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市委副秘书长的心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市委副秘书长的心事

十月的东川市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雨的洗礼,街道处处都湿漉漉的,这场雨一下就是半个月,让人心惊胆寒。七月的那场大雨导致了严重洪水,冲垮了川江的大堤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大家都不知道刚刚加固的大堤能不能抵御新一轮大雨的袭击。

一大早上,东川市委副秘书长冯天明仍然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中川区团结路8号的市委大院一号楼四层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把热水打好了,冯天明拿出一包今年的明前龙井泡了一杯茶,端着茶杯凝望着窗外出神。

进城工作八年了,对中川区他再熟悉不过了。八年前,刚满三十五周岁的他从香洲县长任上调到中川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这个任命在当时的东川市甚至全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三十五岁的区长在全省都不多见,全市上下纷纷议论,冯天明应该是重点培养对象,前途一片光明。干上一届的区长,接个书记肯定是顺理成章的,中川区的书记历来都是市委常委的当然人选,成为副厅级的省管干部指日可待。对于这种说法,就连冯天明自己都暗暗高兴,干上这一行,谁不想天天进步啊。

可是五年的区长干下来,书记也到点退到市人大了,眼看着要接书记了,省委却从声称空降了一个市委常委兼任中川区委书记,真让人不是滋味。就在新书记上任不久,市委就对冯天明的职务进行了调整,任市委副秘书长,保障市委副书记江志国的工作。这与冯天明自我定位有着很大的落差,他心里真是好不郁闷。

郁闷归郁闷,工作还是要干的,冯天明这个人就是心态好。志国副书记也是省委空降干部,来东川工作之前是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当时,志国副书记来东川工作的时候,市里就在议论,他肯定是来过度的,一定是奔着市长去的。想到这些因素,冯天明还是感到很快慰,觉得自己的政治生命还是很多奔头。

说起冯天明的仕途经历,的确一路都是重点培养对象。当年二十五岁的他,从清华硕士毕业就主动要求回家乡基层工作,结果校领导亲自送他到东川市委组织部报道。东川在属于欠发达地区,好不容易来了个博士,市委当然特别重视,市委组织部专门开会研究,决定派他到香洲县下面的水洲镇担任副镇长,级别定为副科级。

水洲镇是香洲县下属的一个工业镇,冯天明只当了两年副镇长,就被破格提拔到东川团市委任副书记,二十七岁的冯天明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副处级不到两年,因为当时的团市委书记上调到团省委任职,冯天明就顺理成章的接了团市委书记。就在冯天明三十二岁那年,东川市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香洲窝案”,时任香洲县委书记、县长等六名县领导全部落马,市里下决心整顿香洲吏治,已经在团市委书记任上干了两年多的冯天明再次进入了市委的视野,一纸调令,冯天明就又回到了他的家乡也是他仕途的起点香洲县,不过,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副科级干部成长为一个正处级干部,回到香洲任职县委副书记、县长。三年的县长经历让冯天明视野更加开阔了,以至于就算后来到中川区任区长也是得心应手,成绩卓著。

一路走来,冯天明都很顺利,这样一个从仕途起点就备受瞩目,每两三年就有进步,创造了全市干部任职年龄一个有一个纪录的人,怎能不对自己以后的道路怀有憧憬呢?三十五岁之前的快速晋升跟三十五岁之后的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这怎能不让冯天明忧心忡忡呢?一个市委副秘书长怎能满足冯天明呢?

