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声东击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二声东击西

自19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日军两年之内没有向长沙发动战争。一方面为了巩固武汉大本营,另一方面日本也在对国民党政权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政略、战略双管齐下的策略。

1940年11月中旬,日本御前会议进一步制定了《对中国事变处理纲要》。明确提出“除继续进行军事行动外,应尽政略和战略的所有手段,如进一步断绝英美的援蒋行动,调整日苏邦交等,竭力摧毁重庆政权的抗战意志,以图迅速使其屈服。”

1941年月,日本与苏联订立中立条约,6月,苏德战争爆发。这两个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日军的后顾之忧。

日军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放胆实行其向南洋扩张的计划。加之日本自1940年冬季开始谋求调整改善日美关系以来,一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谈判渐渐陷入僵局,也从反面刺激了日本孤注一掷,下决心南进,不惜与英美一战的决心。

于是,日本决定逐年从中国战场抽出兵力,准备1941年

从原来的在华七十多万军队中抽调7千,194年抽调十万,用于南方作战。其中,准备从驻武汉的第十一军中抽调第四师团、第六师团、第三十三师团,共三个师团的兵力。

在驻华兵力减少的情况之下,日本大本营为了防止中国军队乘转兵之机进行反攻,决定采取以进为退,先发制人的策略。

日军自1941年4月,日军任命原大本营陆军部次长阿南惟矶中将担任第九军司令官。

准备实施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准备工作。制定出以长沙为主攻目标的作战构想,阿南惟矶吸取前任冈村宁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由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面进攻,兵力过于分散,未能达到预期作战效果的教训,决定集中兵力,在湘北方面形成绝对优势。

自8月中旬开始,阿南惟矶指挥第三、第四师团,第十三师团之第一一六联队,第十八独立混成旅的个大队,由鄂中方面,第三十三师团之第二一四、二一五联队,由武汉方面逐渐向岳阳一线集中;第十四独立混成旅团的个大队,由赣北方面,第四十师团由鄂南方面,逐渐向湖南临湘、岳阳一带集中;第六师团逐渐向忠防、桃林、西塘一线移动;独立炮兵两个联队、独立工兵两个联队,由武汉向临湘、岳阳一带集中。同时,日海军陆战队兵舰0余艘、汽艇00余艘,亦由长江向洞庭湖集中;并预备让驻武汉的飞机180架参战。

第九战区自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对日军的继续进攻曾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司令长官薛岳沉迷于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按照他的统计,那次战役国军伤亡四万余人。他估计日军伤亡三万人,日军始终没有攻占长沙,不敢钻入他布好的口袋阵,避免了被围歼的危险。因此,长沙保卫战是国军取得了胜利。

有了第一次的胜利,薛岳信心满满,他仍然坚持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的战略部署。沿用原方案,从赣西、鄂南、湘北三个方向防备日军的进攻。

薛岳的部署是:湘北兵力以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部之欧震的第四军守新墙河正面;杨汉域第二十军守杨林街、港口到通城;孙渡第五十八军守黄岸市、九岭、上塔市;陈沛第三十七军守汨罗江;第六战区支援部队傅仲芳第九十九军防守湘江沿岸。

1941年9月7日,第二次长沙之战正式打响。日军首先从湘北地区岳阳、临湘两县交界的大云山开始攻击。其意只是为了掩盖其秘密集中军队,攻打长沙的真实战略意图。起到吸引国军主力防守,然后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一举突破新墙河防线。

日军以第六师团的个联队,分别由临湘境内的忠防、桃林,和岳阳境内的西塘向大云山地区进犯。

大云山地区处在临湘、岳阳交界处。山势高峻,地形险要,海拔960余米,是新墙河的发源地之一。

第四军在大云山驻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加上王剪波的第七纵队游击队,这里共有兵力将近一个团。

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日军多次猛烈的进攻。王剪波带领着自己的游击队在大云山上配合杨森防守。他的部队武器虽然不及杨森的正规军,可是,在这次的战斗中,打得特别出色。

日军集中两个联队5000余人合围大云山,守军杨森的部队遭到重大伤亡,阵地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日军的十几架飞机突然飞临国军头顶,一阵又一阵的狂轰滥炸。

“奶奶的,小鬼子,有种的下来真刀真枪干!隔空扔炸弹算什么本事。”王剪波游击队里的一名小队长王三毛骂道。

骂声刚落,几架敌机狂傲地俯冲下来。

“轰隆隆!”阵地上掀起巨大的气浪,许多战壕被夷为平地。阵地上横七竖八地倒下一片尸体。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巧落在王三毛的阵地上。硝烟散处,王三毛倒在血泊里。他浑身是血,脑袋被炸弹削去大半边。

