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生离死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五生离死别

徐春莲渡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日子。她和左团长夫妻恩爱,她敬重丈夫是个血性男儿,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打鬼子,丈夫绝不含糊。因此,她每天都尽心尽意的伺候着丈夫。她变着法儿做出可口的饭菜,看到丈夫大口大口的享受着她做好的饭菜,她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吃呀,你怎么不吃?”左团长停住了筷子问。

“看着你吃得精精有味,我这心里呀,就饱了。”

“哈哈哈。。。看你说的,来,咱俩一块儿吃。”说着,他拉过她来,朝着她的碗里夹了一大把菜,逼着她吃下去。

她刚刚吃了两口,一阵恶心涌上来,她连忙捂住嘴,往门外跑去。

“你怎么啦?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他看到妻子在不停地呕吐,关切地问。

春莲粉红着脸,低下头,呐呐地说着“没这么快呀,或许是着了凉...”

妻子的呕吐越来越厉害,饭也很少吃。人也开始消瘦,脸儿黄黄的。

左团长急了,他找来军医叫他好好给春莲瞧瞧。

军医是个男医师,他左瞧右瞧弄不明白团长夫人哪儿有毛病。

就在这个时候,小姨子冬梅恰巧过来看望姐姐。她吃吃一笑,拉着姐夫悄悄地说道“姐夫,别叫军医瞧啦,我姐呀。。。

她这是有喜啦。。。”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左团长惊喜万分。

“你傻呀,姐姐都怀孕了,你这个做姐夫的真粗心。”冬梅数落着姐夫。

“哈哈哈。。。我有儿子啦,我有儿子啦!哈哈哈。。。。”左团长像个小孩似的大叫起来。

果真,年底,徐春莲给左团长生下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左团长欣喜得抱着妻子一连转了十几个圈。

左团长给儿子取名左戎,希望儿子长大之后也像他一样戎马一生,报效国家。

左团长中年得子,自然格外疼爱。他常常抱着儿子,逗他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用嘴去亲儿子。

“哟,你当心!你那硬扎扎的胡子扎疼了儿子。”妻子心疼地提醒他。

“哈哈哈哈。。。。”左团长开心地大笑,这是他最快活的时候。

不知不觉之间,左团长的儿子小戎已经一岁了。他能够开口叫爸爸、妈妈了。乐得左团长一天到晚笑嘻嘻的。

这段时间里,日军没有再向新墙河发动进攻。老乡们得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被日军烧掉的房屋很快地修复。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和与安详。

这一年庄稼长势格外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徐老汉田里的水稻黄灿灿一大片。老汉心里格外开心,他每天都要到田边看上好几回。

“今年呀,多亏了女婿派人来帮忙,看今年水稻这长势要比往年多收二成。”

水稻收获了,徐老汉的禾场里堆满了稻谷。今年,有女婿帮忙,老汉自己没怎么动手,那些水稻就全都收割完毕了。

老汉眼看着小外孙一天天长大,心里那个乐和劲呀就别提啦。

新年刚过,一家人乐呵呵地在一块儿过了一个大年。就在这个时候,覃师长发布了命令:做好准备,立即开拔!

整个五十二军都要往株洲开拔。上峰限令三日之后,部队出发。

徐老汉心里空落落的。他早就预料到军人四海为家,早晚有这一天。

眼下,女儿肚子里又怀上了。他心里暗暗地替女儿担忧,女婿就要走了,如今,兵荒马乱的,军人就得服从命令。女儿不能随军,丢下孤儿寡母的,万一日本鬼子再杀过来,可怎么办?

徐春莲百般难舍。夜里,她睁大眼睛睡在丈夫身边,她怎么都睡不着。

“你们就要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还有肚子里的他怎么办?”她用力地抓紧丈夫的手,朝自己肚子上摸。

“嗯,真是难为你母子啦,可是,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说走就得走,一刻都不能够耽搁。。。”

“振华,你就不能够带上我们母子么?”她温柔地贴近了丈夫问。

“春莲,你也知道,军人成天打仗,随时都可能牺牲,要是带上你们母子,叫我怎能够放心。”丈夫轻轻地抚摸着妻子。”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只是。。。”

左团长拥抱着妻子,深情地吻了吻,他明白,这一分离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

“春莲,我走时会把身边所有的钱统统留下,够你们母子生活一阵子的。只是,苦了你。”

“嗯,肚子里的孩子你得给他取一个名字,免得到时候抓瞎。”

左团长心里万分不舍,他沉吟了一下说道“要是生个男孩,就叫他‘胜利’吧,抗战胜利嘛。要是生下个女孩就叫她‘左萍’,抗战胜利了,天下太平!”

“好,这俩名字好!”徐春莲幸福地依偎在丈夫怀里。她仿佛看见抗战就要胜利了。

左团长率领着队伍出发了。他绕过那座石拱桥,回头依恋地望了望,然后毅然地踏上了征程。

徐春莲站立在石拱桥边默默地送走了丈夫,看着丈夫消失在远处,她不由得滴落下两行泪水。

却说岳州城失陷之后,一帮汉奸们为虎作伥,很快就在岳州城里建立起维持会。

县维持会长费竹如领着手下的喽罗们挨个儿的在岳州县全境建立起大大小小好几十个维持会。仅仅县城周边地区就建立起维持会八个。这些维持会长们受命于伪县政府,专门为每一个居民登记,办理良民证。平日里维持会还负责拉伕派工,摊派钱粮,以维护日军的后勤和钱粮供应。他们是日本人的爪牙,也是日本人在中国的代理人。

靠了这一帮日本的走狗,日本鬼子得以在岳州城里安享太平,作威作福。

日军的势力范围限于新墙河为界。新墙河北岸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各乡镇都建立起了日本维持会。日本人将岳州县划入湖北省管辖。

新墙河南岸是国民党的天下,仍旧实行保甲制。由国民党岳州县政府统辖。至于新墙河两岸交界之处,各有渗透,双方互相争夺,谁都无法长久的控制这些区域。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个只有四五十万人口的岳州县,以新墙河为界划河而治。恰好新墙河成为岳州县的中心线。抗战时期,岳州沦陷七年,一直保持着这种划河为治的情形。(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