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32章 互为哀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位于赵军大营西、南、北三面的秦军已经得到飞马传报,知道赵军投降是假、突围是真,纷纷从西北方和东南方快速驰援。

徐子安看着战团中的“白”字帅旗,不由仰天长叹一声,自己的血海深仇眼看就将得以血偿,可是近在眼前的天赐良机却不得不放弃了,其中的凄苦令徐子安几乎肝胆俱裂,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不能为兰儿和翟家村村民报仇雪恨?这些都忽然变得遥不可及了。

徐子安举起颠影宝剑,剑锋直指远处那面血染的“白”字帅旗,从胸口吼道:“白起,我徐子安有生之年,定要取你项上人头。”

说罢,徐子安对传令官下令声嘶力竭的吼道:“全军向东,速速撤退。”

一边的庆舍喊道:“徐将军,秦军只有不到10万了,我们再坚持一下,定能全歼啊。”

徐子安黯然摇了徭头,说道:“撤”

庆舍不敢多言,连忙下令让战车先行脱离战场,向东面撤去。

徐子安又对庞媛说道:“步兵先撤,骑兵断后。”庞媛领命下去。

包围圈慢慢松展开来,步兵纷纷从秦军大营旁边快速向东方奔去,只有骑兵还在李牧的带领下,对包围圈中的秦军做着最后的一击,使其不能牵绊住撤退的步兵。

徐子安和傅抵纵马来到正在指挥骑兵的李牧身旁,徐子安说道:“大哥,我们也要撤了。”李牧点点头,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的望着还在做着困兽犹斗的圈中秦军。

骑兵在厮杀了一柱香的功夫后,李牧见到步兵和战车已经从秦军大营旁边安然通过,当即下令,让三万骑兵脱离战场,尾随步兵向东撤退。

此时秦军的援军已经越来越近了,徐子安已经看到西北面的秦军打着“蒙”字的将旗,当然是蒙恬了,而西南的秦军援兵打着“王”字的将旗,很可能就是还未蒙面的王龁。

就在徐子安和李牧、傅抵率军即将通过秦军大营的时候,忽然从营中冲出数千秦军,拦住赵军的去路,这一变故让徐子安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看似空空如也的大营竟会还有秦军,而且这股秦军居然眼睁睁看着秦军25万大军被围却不去相救,真是奇怪异常。

不过大营中的将领肯定知道,就算这几千秦军前去增援被围的秦军,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对赵军不能造成丝毫影响,但是这个将领能忍耐这么久,到赵军最后一股部队撤退的时候才杀将出来,可见其心机极坚,忍耐力极强,时机也把握的也恰到好处。

拦路的秦军大概有四千余人,秦军一面大旗,上面绣着一个斗大的“樗”字。

李牧提了提缰绳,说道:“是樗里疾。”

徐子安这才恍然,难怪这个领军将领心机如此之深,原来就是历史上在函谷关大败赵、魏、韩三国联军,又在丹阳、蓝田大败楚军的秦国名将樗里疾,秦国也就是靠樗里疾这样一代一代的名将才在军事上逐步强大起来,最后一统天下的。

李牧见身后的秦军追兵将至,连忙大喊道:“全军突击,不可怠慢。”

赵军骑兵瞬间便冲入秦军阵中,此时徐子安也纵马而出,杀向拦路的秦军。

等冲到跟前,徐子安一下被眼前的秦军震撼了,这根本就不是一支作战部队,只见这四千秦军除了一两百人手中拿着步兵惯用的长戟、短矛,其他秦军的武器竟然杂乱不堪,有人拿着短剑;有人拿着砍柴用的斧子;有人拿着木棒;甚至有人什么武器都没拿,只是扛着一口做饭用的大锅。。。。。。

徐子安这才知道,原来前去受降的秦军确实是倾巢而出,留在大营之中的只是砍柴烧饭的伙头军,也难怪这支秦军只会在这最后时刻才冲将出来。

这么一群伙头军如何是强悍的赵军骑兵的对手,不一刻,三万骑兵便将其阵形冲的七零八落,这时站在 “樗”字将旗之下的樗里疾,大声喊道:“不惜代价,拖住赵军。”

秦军的士兵几乎就是送死,在骑兵的冲击下几乎没有还击的能力,赵军骑兵简直就是在杀屠杀一群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

但是这些秦军将士,无法用精锐的武器护卫自己的身体,但却用勇敢和顽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有的在骑兵长剑砍中自己的一瞬,用手中的短剑劈向疾驰的马腿;有的一跃而起抱着马上的赵军,一起滚落在地上;有的甚至把大锅顶在胸前,径直向奔腾的战马撞去。。。。。。

他们几乎是在用自己的躯体来挡住赵军的前进,哪怕只为了能使赵军停顿片刻,他们也会付出几十条上百条的生命,赵军虽然在杀死杀伤三千多秦军后,还是冲了过去,但是身后的秦军骑兵已经进逼到距离他们两里之遥了。

徐子安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会儿身后的追兵,只看到追兵距离赵军越来越近,看来经过这场激战之后,赵军的战马已经较为疲惫,而秦军追击的骑兵却正是精力充沛,加上秦国战马本来就比赵国的速度略高,照这样下去,被秦军追上是迟早的事情。

想到这里,徐子安心下大急,对旁边的李牧喊道:“大哥,我军必会被秦军赶上,你速速率领两万五千骑兵先行撤离,我来拖住秦军。”

李牧喊道:“我来断后。”

徐子安知道李牧不可能丢下自己,心中更急,喊道:“大哥,你家中还有妻子孩子,怎么能死在这里,兄弟我是无牵无挂,我来断后。”

李牧一提马缰,喝道:“我李牧是苟且偷生之人吗?”

徐子安把心一横,忽然一声断喝:“李牧听令。”

李牧愕然望向徐子安,只听见徐子安喝道:“庞媛将军有令,不遵我将令者便是叛国,你要叛国吗?”

见李牧一犹豫,徐子安放缓语气道:“大哥,我的大仇还没报,我不会这么容易死的,大丈夫怎可作此妇人之态,我们故关再会吧。”

李牧见此,无奈之下,只好率领两万五千赵军前队继续撤退,而后队的四千骑兵,在徐子安和傅抵的率领下纷纷调转马头,直面追击而来的秦军骑兵,慢慢列开战阵,挡住秦军的去路。

秦军的骑兵足足有五万多人,是赵军的十倍还不止,徐子安知道,这一次已经没有什么谋略可用,只能去硬碰硬了,不过此战的胜负已经无关紧要,只要能挡住追击的秦军,让40万赵军安然返回故关,那就是胜利。

秦军骑兵越来越近,在两百米左右的时候,双方便开始用强弩对射,一阵箭雨过后,双方的战马便交织在一起。

骑兵作战与步兵不同,没有固定的阵线可言,双方都挥舞着长剑,错马而过,每一个交错后,都有一名士兵被砍落于马下。

秦军骑兵无论身材还是战马,都比赵军来的高大,臂力也较之更猛,况且赵军骑兵已经厮杀过一场,现在人马皆乏,所以在几次交锋之后,赵军便死伤900多人,而秦军只损失了400多人。

徐子安见到没有一顿饭的功夫便失去了四分之一的赵军将士,心中焦急,照这个速度,再要不了几个回合,自己这四千骑兵就得全军覆没,而秦军就可以迅速追上撤退的赵军,那么这四千断后的赵军骑兵岂不是白死了吗?

徐子安回头望望,只见李牧的骑兵的黑影已经在远方变得模糊了,当下心中稍定,立即下令道:“后队向东南方且战且退。”(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