在冯天明心中,曾经有个大大的梦想,他当年清华硕士毕业,放着北京的国有企业不去,偏偏跑回家乡当个基层干部,就是想能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他常常暗自思索,论能力,自己好歹也是个省部级干部的材料。

冯天明漫不经心的翻看着桌子上的材料,感到索然无味,这几天省委在开党代会,市里的很多领导都到省城开会去了,志国副书记当然也去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领导到省城参会都只带贴身秘书了,秘书长再也不用鞍前马后了,对于他这个保障副书记工作的副秘书长来说,倒是轻松了不少,办公厅也没有安排他其他的分工,所以这几天他就是看看简报和文稿。

这时办公桌上的那部红色电话突然响了,这部电话是内部保密电话,只有少数人有这部话机,也只有少数事情需要通过这部话机来说,所以冯天明第一时间很警觉的拿起电话就接听。

“喂,是天明秘书长吗?我是纪委陈祖清啊。”来电话的人是陈祖清,市纪委常务副书记。

“祖清书记你好,有什么保密的事情要给我传达呀?”冯天明打趣的问道。

“我们接到实名举报举报,中川区副区长胡福才和水利局局长周成在主持川江大堤建设工程中涉嫌重大经济犯罪,导致大堤建设标准降低,造成了七月的决堤事故。”

听到这里,冯天明心里咯噔一下,他下意识里觉得,该来的还是来了。

“市纪委准备怎么办?”冯天明迅速平复了心情,警惕的问道。

“我们觉得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不仅涉及到市管领导干部而且还牵扯到决堤的事情,必须要向志国书记汇报,请他来做定夺。”陈祖清说的很严肃,冯天明听得也很认真。

“祖清同志,请你赶紧派人把相关材料给我送过来,我看了之后再向志国书记具体汇报。”“好的。”

市纪委书记朱克海今年年初突然中风进了医院,至今仍在省城看病,市委决定由志国副书记代管省纪委工作,所以,陈祖清才打电话给冯天明。

放下电话不到十分钟,省纪委就把举报材料送到了冯天明的办公室。看到这份举报材料,他感觉有点沉重。递交这份举报材料的正是中川区水利局副局长黄亮,曾经是冯天明在中川区长任上的跟班秘书。

当年,冯天明从中川区长调任市委副秘书长,黄亮没有跟他一起到市委工作,而是按照他个人的意愿安排到中川区水利局担任党组成员、副局长,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因为黄亮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在水利方面是行家。几年前,在清华校友聚会上,刚从大学毕业不久,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黄亮认识了冯天明,这个小伙子让冯天明好不喜欢。为人正直,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这让冯天明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不久,黄亮就被调到中川区政府办公室工作,成为冯天明的秘书,多年的相处让他们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这封举报信,其实冯天明不用看都知道什么内容,因为就在决堤事故发生后不久,黄亮就找过冯天明,将大堤建设中的猫腻跟他和盘托出。当时,冯天明就劝过黄亮,叫他不要轻举妄动,可是时间仅仅过了两个多月,黄亮还是忍不住写了这封举报信。虽然黄亮没有听冯天明的劝告,但是此时的冯天明还是觉得非常欣慰,因为他没看错人,黄亮确实正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尽管对举报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冯天明还是一字一句的看完了举报信,短短的三页纸,却触目惊心。中川区为建设大堤工程投入0个亿的资金,可是建设只花了10个亿,一半以上的建设资金被私分和挪用。这件事情如果属实,已经可以令举国震动了,千里之堤不是溃于蚁穴,而是被这帮硕鼠们掏的一干二净。

想到这里,冯天明马上拿起电话,拨通了志国书记的秘书刘杰的电话。

“小刘啊,我是冯天明,志国书记上午的会议什么时候结束啊,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领导汇报。”

“报告秘书长,今天上午的会议暂时休会了,志国书记正在休息,要不要把电话给您拿过去?”

“好的,谢谢。”

没过一会,电话里传来了江志国的声音,“天明啊,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啊?”

“报告志国书记,市纪委接到实名举报中川区川江大堤建设中存在严重腐败问题,举报信在我这里,您看怎么办?”冯天明问的很急切。

“…………”

电话那头突然没声音了,冯天明感到了一丝异样,但是他仍旧不敢做声,他知道,志国书记现在正在思考这件事,他只能等待领导的回答。

“天明啊,事情我知道了,今天省委党代会就要闭幕了,刚刚进行了选举,现在是特殊时期,你先不要慌张,等我回来再说。”江志国沉思了良久,给出了回答。

“好的,请志国书记注意身体,再见。”冯天明放下电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