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66章 濮阳之战(十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龙贾愣了许久,忽然一拍大腿,猛然站起,哈哈大笑起来,边笑便说道:“咸。。。咸阳被蒙古攻破了啊,我梁国。。。我梁国重振指日可待了啊,哈哈哈哈。”

帐内众将也纷纷灵醒过来,口中纷纷喊道:“暴秦终于国破了,再也无法威胁我梁国。”

“我梁国从此高枕无忧了啊。”

“暴秦也有今日啊,上天有眼啊。”

。。。。。。

这帐内数十人中,恐怕只有徐子安,信陵君、朱亥和庞绢四人仍然面部严肃。

徐子安心中是什么滋味,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按理来说,徐子安经历这么多风风雨雨都是拜秦所赐,如果不是因为秦军杀害他的兰儿,他本可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逍遥日子。

而他出生入死,历经磨难,也正是为了覆灭秦国,但是现在这一愿望忽然实现的时候,徐子安却有些措手不及,心中一片怅然,对秦国和白起的仇恨也彷佛忽然间烟消云散了。

龙贾大笑罢,向信陵君一抱拳,说道:“多谢君上为我等送来这个天大的喜讯,如此,我军更无后顾之忧,我龙贾保证8日之内必定攻破濮阳城,决不辜负我王厚恩。”

信陵君摆了摆手,说道:“你知道攻破咸阳的蒙古军队有多少吗?”

“不知。”龙贾摇了摇头。

信陵君加重语气说道:“蒙古军7万,不到两个月便攻破咸阳,秦国损失兵力26万,而蒙古军仅仅损失1万余人。”

“啊!!!”

帐内众将齐齐愕然,互相面面相觑起来,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咸阳可是秦国国都啊,必定是倾全国之力进行防守,守备咸阳的也必定是秦军中的精锐,怎会悬殊如此之大呢?

而龙贾则面显尴尬,自己手握重兵,攻打小小的卫国,已经弄得损兵折将,和蒙古军的战绩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不知这信陵君是否是在讽刺自己。

信陵君继续说道:“蒙古军攻破咸阳后,继续追击撤出咸阳的秦军,败退的12万秦军由白起、王翦率领,已经退出函谷关,进入河内郡,依靠关隘防守,而蒙恬率部9万护送秦王,已经进入巴蜀,并在终南狙击蒙古军。”

徐子安听到王翦的名字,一愣,王翦怎会回到秦国,难道谗臣郭开已把他放了的?

只听龙贾说道:“君上的意思是。。。”

信陵君道:“我看蒙古军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秦国。”

龙贾一怔,说道:“何以见得?”

信陵君道:“燕国目前也受到匈奴的攻击,而且这次匈奴完全不象以前那样仅仅烧杀掳掠一番即便离去,而是以攻城为目的,匈奴前军30万,已经一路逼近燕国国都蓟了,据说,燕国有人在匈奴军中也见到蒙古军打扮的人。”

龙贾摇了摇头,说道:“君上是说蒙古军已与匈奴组成联军?”

信陵君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还不止于此,燕北等地的众戎也蠢蠢欲动,赵国代郡已经易手了。”

龙贾沉默了一会,说道:“那君上此来。。。”

信陵君腾然站起,说道:“我军不能再在这里做无用之事,应该即刻前往函谷关,协助秦军共同防守,决不能让蒙古军进入关内,否则我梁国也必岌岌可危。”

龙贾一脸失望,说道:“我王已下令了?”

信陵君从怀里取出青黑色的半枚铜兽,递给了龙贾。

龙贾拿在手中,仔细打量半响,也从怀里取出半枚铜兽,与另一枚合在了一起,这才抬起头来说道:“虎符弥合无误。”

徐子安看到这个场景,只觉得十分眼熟,这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翻版吗?只是这次信陵君的虎符不知是不是真从魏王手中得来的,如果不是,那么,可以说历史虽然已被改变,但还是有许多相通之处啊。

信陵君点点头道:“不错,我王已命我接替龙将军的主将之职,率领梁军赶往函谷关。“

龙贾思索片刻,忽然说道:“我王手令可否一观。”

