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铁面无私的黎县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后,国军方面消耗十分严重。为了补充国军的减员,薛岳向全省以及湘北的临湘、岳州县下达了输送兵员的命令。

抗战时期,老百姓人心惶惶,见到打仗就心里害怕。一般家庭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当兵。可是,军队需要补充,上级下达的命令一定要完成。怎么办。岳州县和临湘县两个县的县长王剪波和黎自格坐到了一起。他们按照游击队的隶属关系是上下级,可是,按照行地方政区划则属同一级别。

两位老朋友为省里下派的兵员补充数目绞尽脑汁,他们算了算,要完成每个县1000名的补充兵员,本不算什么难事。可是,眼下正打仗,谁家愿意送儿子去当兵?再说,两个县里的游击队也扩充了不少兵员。合计了半天,王剪波一拍脑门儿说道“这事儿呀,有法子啦!明天我们就出一个告示,公开招募兵员,有愿意当兵的那是求之不得。要是还不够的话,那就只好实行摊派了。每个乡,每个保、按照人丁摊派。家里出了人丁的,由保甲给予补助。保甲实在拿不出钱的,我看呀,县里也贴补一点儿。”

“司令,你说得轻巧,县里补贴,你我管辖的县,有一半是敌占区,应付省里军粮和维持县政府日常开支尚且紧张,县里哪来这笔钱呀?”黎自格皱了皱眉头反问。

“老弟,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没有钱,这好办。明天我就发一个告示,抗战时期,棉花收购不许私人插手,只能够由政府出面统一收购。而且,民生艰难,粮食宝贵,民间也不许私自酿酒。违者杀头!”王剪波冷笑了一下。

“司令,不许私人收购棉花这好说,要是违反了,杀头这恐怕没有法理依据吧?”黎县长望着王剪波问道。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抗战时期一切服从大局。你没听说岳州城里日本人的‘大和洋行’正在高价收购棉花吗?许多商人舍近求远地往岳州城里跑,日本人为什么高价收购棉花?还不是为了拉回去制造火药和枪炮子弹,然后用这些子弹屠杀我们中国人。这些棉花贩子们不顾国难当头,居然助桀为虐,这就是‘资敌罪’,这就该抓起来杀掉!”王剪波眉头皱了几下,认真的分析着。

黎县长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好!你这个‘资敌罪’定得好。有人爱国抵制日货,也有人偏偏就只顾个人私利,资助敌人屠杀我们的同胞。好,你这个主意好!就照你说的办,明日,我就派人张贴布告,另外,设立一个稽查队,专门负责侦探‘资敌’的汉奸们。”

两位县长想出了应对之策,他们会心地笑笑,分头自去准备。

岳州县、临湘县的各个乡、保、甲都接到了县政府的布告。布告规定严禁通敌、资敌、充当日本人的汉奸。对于自愿充当汉奸的人,杀无赦。

布告还特别规定不许私自酿酒,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驻扎在朱公桥的岳州县政府分散在周围几个屋场里。县政府的办事机构都借住在民房里办公。西山湾有警察局,宿家屋场有司法处,利新屋场有田赋管理处,朱公祠堂有监狱处。

黎县长临时住在三件间民房里。屋里条件十分简陋,仅仅只有一张办公桌,几把木椅子。这里是他县衙的办公场所,也是他的生活起居室。他的生活十分简朴,两个念书的儿子和他住在一起。一家大小三口人吃饭,也就是平常的米饭,炒几个农家小菜。只有在请客时,才临时添加一个荤菜。

黎县长自己不赌博,不嫖女人。他平日对部下管教十分严厉,不许士兵们赌博,不许偷盗,不许酗酒。谁要是违反了禁令,他毫不留情进行责罚。

一次,黎县长夜间巡查,发现几个打牌的士兵。被他当场捉住。有一个士兵分辨说“闲得无聊,打牌混混手。”

“哼哼,好呀,你既然闲得无聊,那好,我马上叫你不无聊了。”说完,黎县长命人找来一些大石块,用绳索栓牢。叫那几个赌博的士兵们每人背上两块,石头一前一后。眼看着几个赌博的士兵胸前,背后各背负了一块大石头。黎县长一声令下“跑步——走!”

几个士兵肩负着大石头跑着,跑着,大石块随着脚步的跑动,沉重的击打在士兵们的胸部和背部上,砸得士兵哎哟哟直叫唤。

黎县长站立在一旁看着,他绷紧了脸儿问道“你们还混手不?”

