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49章 子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徐子安和公孙衍听到司马季主的话,齐齐一愣,只听他继续说道:“郡守可知麦里古时是什么地方?”

公孙衍道:“是周文王被纣王囚禁的地方。”

司马季主道:“不错,周文王就是在麦里被囚禁的七年中,用龟壳推算周易的,你看到的那个龟壳必是文王当年所用,其放出异彩是要警示世人,而那只兔子却是文王的儿子所化,它以身护住龟壳,预示着这大周所分成的诸侯列国将面临危机了,

公孙衍忙道:“我们还隐约看到那只白兔身下刻有一字。”说着便用手蘸水,在矮桌上写下几笔,徐子安和司马季主探头观望,却见是一个“安”字。

徐子安一怔,这不是刚才自己给乐羊写下的吗,也就是自己名字的最后一字,难道其中有什么关联?

司马季主一阵沉思,对公孙衍道:“请大人带我前去观看。”

公孙衍忙站起道:“如此最好。”又转头对徐子安说道:“对了,李壮士,平原君已听说勇士的壮举,明晚便会和信陵君一同赶来相见,哈哈,壮士现在的名声真是大的很,要知道平原君和信陵君即使见到它国君主也是不用传报的,没想到竟然会专程前来见你,李壮士的名气真盛啊。”

徐子安心中一惊,问道:“魏国的信陵君怎么会和赵国的平原君在一起?”

公孙衍道:“是这样的,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到了最后关头,赵军被围,事关赵国存亡,平原君便亲自来到我国,欲向我王借兵救援长平,可是后来赵军已经安然撤回,还给秦军造成近20万的伤亡,所以平原君便不用再行借兵了,左右无事,便在信陵君府中盘桓住下了。”

公孙衍说完,便拉着司马季主前往麦里了。

徐子安越想越不对,自己虽然没有见过平原君赵胜,但是保不定有赵国人给他说过自己的相貌啊,要是被他认出不知会怎样,自己虽然在历史上看到这个平原君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但是人心难测啊,谁知道他会不会把自己押回赵国,要是那样赵奢将军就完了。现在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想到这里,徐子安立即返回房中,在桌上留下一片竹简,上刻“多蒙厚待,感激不尽,骤逢急事,不辞而别,李子仲愧别”的字样,背起包袱,从后门走出了府院,随即径直出了邺城。

从邺城向南到大梁,走直线也就十几天的路程,不过让徐子安郁闷的是,邺城以南居然是赵国的中牟,这战国时期的国家之间分界还真是犬牙交错,国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有的国家还有远离国土的飞地,真不知是怎么划分国土的,无奈之下,徐子安只能先向东绕行。

邺城东南是卫国,说是一国,倒不如说是一城,因为这卫国现在已经只有濮阳城和周围的不大的一块地方了,其余都被齐国、魏国和赵国所蚕食殆尽了。

徐子安一路风餐露宿,不出三日,已来到卫国境内,要说这卫国与邺城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口多了许多,濮阳城郊外的村庄也密集许多,由此便可知道濮阳城中一定更是繁华。

但是徐子安只是取道卫国,前往大梁寻找师父鬼谷子,此时不想多生变故,所以并没有进濮阳城的打算,而是沿着黄河向西南方向走。

这时,一人一马沿着河边从前面奔来,虽然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是来人仍然呼喝着催促马匹快行,显然是有急事赶路。

当骑马者通过徐子安身边的时候,忽然一勒马缰,停住了,徐子安抬头一看,只见马上之人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身穿灰色短袍,腰间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这个造型不同于战国时期的一般装束,确实十分醒目,徐子安立即便记起,就是那个吃了自己半个大饼还嚷嚷着吃不饱的孔子的学生——仲由。

仲由看清了徐子安的样貌,连忙翻身下马,走到徐子安面前,拱手一揖,道:“李壮士,子路有礼了。”

徐子安也连忙行礼道:“子路兄,你这是去哪里?”

仲由又是一揖,道:“子路这是赶往濮阳。”

徐子安只好再行一礼,说道:“子路兄,有何急事这样赶路啊?”

