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长山模式(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山县才是陈志国这次专题调研的最重要目的地。这个山区县原本是西川省有名的贫困县,虽然出产优质茶叶,以长山毛尖闻名全国,但优质茶林的面积很小,不能形成有规模的茶叶经济。全县百分之九十的面积都是山区,旱涝灾害多,基础设施差,粮食产量低,人均收入少,经济上十分落后,被称为唐州经济的盲肠。

可就是这样一个县,连续八年以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发展,不仅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还成为唐州市最具发展活力和最强发展后劲的地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样令人称奇的是,这样一个以绿色产业促进全县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却从未得到过唐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从未得到过任何宣传和表彰,县委书记也已十年没有挪过窝。

陈志国第一次关注长山县,是在市政协的座谈会上。当时,长山县的政协主席就专门作了一个名为“绿色生产力是发展的正道”的发言,提出了长山模式的概念。其中,长山经济发展的许多内容,让陈志国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促使他下决心来总结长山经验的,则是在市发改委主任的公开竞聘大会上。那一天,在长山县县长刘峰作政见阐述前,刘峰先作了一个说明,公开在会上赞颂了长山县委书记柳大伟的政绩观。严格地说,刘峰这样的做法是有点违反公开竞聘的会议规则的,明眼人也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故意的安排。果然,陈志国注意到,一听到柳大伟的名字,坐在旁边的张曙光脸色立马就变得铁青,在打分时也失控地打出了一个最低分。这倒让陈志国更加印象深刻了。也就在那个时刻,陈志国下定了亲自到长山调研的决心。

第二天,组织部长钟明莉给他汇报公开竞聘工作,陈志国有心无意地故意提起长山县委书记柳大伟,问柳大伟是不是资格最老的一批县委书记。钟明莉立刻明白了陈志国的意思,直接告诉他说,这都要归功于张曙光。(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