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9章 临危受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拆除营垒?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受降还没开始就先拆除赵军赖以坚守的营垒?若秦军反悔,那整个赵军岂不是将面临灭顶之灾了?

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徐子安微微一笑,说道:“拆除营垒有三个好处,其一,我军改装战车的长木需要营垒上的木料,其二,我军拆除营垒可使秦军更加相信我军投降的真实性,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明日,我军改装的战车过于宽大,只能一辆一辆驶出营门,这样必然会延误战机,被秦军所觉察,拆除营垒可使我军诈降的前军在接近秦军之时,后面的千乘战车忽然一起冲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秦军。”

徐子安顿了顿又说道:“我知道秦人素来不讲信义,但白起自然懂得‘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众位可以想想,白起会放弃明日送到嘴边的猎物不要,而在今日甘愿冒险来和我军厮杀呢?所以各位大可不必担心。”

众人不由愕然,都没想到徐子安的想法竟会这么周密,不过这一套是徐子安在做特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一个行动的制定,必须尽可能的考虑周全,尤其在反恐行动中,大到地形、气候和能见度的条件,小到每个特警战士的位置布置,行动的时间次序等等,不能有丝毫差错,稍一失误便会满盘皆输,徐子安在担任特警支队长的时候,这样的计划不知道制定了多少,所以此时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庞媛将双掌一拍,腾的一声站起,说道:“徐子安听令。”

徐子安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连忙站起行礼道:“末将领命。”

“现授你为偏将军,全权负责这次的突围行动。”庞媛转而对众将喝道:“从这一刻起,徐将军说的话便是我说的话,徐将军下的军令便是我下的军令,众将务必谨从,有敢违令者,便以叛国罪论处。”

李牧看到二弟如此受到重用,心中万分欣喜,第一个站了起来,对徐子安拱手行礼道:“谨从徐将军将令。”

众将也纷纷站起行礼,这次包括庆舍等人也是真心实意的领命,毕竟全军的生死安危是目前最紧迫之事,其他一切的个人仇怨在这一刻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徐子安知道现在不是推辞的时候,这个重担自己是扛定了,想想十几天前李牧让自己带几千骑兵的时候,自己还惶恐不安,可现在庞媛将40万赵军的生死交与己手,自己居然没有一丝恐慌,真是不知道自己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其实徐子安本不是怕担责任的人,在当特警支队长的时候他就经常指挥行动,往往独挡一面,但是正因为他的责任心过强,而他又对于古代战争的毫不熟悉,使得他对李牧交到自己手上的几千骑兵一事心生惶恐,害怕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现在,徐子安在李牧的言传身教之下,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有了很深的认识,尤其在箭头村那两军对垒的十几天中,李牧、蒙恬、乐乘甚至傅抵等人的斗智斗勇更是让徐子安感悟良多。

他本就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代战争,现代的思维模式就是善于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在徐子安接触到这么多的战斗实例后,心中自然而然的在总结归纳这些规律,对战争艺术的认识往往也比这个时代的人认识得更为深刻,更为具体,但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他自己却不得而知,所以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短短十几天里,他便不会因为庞媛交给他的重担而惶恐不安了。

不过徐子安对庞媛这么轻易便将这样重担交与自己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在现代的军队体制中,即使你有极为过人的才华,也只能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向上升,哪会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便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兵摇身一变,升为统领几十万大军的将领。

其实徐子安不知,战国时期是个极度崇拜英雄的时代,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一个人才的出现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比如历史上秦国的商鞅就是一手奠定的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人才匮乏的时代,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能受到教育的只有贵族和有钱的商人,而一般的平民和奴隶要想得到教育很困难,想成为人才就更不容易,因而人才的数量比起有着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发掘体制的汉朝、唐朝、宋朝和明朝等都要少的多,所以各国对人才的抢夺极为激烈,而给予的条件也是十分优厚的。

所以在战国时期,一个人才从平民一跃而成为宰相、一跃成为将军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其中例子不胜枚举,捡就近的说,赵括虽然父亲赵奢是赵国的将军,但他却是从一个从没带兵打仗的人,能一下成为统领40多万大军的元帅,便是因为他在军事上能言善辩,为赵王所折服。

~~~

徐子安此时便作为突围计划的实际指挥者而开始了部署,首先便是依计拆除赵营四周的营垒,徐子安故意让士兵们把拆除的动静搞得大一些,到了晚上还点起火把,让秦军能够看到和听到,同时,徐子安仍然不敢放松警惕,在营中埋伏了数万骑兵步兵,以防秦军万一背信弃义而发起袭击。

需要改装的战车全部隐藏在军营正中的帐篷之后,从营垒上拆除的长木均被运往到战车旁,由李牧指挥进行改造,同时在营中竖起一面面白旗白幡以遮挡。

徐子安还让军中兵士大声嚎哭,一是使秦军生出轻视之意,二是掩盖一千辆战车同时改装所发出的巨大声响。

赵营外围的壕沟在庆舍的指挥下全部填平,这也起到麻痹秦军的作用,此外可以让改装后的战车能够毫无阻挡冲出大营。

对于明日出营时的阵形部署,徐子安也可谓煞费苦心,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已经到了次日中午,距离傍晚受降的时刻越来越近了,为了让士兵们有充沛的体力应对傍晚的决战,庞媛也不再节省粮食,而是下令拿出军中所有可以食用东西,使赵军上下尽量吃饱。

这时,东面秦军的大营响起了“嗡嗡”的号角声,齐聚在大帐之中的众将的不由一震,齐齐望向徐子安,众人既是盼着这一刻的到来,又是怕这一刻的到来,毕竟这次的突围计划是拿40万赵军的生死做的赌注,是拿整个赵国的命运前途做的赌注,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虽然大家知道徐子安的部署已经非常细致,但谁都难保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徐子安知道,此时作为一名指挥员一定要有信心,要用自己自信的情绪来感染众人,如果指挥的是一群没有必胜信念的将领去打仗,实在是和送死没有什么分别。

徐子安当下哈哈大笑一声,环视了一下众人,说道:“此役,将以秦军的失败而被永远载入史册,此役,我等的姓名将会为世人铭记而被传颂,多少人渴望着建功立业而不能,多少人渴望着流芳千古而不得,但在今日,上天将此不世之功送与我等,我等要否?”

众将胸中的烈火一下被点燃,顿时群情涌动,仿佛这不世之功已经摆在面前了,庆舍腾一下站起,吼道:“徐将军,你下令吧。”

李牧、庞媛等人也同时站起,齐声喝道:“下令吧。”

“众将听令,依计行事。”

“诺”众人纷纷快步跑出大帐,奔向自己的岗位。

李牧临走时用力握了握徐子安的手,一句话也没说,转身离去。

(大家好,看了一定帮忙插几枝花,收藏一下啊,只要您轻轻点一下,不费什么劲,但对我的帮助是大大的,易土真诚感谢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