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82章 楚鲁之战(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聚集在一起的鲁军逃兵已有2万有余,远处另有2万多的护军仍然被楚军分割包围,所有弓弩手早已伤亡殆尽,原本6万的鲁军整整损失了四分之一,但这些都不是要命的,最最关键是鲁军的士气已经一落千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战况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而楚军的骑兵和战车正围着鲁军的护军,进行着残酷屠杀,楚军步兵已经冲过鲁军原先战阵的中间地带,追击着逃跑的鲁军。

由于奔跑的速度有快有慢,加上鲁军败迹已非常明显,楚军的队形再也没有先前的严整,长长的队伍分成了十几拨,有先有后的冲着,有的已经冲到鲁军的前面,有的却距离前队一里开外。

徐子安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楚军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鲁军的阵形一旦被骑兵和战车冲乱,应该由后续的楚军步兵完成聚歼,楚军骑兵战车就该腾出手来,追击逃逸的鲁兵。

但是楚军为了避免损失,改由骑兵和战车完成围歼,步兵担任追击任务,而失去速度优势的骑兵和战车围歼鲁兵必定要花费大量时间,步兵追击逃兵需要的时间更多,这是舍优逐劣的做法,不过这却给了鲁兵一个机会。

鲁兵聚合起来的逃兵也是一团糟,阳虎被困在护军中无法指挥,偏将军们也早不见了踪影,所以士兵们不再理会谁是校尉,谁是小校,哪个人能给他们生的希望,他们就听谁的命令,这一点,徐子安和墨翟做到了。

追过来的一千多楚军骑兵已被杀的所剩无几,还活着的见势不妙,都退了回去,乘此机会,徐子安伸出长剑,指了指适才冲杀十分勇敢的几名士兵喝道:“你。那个脱掉甲胄的。你。还有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虞烩。”

“我叫水智,将军有何吩咐?”

“小校魏勃。”

“我没有名字,别人都叫我鲁叔。”

徐子安点点头,随即喊道:“虞烩、水智、鲁叔、魏勃,你等四人暂代校尉之职,听我调遣。”

四个人面面相觑,其中水智一拱手,说道:“李将军是卫国的将军,并不是我鲁国的将军,这委任校尉之事,恐怕。。。”

徐子安环视了一周,大声吼道:“鲁国将士们,我是卫国的将军不错,但楚国是卫鲁两国共同的敌人,只有打败楚军我等才能活命,我李子仲,能打败梁国,也必能打败楚军!”

徐子安的最后一句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充满了必胜的自信,他就是要用自己的信心来激励所有的鲁军,要用自己的信念来感染所有的鲁军。

鲁军听到此言,齐齐为之一振,纷纷叫嚷道:

“李将军,我们听你的。”

“俺兄弟还在前面,只要能救他们,你怎么说,俺就怎么做。”

“将军,你下令吧。”

。。。。。。

虞烩、水智、鲁叔、魏勃四人也一扬手中的武器,齐声道:“将军,下令吧。”

徐子安跳下马来,从旁边地上捡起一面沾满灰尘的大旗,猛然撕成五片,用长剑将旗杆也劈成五段,将撕下的旗布绑在断杆之上,一一插在四人背后,也给墨翟身后插上一杆,说道:“你等五人各率4000士卒,看我将旗行事。”同时低声交代了几句。

“诺!”

徐子安从旁边一名幸存的弓弩手手里取过一把硬弓和箭囊,复又翻上战马,大声吼道:“所有人听着,旗行人随,旗停人止,胆敢有谁不听将令,临阵脱逃者,恕我箭下无情。”

徐子安一挺身,弯弓搭箭,连发三箭,射向空中飞过的一排大雁,瞬间便有三只大雁应声坠落,周围鲁军齐齐发出一声惊叹,能射下大雁的人就可称为神箭手了,还从没听说过谁能连发连中的啊,在这个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所有人对徐子安又多了几成信心。

