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回 南来一骑惊雷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吴三桂气得捶胸捣足,一时怒火攻心,旧疾引起咳喘,立时伏倒在案上。众人赶紧上来扶住,将他送回卧室传来三名大夫号脉问诊。

大夫请了脉,出来外厅各自梳理见识得出一致病历。于是写了方子吩咐如何如何服用,千万叮嘱:“切切提醒着周王不可动怒呀。”

看来还是动怒引发的旧疾。陈氏早在外头候着。只等大夫出来一问,几步走入内室进到卧房,看见吴三桂正躺在床上闭目休息。

陈氏立在床边不敢作声。少时直到吴三桂睁眼瞧着她立在那里,才命她靠近坐下。

“你既然来了,何不叫醒我?”吴三反倒埋怨她。

“妾身想看着老爷好好休息的样子。”陈氏弯腰去给他盖了盖被子。

“这是什么时节,还盖着严严实实的做什么。”吴三桂话虽这么说,但他丝毫感觉不到是盛夏时候的天气。

“您不是生病了吗,这几天时晴时雨的,气候湿润,老爷还常要出去练兵场……”陈氏没有再说,只是仍旧将被子盖在吴三桂身上。

“还是你好!只要你在,我一颗心也就平静了许多。不管是在哪,都不及有你在身边的时候。”吴三桂伸出手来去握住陈氏的手来回的抚摸。

“老爷,若不是孩子还小,我就常来陪着您了。”陈氏这话只是个托辞,吴三桂常出入的地方,岂是一个女流可以随出随进的。

“有你这份心就好了。”

说着话,药已经煎好了。来人递给陈氏便退身出去了。陈氏端着药吹了又吹尝了又尝。

“好了,我也不怕苦也不怕烫,我也不是三岁的孩子,给我吧。”吴三桂反倒急着要喝药。

当然,吴三桂这话并不是埋怨她,而是一种玩笑,或者像普通人家夫妻的打情骂俏。

吴三桂喝完了药,躺着注视着陈氏的模样,越发显得有女人味。伸手示意叫她俯身下去要好好看一看。吴三桂每当摸着那一张美丽的脸,总会想起初识得时候。

“每次看着你,总也看不够似的。”吴三桂将手顺着脸颊往下划。

“老爷……”陈氏似乎又意识到他内心的想法。

“难得我有这样一个空闲,你上来陪陪我吧。”吴三桂抓着她右手的四个手指说道。

“老爷,现在才是中午呢……”陈氏提醒道。

“跟时间有什么关系……”吴三桂不在乎时间,不在乎地点,只要对了感觉就行。

“那我去吩咐吩咐……”

陈氏起身走至门口,吩咐随行的丫头在门外守着。转身回来床前,放下床帘,转身背对着吴三桂慢慢地脱下了衣裳。

“还是像当年的模样。”吴三桂瞧着她的身段,叫她正面对着自己。

陈氏羞着脸,拉开被子却趴在吴三桂身上,感受着来自熟悉男人的气息。吴三桂睁着双眼只等她来主动,陈氏也心有所受不急不慢坐起身来主动进犯,直伺候得吴三桂神魂颠倒忘掉俗世之扰。

次日,吴三桂身体虽有微恙却召集文武将领议事,主要商讨南线战事之事。

“周王,我以为,衡州以北已无顾虑,眼下江南一线吃紧,不如围魏救赵。”夏国相禀道。

吴三桂咳嗽了两声,因问道:“如何个围魏救赵?”

“周王,耿精忠既然投降清廷,清廷必然以为得势,所谓骄兵必败,我们只要固守一时避其锐气,然后在北方战场以重兵向东北进兵。如此一来,清廷必以为我们要派兵防守南线,却出其不意在北线扩大战事。北线急进,距离京城很近,清廷必然回兵防守。”夏国相洋洋洒洒解说道。

吴三桂听完,只“嗯”了一句,又问别的文臣武将有何高见。

胡国柱首先就站出来提出不一样的意见。

“周王,我认为不妥。”胡国柱向来心中与夏国相不卯,总不服他。

吴三桂也知道他二人素来如此,因此也不觉为奇。“胡将军说说你的高见!”

胡国柱以为吴三桂正是急切盼他献出良策,因此斜眼瞧了一眼夏国相。他上前禀道:“周王,围魏救赵实在冒险。江南一线不像西北山区有各处要塞关卡险要可守。一旦清廷派出重兵,吴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抵御是不行的。”

说及此处,胡国柱故意停了停。吴三桂却问道他:“你这也不是什么计策呀?我要的是策略。”

胡国柱忙上前说道:“周王,我认为当前应该在衡州一线严防死守,而应率重兵增援江南战线。”

胡国柱说得信心满满铿锵有力。

吴三桂心中早有自己的主见,并不会因为他二人各执己见信谁的建议。他倒是认为胡国柱说的北线转攻为守是对的,但南线要重兵增援防守也不至于此。

“诸位啊,广开言路方能集思广益无所遗漏,我想再问问有没有别的意见建议了?”吴三桂看着下边文武,等候发言。

那文武大臣也是各有党羽,各站一派。胡国柱与夏国相二位大将军在殿下言语相左,大人向来也都知道,因此不敢煽风点火自讨没趣,都只是左右逢源。所以吴三桂也没听明白他们议论什么。

那马宝也不当殿发表看法,也不想开罪一方。因此退了殿私下去向吴三桂请安。

“怎么,在殿堂之上你还有话不敢说?”吴三桂开门见山问他。

马宝嘿嘿一笑,回道:“周王,胡夏二人将军皆是我们的栋梁之才,是中流砥柱,我不想因为说话得罪了谁,破坏了我们的和谐团结的氛围,因此来见周王发表我的一点个人看法。”

吴三桂哈哈笑了,指一个位置叫他坐下来说。马宝再三拒绝,一次斜谦着坐了,回道:“我认为,清廷的兵力也所剩无几,要不然这衡州一战必定十分惨烈。”

“哦?何以见得?”吴三桂问。

“衡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想必清廷是知道的。可是清廷没有增援衡州,就连江南一线也没见有多少兵力。衡州不重要,可是江南沿线不能不够重要吧。衡州紧邻湘江,现在清廷就在对岸驻守,据观察并没有就够的兵力可以提供反击的能力。因此我说清廷气数已尽,是指日可待的事。”马宝说得吴三桂心中倒是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