仲由第三次长揖,道:“蒯聩犯上作乱,卫候辄逃亡,我主孔悝被蒯聩胁迫,我这是前往搭救孔悝啊。”

徐子安又只得再行一礼,呵呵笑道:“子路兄啊,你不要一句话一行礼了,太麻烦。”

仲由一愣,随即也哈哈大笑道:“都是孔夫子教我的,遇见对自己有恩的人,应该一言一躬,不过这繁文缛节真是麻烦,我子路也是快受不了了。”

徐子安心道:“这个子路还真是坦诚,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错,是个直爽的汉子。”心中顿时对仲由的好感大增。

仲由这次没有再行礼了,说道:“李壮士这是去哪里啊?”

徐子安道:“去大梁。”

仲由随即把自己的坐骑拉到徐子安身边,说道:“此去大梁还有几天的路程,李壮士就骑我的马吧。”

徐子安连忙推辞道:“切勿如此,子路兄此去还有要事,怎可不以马代步,若是耽误的大事,你我都担待不了啊。”

仲由被徐子安一句话提醒,以手击额道:“对对对,险些忘了大事,李壮士请恕罪,我得赶快赶往濮阳。”说完连忙跳上坐骑,向徐子安拱了拱手,打马便欲离去。

徐子安正准备继续赶路,脑海里忽然想起,李教授曾经讲过,历史上的仲由,正是为了救孔悝而被剁成肉酱的,后来孔子每每看到肉酱都会想起自己的徒弟仲由,从此便不再吃肉酱了,这么说,这次仲由去濮阳定是凶多吉少了。

想到这里,徐子安连忙回头叫道:“子路兄且慢。”

仲由一勒马,望向徐子安,后者说道:“子路兄不要去濮阳,此去恐怕是有死无生啊。”

仲由一愣,却不问徐子安这话的原由,哈哈一笑道:“我知道此去艰险,但是为人臣者,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拿着人家俸禄就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李壮士,我们后会无期了!”说完便打马前行。

自古英雄惜好汉,徐子安哪里会眼看着仲由前去送死,立即跑上前去,说道:“那我便与你一同前往。”说着也不管仲由是否同意,一跃跳到仲由身后,打马前行。

仲由本是豪爽之人,心中感激,但又怎能作出小儿女之态,当下也默不作声,只管向濮阳方向狂奔。

在马上,仲由粗略的把事情告诉了徐子安,原来这卫国的前任国君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蒯聩,于是把太子蒯聩赶出了卫国,让蒯聩的儿子——自己的孙子姬辄继承了国君之位,但蒯聩却先胁迫卫国的上卿孔悝,又带兵前来攻打自己的亲生儿子,企图夺回国君之位,卫候辄此时已经逃往鲁国,仲由是孔悝的家臣,同时也是孔悝的好友,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便急忙赶来搭救孔悝。

不到两个时辰,二人便来到濮阳城下,这濮阳也是中原名城,虽然只是卫国这等小国的国都,但是由于地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墙也极为高大,占地约有十里方圆,城门宽厚,护城河也是活水引入,兵家上的说法就叫作坚城。

但是此时的濮阳城却是城门紧闭,城墙上站立着大批士卒,一副大敌当前的样子。

仲由跳下马来,对城上喊道:“我是蒲邑大夫仲由,快快打开城门。”

城上闪出一名军官,喊道:“卫候有令,全城戒严,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许进入濮阳城,仲大夫还是请回吧。”

仲由急得直跺脚,喝道:“什么卫候,我们的卫候已经前往鲁国了,城中还有什么卫候。”

军官喝道:“仲大夫不可胡言,我们的新卫候已经正式即位,此时正在王宫之中。”

仲由定睛一看,认出了这个军官的模样,喊道:“你是将军吴起吧,卫候待你一向不薄,你怎么能反叛卫候呢?”

吴起?徐子安心中一震,难道这个看城门的将军就是吴起?就是历史上曾经率领弱国鲁国的军队打败强大的齐国的吴起?就是率领魏国军队打败秦国,夺取秦国河西之地的吴起?就是“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的吴起?就是著有《吴子》一书,与孙武起名,历史上合称“孙吴”的百战名将——吴起?(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