“狗娘养的!老子叫你狂!”王剪波两眼血红,他大吼一声“快,机枪!”说着,他一把从机枪手的手里夺过轻机枪,对准刚刚俯冲过来的一架敌机哒哒哒就是一梭子打过去。

“好,打得好!”李阔海在一旁大声喝叫。

就在这时,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那架敌机突然拖着长长的黑烟,发出一阵怪叫,朝着山凹里斜栽下去。轰隆一声巨响,飞机撞在了山脚下。顿时,浓烟滚滚。敌机彻底报销了。

“哈哈哈......你也有今天!”李阔海高兴得手舞足蹈。

“呵呵呵!打得好!真解气!”阵地上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日军的攻势暂时停止,阵地上一片沉寂。

第二天,日军集中兵力佯攻杨森的阵地。负责守卫新墙河正面阵地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未能觉察出日军的战略意图。他一直认为大云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这里,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展开。

杨森决定固守大云山。他即命令布防于新墙河一线的第四军之第五十九师,汨罗江一线的第三十七军之第六十师,和处于鄂南的第五十八军之新十师急驰大云山地区参加战斗。

10日,日军第四十师团接替第六师团继续围攻大云山。

经过数日战斗,双方互有伤亡,日军亦未取得重大进展。

9月10日之后,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鉴于战场动态,又认为日军只是小规模进攻。乃命令第五十九师、第六十师和新十师个师向大云山周围地区的日军发起进攻。

1日,又命令第四军之第一0二师主力和第五十八军之新十一师由原来防区赶赴大云山参战。此后两天,第九战区五个师合力压缩包围,将敌第四十师团之重山支队围困于岳阳甘田及其附近的马嘶塅、团山坡一带,并与前来救援重山支队的敌第三十四师团之荒木支队发生激战。为了解救被围困的日军,日军再次出动飞机救援。日军飞机低空飞行,朝着国军阵地投炸弹。

王剪波、黎自格率领的游击队,也在大云山地区利用有利地形和日军周旋。他们迂回到日军背后,实行侧击,伏击那些辎重部队,给敌人造成不小的麻烦。

15日,日军整体部署已经完成。新墙河北岸的日军开始在新墙河上架设浮桥。据此,杨森认为日军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乃一面向第九战区司令部急报,同时,决定最后歼灭被围困在大云山的日军之后,再迅速回防新墙河。因此,他命令第四军军长欧震和第五十八军军长孙渡抵近战场直接指挥,各师师长亲自督战,于17日拂晓发起最后总攻,务期一举歼灭大云山、甘田一带的日军。

杨森计划虽好,可是,他却没有洞察日军的真实战略意图。就在他确定的17日发动总攻的前几个小时,日军突然改变作战方向,朝着新墙河迅速挺进,抢占新墙河沿线各渡口。

杨森指挥的大云山五个师,不仅没有实现歼敌目的,反而耽误了回防阻击日军南犯的战机。

战场上出现了一幕怪现象:日军在前面迅速突进,猛攻新墙河防线,杨森的部队跟在日军屁股后面紧紧地追击。企图超越日军回防新墙河阵地。日军的进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以致杨森的部队怎么追都追赶不上。

由于先前杨森前不久已经抽掉了防守新墙河一线的主力部队,集中在大云山附近围困日军。新墙河一线的防守已经十分薄弱,日军摆出在大云山地区决战的态势,虚晃一枪,大部队直插新墙河。

18日拂晓,日军集中0门各种火炮,在新墙河畔杨林街以西0公里的地带,猛力轰击国军阵地。日军45个步兵大队在飞机,装甲车的掩护下同时出击。担任新墙河守卫的仅有九十师和一0二师的部分兵力。日军集中各种火炮和兵力攻击第一0二师阵地,日军使用空降兵突袭一0二师师部。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不到两个小时,新墙河防线被日军全面突破。

日军轻易突破新墙河防线之后,沿着铁路线两侧向汨罗江一线急进,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日军故伎重演,又在南洞庭湖进入湘江的重要军事要塞——葫芦岛。实施了一次声东击西的攻击行为。

弹丸之地葫芦岛能够抵御日军的攻击吗?人们不禁暗暗替葫芦岛捏一把汗。(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