“县长,再也不敢啦。”几个士兵累得够呛,一齐求饶。

黎县长这才放过那几名赌博的士兵,从此以后,没人敢赌博了。

县里的禁酒令公布之后,一般人谁都不敢违反。可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敢于顶风作案。

此人姓刘,祖宗三代都是以酿酒为生。不许酿酒就断了他家的财路,这位刘老板心想“世世代代哪个朝代还不许酿酒啦?不酿酒,我能够做什么生意?”

他家居住在一个山坳里,他偷偷地收集了几千斤粮食,私自开作坊,酿造了一批白酒。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县稽查队侦悉,稽查队长报告黎县长,请示该如何处理。

“这还了得,抗战时期动用最为珍贵的粮食酿酒,老百姓饭都没得吃,他居然敢违抗政府命令。走,前面带路,我倒要看看这个刘老板有几颗脑袋!”

说完,黎县长就朝外走。一行人很快就赶到了酿酒现场。黎县长走近酿酒作坊,亲手抓起几把酒糟谷壳闻了闻,证据确凿,无可抵赖。

“来人呀,给我把这个不知王法的东西绑啦!”黎县长喝令。

几个枪兵一拥上前将那刘老板紧紧地捆绑起来。

“黎县长,求求您老人家饶了我这回吧,下次不敢啦。”刘老板苦苦哀求。

“哼哼,我饶得了你,国法却不能够饶你,要是都像你这样,老百姓岂不要饿死。”黎县长不为所动,继续下达命令“好,你想酿酒,我今天就让你酿个够!”说着,他命令士兵们点燃炉灶,烈火熊熊,不一会儿,大铁锅里的水沸腾起来。

“来人呀,将这个蠢货捆紧送进大蒸锅里,给我蒸熟了,看看他还敢不敢违抗政府的命令。”

刘老板吓得杀猪般的嚎叫起来,士兵们不由分说硬是将刘老板扔进了足足一人多高的大蒸锅,盖上盖儿,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几把猛火,足足蒸了半个小时。

起初,还能够听见刘老板在蒸锅里拼命地挣扎、他用脚死命地踢蒸锅,不停地叫唤。后来,蒸锅里没有一丝动静了。黎县长这才叫人打开蒸锅,刘老板已经快要被蒸熟了。

黎县长锅蒸大活人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传开。那些私自酿酒的商人,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再也没有人敢私自开槽房酿酒。

县衙里的枪兵门一次偷了附近农民一些瓜菜。农民向黎县长告状,黎县长查实之后,叫来执法队将那个偷菜的士兵捉住。

“王队长,偷菜,按照军规该当何罪?”黎县长冷着脸问执法队队长。

“报告县长,该打二十军棍。”

“执行!”黎县长二话不说,下达命令。

“县长,此人初犯,是否...”执法队长有些犹豫。

“啰嗦什么,你想抗命?嗯,还不快快执行!”黎县长断喝一声。

执法队长一看黎县长较真了,立刻命令几个士兵将那个偷菜的士兵按捺在凳子上,狠狠地打了二十军棍。只打得那士兵哎哟哎哟的直叫唤。

黎县长对官兵十分严厉,可是,对于老百姓却十分体贴。

他经常微服私访,探查民情。一次,他来到一个八十岁的九娭毑家里坐坐,九娭毑老眼昏花,她并不认识黎县长。闲谈中黎县长问她有什么困难。

“唉,这年头盐都冇得吃,老婆子我呀,天天吃没有盐的菜,浑身无力,路都快走不动啦,你呀,帮我报告一声黎县长吧。”老人不知道眼前的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黎县长。

黎县长走了不一会儿,一个勤务兵就给九娭毑送来一包盐。

这位九娭毑逢人就说“这个黎县长呀,人蛮好,要是所有的官员都能够像他一样就太好啦。”

摊派壮丁的任务下达之后,各乡、各保都不敢懈怠。他们纷纷按照每户人口实行摊派到户。凡是家里有两个男孩的,只要年龄适合,就要抽走一个人当兵。没有合适人口的,每户摊派一些钱粮。有自愿当兵的,保里补助一些钱粮。

各乡、各保将摊派抽上来的年轻壮丁集中送到朱公桥,县政府将这些壮丁收下之后,通知国军各部队前来选人。选上了的,立即由接收部队带走,没看中的,留下来下次候选。

有人统计过,仅仅两年时间,国军从朱公桥先后接收壮丁150人。弥补了军队减员的空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