感,看来并未受伤,徐子安一跃跳起,拍拍身上身下,笑嘻嘻的对李牧说道:“大哥,我没事,现在就能杀敌。”

“杀敌?我要先杀了你。”李牧也站起来,当胸就是一拳,打的徐子安一个踉跄.

徐子安一怔,这才记起自己偷袭秦军的行动是自作主张,并没有经过李牧的同意,要知道这在古代可是犯了杀头的大罪,连忙单膝跪倒道:“大哥,我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擅作主张,请大哥降罪。”

李牧一把把徐子安托起,说道:“我打你不是因为你袭击秦军,而是恼你把战车赶进壕沟之内,你以为你是铁打的,摔不死啊?这很好玩吗?”

徐子安这才想起自己在战车上思考王剪的事,把赶车给忘了,估计是把车一路直接赶进赵军防线之前的壕沟里了,不由哑然失笑,松了口气,随即问道:“傅抵他们怎么样了,都安全撤回了吗?”

李牧哼了一声,说道:“傅抵已经承认,袭击秦军的计划是他出的主意,你只不过是被他胁迫而已,此时他正在外面受刑。”

“啊,大哥,这个主意是我出的,你想,没有我的命令,他一个骁骑将军能有这么大的权利吗?要说胁迫,他十个傅抵也不是我的对手,大哥,要处罚就处罚我吧!”徐子安再次跪倒。

李牧微微点头道:“不错,是个能让部下效死力的将军。”随即转头对传令官喝道:“传令下去,徐将军愿代替傅抵将军受罚,两人刑罚暂且记下,待此战结束再行军法。”传令官领命下去。

徐子安这才站起,贼兮兮的站在李牧身边,笑嘻嘻的说道:“多谢大哥。”徐子安只有在李牧身边才会放下所有的严肃和沉稳,因为在徐子安的心底,早已把李牧当成自己真正的大哥,一个可以在他面前插科打诨却不会挨骂的大哥,一个真正关心自己的大哥。

李牧板着脸道:“记住,若是再有行动,必须事先告知于我,这次多险,秦军骑兵是早有准备,你等若是再慢片刻,必将全军覆没。”徐子安连连点头。

此时帐篷一撩,进来两名亲兵,押着被捆着的王剪,王剪一进帐篷,恶狠狠的目光就一直不离开徐子安的身上,彷佛一只恶狼在找地方下嘴。

亲兵们行礼后,见王剪还不跪倒,齐齐喝道:“见到偏将军,还不下跪。”

王剪哈哈一笑,道:“一个偏将军,统兵不足三万,还不配让我下跪。”

李牧坐在虎皮椅上,身躯后靠,摆摆手阻止准备对王剪施以暴力的亲兵,微微扬起下巴,用傲慢的语气说道:“王剪将军,你可愿意将秦军的兵力部署说与我听?只要你肯尽数道来,我便饶你不死。”

王剪又是哈哈一笑,道:“你看我王剪是贪生怕死之辈吗?”说完也不再理李牧,继续用恶狠狠的目光在徐子安身上使劲。

李牧也是一笑,道:“不错,是个勇者,我便成全与你。”说罢对亲兵说道:“拉下去斩了,将头颅挂在阵前,让秦军看看他们的右庶长是什么下场。”

两边亲兵抓住王剪的臂膀,便往外推,王剪身体一摇将两名亲兵甩到一边,傲然道:“我自己走。”便欲出帐赴死。

这时徐子安忽然喝道:“且慢。”

顿时帐中五双眼睛望向徐子安,亲兵们是不知所措的目光,李牧是嗔怪的目光,而王剪是诧异的目光。

徐子安继续说道:“大哥,不如把他留着,这样一员秦军的高级将领,留着比杀了恐怕益处更多,可以用来要挟秦军,还可严刑逼其供出秦军部署。”其实徐子安这样说也是有些犹豫,他是不想这样一位未来的绝世名将就这样悄然无声的陨落,如果能将其降服,必是自己灭秦的一大助力,但是若让其有机会回到秦国,那肯定是自己的重大失误,复仇将是难上加难,但是此时的徐子安好赌的习性又占了上风,他现在就是要拿整个的复仇信念赌这一赌。

李牧略作思考,点点头道:“二弟所言不错。”又对亲兵下令道:“将他押往赵括将军帅营。”亲兵得令将王剪押出,王剪临走看了徐子安一眼,恐怕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想不到,就是这一眼,日后让整个战国的统一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王剪被押走后,徐子安又陷入了沉思,此时他实在有些搞不懂这个世界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就算如玉玺仙子所说的纲常崩坏,轮回尽丧,那也不能毫无章法可依吧?总不能爷爷和孙子同样的年龄一起出现吧?就拿自己目前见到的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来说,他们的所处的是不同的时代,说不定历史上某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祖辈还有多多少少的联系,那他们一起出现不是全乱套了吗?