信陵君道:“事出仓促,我王并无手令带来。”

龙贾双眼一亮,呵呵笑道:“我梁国有律,虎符手令缺一不可,君上没有手令,恕我不能将兵权交与你了。”

徐子安心中暗笑,看来信陵君真是偷来的虎符啊,只不过救的对象不再是赵国,而是秦国,不过如果信陵君能成功,正好可以解除濮阳的危难。而那个龙贾看样子是不肯交出兵权了,不过从他的表情看来,显然不是不相信信陵君,而是不愿交出兵权,也就是不愿放弃濮阳这块已到嘴边的肉了。

信陵君瞪视着龙贾,说道:“军中惯例,从来都是以虎符节制手令,从无以手令节制虎符之理,龙将军何出此言?”

龙贾还是一脸微笑,道:“我眼中只有律法,何来惯例一说,兵者,国之重器,岂可不遵律行事呢?”

信陵君急道:“我梁国的军力能与秦国相比吗?一旦函谷关被破,那我梁国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啊,目前事态紧急,龙将军万万不可延误军机啊。”

龙贾还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说道:“君上何须多言,只要你拿来我王的手令,我龙贾便立即交出兵权,从此地返回大梁也只需5日,君上可遣人速去速回嘛。”

龙贾心里早已算盘妥当,信陵君即使能拿到手令回来,也是十日之后的事情了,自己手握十三万大军,若是十日之内都攻不破这小小的卫国,以后也就没脸再带兵了。

信陵君环视了一下帐内诸将,忽然大声喝道:“朱亥何在!!!”

一直屹立在近前的那个大汉——朱亥,猛然从袖中取出一柄铜锤,一下跃到龙贾身前,极为迅疾的一锤砸下。

除了徐子安以外,在场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因为徐子安早就知道这个典故的反展趋势,所以早已留意到那个朱亥长袖里那个鼓鼓囊囊的铜锤了。

龙贾不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本能的向左一闪,朱亥一锤顿时落空,龙贾急忙侧身一窜,欲躲到众将所坐的矮几之后,正当他跳过矮几的时刻,徐子安轻轻伸出右脚,在龙贾向前伸出的脚上一碰,龙贾猛然重重摔到地上。

身后的朱亥也已赶到,再一次举起铜锤,向趴在地上的龙贾全力砸去,正当此时,徐子安身前坐着的庞绢,突然跃起,一把抱住朱亥的腰部,二人一起滚到地上,扭打成一团。

而其他武将此时也纷纷冲上前来,死死按住朱亥,但是众人却只敢围住信陵君,无人胆敢其冒犯分毫。

龙贾从地上爬了起来,一抹鼻子上流出的鲜血,指着信陵君,歇斯底里般的吼道:“你。。。你敢刺杀我,你敢杀我,好。你好,别以为你是信陵君我就不敢杀你,来人哪,给我将他推出去砍了。”

左右诸将和侍卫茫然的看着龙贾,没人敢先动手。

庞绢走到龙贾跟前说道:“将军息怒,这信陵君是我王的胞弟,不宜杀之,不如先行关押,然后禀报大王。”

龙贾怒视着信陵君,心中琢磨庞绢所言确是有理,虽然自己现在杀了信陵君也无不当之处,但信陵君毕竟是大王的亲弟弟,不行禀报便杀之,大王脸上也是无光,而信陵君在梁国威望极高,自己将凭填许多仇家。

大王生性多疑,若是将信陵君今日之事加以渲染后禀告大王,一个死罪是逃不掉的,这样得罪人的事就推给大王吧。

半响之后,龙贾对庞绢点了点头道:“就依你之言,将他二人关押。”

帐内侍卫将信陵君和朱亥二人带了出去,信陵君转头对龙贾喝道:“龙贾,你误国。”说完大步走出营帐。

徐子安心道:恐怕这个世界,也只有自己和信陵君两个人真正懂得蒙古大军一旦突破函谷关意味着什么,信陵君已经在为对抗蒙古而谋划,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刺杀龙贾,而自己现在却什么都没做,比起信陵君,自己实在是远远不如。

想到这里,徐子安俯身在庞绢耳边,低声说道:“我出去一下。。。”(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