虞烩和水智二人奔向后队收拾散乱的士卒,而鲁叔、魏勃二人则分赴左右,不多时,2万余鲁军重新列成的四个大方阵,而楚军步兵追至四百米之外了。

徐子安下令向树林方向撤退,身旁的传令兵把将旗向回一摇,四个巨大的方阵跟着四名临时的校尉身上的旗子迅速撤退。

鲁军变换队形后,楚兵已经和虞烩率领的鲁军尾部接触上了,但是大家都是步行,谁也不比谁快多少,所以鲁兵后队一个劲的狂跑,并没有受到损失。

跑了没有多长时间,鲁军的将旗又摇动了,水智知道这是给自己下的令,一提长戟,大吼着向回杀去。

楚军正追到兴头上,忽从右路杀来一军,楚军慌忙接仗,双方又厮杀起来。

但鲁军显然不愿久战,不多时,又向回退去,对于楚军而言,这算是又一胜利了,一个个得意忘形的怪叫着,继续追杀。

但是鲁军每向回跑出里许,便会另有一支部队冲来,或是从左路,或是从右路,厮杀一阵后又即刻向回奔逃。

这样六七次后,楚军由最初的骄狂,渐渐显得疲惫起来,奔跑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而鲁军的四支部队不断轮换厮杀,体力上恢复了不少,而更关键的是,鲁军士兵对敌人的恐惧也慢慢消失,厮杀起来变得得心应手。

徐子安知道时机已到,一道将令传下,虞烩、水智、鲁叔、魏勃率领的四支鲁军不再回身杀敌,而是径直向树林方向跑去。楚军见此,以为鲁军开始抵挡不住了,再次提起了气力,继续追去。

四支鲁军从树林旁边通过,楚军紧紧相随,正当楚军断断续续刚通过的时刻,忽然从茂密的树林中窜出一支鲁军,截断了楚军的后路,带队之将正是墨翟。

原来徐子安用四支鲁军拖住楚军的时候,墨翟已经率领4000余鲁军先行隐藏在树林之中,当楚军通过大部后,忽然杀出。

四支鲁军见机,立即回身冲来,不多时便将4万余楚军包围起来。

而徐子安却不再冲杀,而是站在战团之外,不断用弓箭射杀服饰与众不同的楚军军官。一连射死了二十七名军官,满满的一袋箭囊此时已经空空如也,徐子安只得重新换上一袋箭囊。

楚国的军制并不象后来战国之后各代的兵制那么严整,各级军官并不是一层层的隶属关系,而是根据士卒的家族所在的村、里、屯、邑等等分的,同一地方来的士兵分在一起,由地位较高的人任伍长、卒长、吏长等等,用以约束士卒,但真正指挥作战的却是通侯、执珪等,虽是爵位,也相当于其它国家的校尉等职。

这些通侯和执珪,穿着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头戴玉梳面纹冠,身着细密精致的亮甲,里衬是红色对风花边锦衣,极为醒目,想认不出都难,但他们这样华丽的服饰却惹来了杀身之祸。

失去了大量的指挥员,包围圈中的楚军渐渐变得混乱起来,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也没有集中兵力攻击鲁军一点,而是盲目的向四周乱冲起来,加上适才一直追击鲁军,体力消耗极大,所以士卒们在此剧斗中,损失非常大。

但这楚国地处长江中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等地),自古便是民风彪悍之地,所以楚军的战斗力非常之高,而此刻的包围圈中,楚军的人数又是鲁军的2倍,所以虽然被鲁军团团围困、混乱不堪,却也给鲁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鲁军和楚军现在是殊死相搏,一方是拼命的将对手紧紧围住,而另一方却是拼命的想突围,一个椭圆形的锋面上,双方士卒一片一片的倒下,而后面的人踩在同伴的尸体上继续厮杀,远远望去,整个圆圈四周被染成一道触目惊心的血红色。

楚兵越战越是疲惫,越战越是混乱。

但鲁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大多是百姓和奴隶,还从未经历过如此血腥的场面——同伴血肉模糊的尸体,遍地的残肢断臂,临时者发出的惨叫声,受伤者发出的哀嚎声。如同地域一般的场景,强烈的刺激着他们,有些人渐渐生出恐惧,向后奔逃起来。

徐子安手下却不容情,凡是敢于逃跑的鲁兵,刚一脱离战场,便被一一被射杀当场。

正在这时,远处楚军的骑兵和战车,忽然舍弃被围的鲁军,向这边急驰而来。。。(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