这个问题徐子安之前还不是急于了解,但是当他见到王剪后,当他见到这个横扫东方五国的名将和白起一起出现,那么秦国还会出现那些名将呢?蒙骜?甘茂?尉缭?商鞅?甚至嬴政?

如果这些人一起出现,那么自己灭秦复仇的计划岂不是必定无望了吗?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清清楚楚的摆在徐子安的面前,那就是——一定要搞清楚秦国哪些人会出现,哪些人不会出现。

想到这里,徐子安问李牧道:“大哥,除了我们见到的蒙恬、白起和王剪以外,秦国现在还有哪些有名之臣?”

李牧见到徐子安低头沉思后这样问,以为他在思索破敌之策,随即说道:“秦王子楚之下有四大名臣,为商鞅、吕不韦、甘茂,范睢,有五大勇将,为白起,蒙恬,樗里疾,王剪,王龁,个个皆不是善与之辈。”

徐子安心头一震,忙问道:“蒙恬之祖父可是蒙骜?”

李牧点点头道:“不错,蒙骜也是秦国智勇双全之名将,已于十三年前亡去,享年五十有三。”

徐子安听到此言大惑不解,因为历史上的蒙骜应该是在长平之战后的22年后才去世,怎么会提前了三十五年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世界如此安排难道是为了让蒙恬在此时顺理成章的领军打仗?这难道是巧合?但如果是巧合的话,那其他的历史名人一起出现又怎么解释呢?

徐子安左思右想不得其解,目光游离到李牧虎皮将椅前的矮几之上,一块摆在矮几正中的玉石将印映入徐子安的眼帘,玉石、玉玺,徐子安猛然记起了那块玉玺,不错,肯定是那块玉玺搞得鬼。但玉玺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旁边的李牧见徐子安的模样,以为他为想不出好的对策而焦急,伸手拍了拍徐子安的肩膀说道:“二弟也不要太过忧虑,目前情形危机,纵是尧舜在世也只能听天由命,我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徐子安摇了摇想的发昏的脑袋,决定先不去想玉玺的事情,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突围,当下问李牧道:“大哥,我军在箭头村与秦军对峙已经十几天了,目前状况如何?”

李牧说道:“这十三天来,秦军每日皆派出敢死之士袭扰我军,虽然我定出的‘军分三部、轮流防守’之策使我军不致疲惫,但伤亡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庞媛将军带来的3万大军目前仅剩不足两万,粮草也已不足,仅能再维持6日,而主帅营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包围圈已经压缩到方圆不足30里,当前仅有处于主帅营西面的我军箭头村防线还比较稳固。”

徐子安随即说道:“秦军每日早、中、晚三批敢死之士共有3000人,几乎都被我军全歼,十三天便是四万两千人,也就是说当初蒙恬带来的七万人只剩下两万八千人,可以说是秦军包围圈最薄弱的部位,我军何不全力突破西面蒙恬防线呢?”

李牧摇了摇头道:“这个我也曾想过,赵括若向箭头村防线增兵,只需五万,我军便有十足的把握突破秦军蒙恬的防线,但是二弟,你觉得白起和蒙恬会犯这样明显的错误吗?”

徐子安想了想恍然道:“围城留阙?”

李牧点点头道:“不错,秦军是故意留出一个缺口让我军逃逸,我军若向西进军只能更远离百里石长城的故关壁垒,粮草补给更是不易,况且我军是依靠营寨之利才能维持不败,若放弃大营,在野外与秦国大军决战,我军必败无疑。”

徐子安咬牙道:“白起果然好奸计。。。。。”

徐子安话未说完,只听见亲兵来报:“赵括将军和庞媛将军到!”(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