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冷面杀手王剪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十八冷面杀手王剪波

王剪波对日寇狠,可是,他对共产党却不共戴天。在他的管辖范围里,只要发现了共产党人的蛛丝马迹,他立即派出特辑队前去侦察。他坚决地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只要抓住了共产党,他绝不含糊一律枪杀。

为了专门对付共产党,他增设了一位特别秘书郭池生。郭秘书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专职负责侦探共产党的情报。

抗战初期,他的特辑队抓获了共产党员梅继尧、梅重奇,王剪波命令手下严刑拷打,一定要他交出共产党的组织秘密。

梅重奇,字福保,号雪庵,出生于临湘县桃林中路畈石板咀一户农民家庭。梅重奇于191年春,在武汉大公中学被地下党组织吸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梅重奇从大公中学毕业后,带着党的委托,于I9年初回到临湘应聘到桃林镇县立第四高级小学任教,从事革命活动。在此后的几年中,他和共产党员校长梅继尧一起,先后在校内外发展党员十余人,组建了四高的地下党支部,由梅继尧任书记,他任组织委员。

198年11月,日寇犯湘,临湘沦陷,学校被迫停办。梅重奇一度率家去大云山避难。不久,他潜回老家,只见到处是一片废墟,不禁悲愤之极,挥笔写了如下一首题为《回乡有感》的诗:

只道今年好,谁知苦更多?

油盐不济手,柴米费奔波;

屋焚留残壁,家倾剩破锅,

旧仇添新恨,挥戟扫强倭。

尽管两位共产党员受尽酷刑,仍然坚贞不屈。1941年7月0日深夜,王剪波下令将他们二人秘密杀害于大云山黄金坑。

此后不久,王剪波接到郭池生报告,发现共产党岳阳县中心县委的秘密据点。共产党中心县委领导着湘鄂边境的临湘、岳阳、通城、崇阳等几个县的地下党组织。听到这个报告,王剪波心花怒放。只要抓住了共产党中心县委的主要领导人,湘鄂边区的几个县的共产党就能够一网打尽。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极好机会。

“李阔海,命令你带领特辑队立即行动,一定要将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彻底摧毁!”王剪波发出了命令。

“是!请司令放心,我这就出发,一定将共产党岳阳中心县委的共党分子统统捉拿归案。”李阔海胸脯挺得高高地回答。

抓获行动迅猛快捷,特辑队逮捕了共产党岳阳中心县委军委委员李继渊等一批人员。中心县委书记邓达恰巧外出,幸免于难。

“他妈的李阔海,你们特辑队干什么的?连个县委书记都抓不住,真是一群草包!”王剪波暴跳如雷,他大骂特辑队长李阔海。

“司令,不是属下不尽心,共产党太狡猾,一定是听到了风声,事先就逃走了...”李阔海呐呐地申辩。

“给你十天时间,一定要将漏网的共党分子全部抓获归案!”王剪波下达了死命令。

李阔海不敢懈怠,他派出所有的特辑队员,四处搜寻,打探岳阳中心县委书记邓达的行踪。可是,任他们怎么样折腾,邓达却消逝得无影无踪,从此共产党的岳阳中心县委没有再出现过,仿佛从王剪波的辖区里消逝了。

破获了共产党岳阳中心县委机关,抓住了一批共产党人,王剪波大笔一挥,下令将李继渊等十余人全部残酷地杀害。

抗日战争时期,王剪波主政湘北地区,他对共产党严密防守,随时都防止共产党闹事。抓到了共党嫌疑分子,他绝不轻易放过。因此,岳阳地区的共产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破坏,直到1947年之后,共产党组织才开始逐步恢复。

王剪波独裁湘北,判处案件时,他口授判词,生杀予夺全在他一人掌握之中。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独断专横。被人称作‘湘北王’,这种权力没有任何制约,导致他胆大妄为,藐视一切。

这只是王剪波的一面。另一方面,王剪波嗜杀,杀人如麻。他笃信‘乱世用重典’这一信条。因此,在他主政的临湘县,他专门建立起一支队伍——执法连。抓到汉奸、不法商人、共产党员等等,只要他在供状上画一个大大的圈,狂书一个杀字,然后大笔一挥,签上王剪波三个大字,执法连立即就会将被王剪波判了死刑的人拖出去枪毙,绝无怜惜之情。

就在他下达不许赌博的命令之后,湘阴县有几个贩运棉花的商人,在大云山一带做生意,晚上无聊,相约在闵家山打骨牌小赌,村里的保长得到了消息,于是,保长撺掇了几个年轻人前往抓赌。将棉花贩子身上的赌资洗劫一空。之后,保长和几个年轻人将赌资瓜分干净,发了一笔小财。

棉花贩子不服,找到谢家山王剪波的游击总部告状。王剪波立刻派人将保长和那几个年轻人抓来审讯。证据确凿,保长无法抵赖。

事实清楚,王剪波立刻处理,他的处理结果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

棉花贩子统统杀掉,罪名是资敌罪。

保长和几个年轻人的家人立即托人搬来了救兵,说起此人,是当地一个有名望的人。他是忠防当地的私塾先生,与王剪波有过师生之情,很受王剪波敬重。这塾师受人之托,走了几十里山路来见王剪波。

见到王剪波,塾师说明来由,恳请王司令恕其死罪。

不料,王剪波‘嘿嘿嘿...’一连三声干笑,并没有说话。塾师一听,额头上顿时冒出冷汗。他明白,王剪波这三声干笑就是信号,他要杀人了。果然,塾师猜中了,门外,操坪里横卧着几具尸体。王剪波冷酷无情,早已经将那趁火打劫的保长和青年们全部枪毙了。

塾师后来对人说,如果找王剪波办事,看到他虎着脸,发着怒,骂着娘,此事犹有回旋余地;如果他嘿嘿嘿干笑几声,那这事儿就黄了,肯定要杀人。

王剪波这一笑是冷笑、阴笑、皮笑肉不笑,笑得人心里发麻,发怵,发愣,是一种血腥,与《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一样,一笑见血。

但是,王剪波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不嫖,不赌,不吸烟、不喝酒、不纳妾、不搞任何特殊化。

平日里,他吃饭的时候,和普通士兵们并没有区别,饭菜都是一样。抗战时期,士兵们每天的伙食标准是每人9分钱,两升稻谷,可见当时生活之艰难。

为了改善士兵生活,渡过最艰难的日子,他规定,每个中队派出两个人垦荒,种菜养猪,供给中队。

他派专人在当地兴办工厂,自己动手,解决经费问题。当时,在箩筐洞开办造纸厂,在南山设有织布厂,织造出来的布匹供应游击队,每个游击队员一年发两套单军装,三年一套棉服。

后来抗战胜利了,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他想了一想说道“只想全身放松好好地睡一觉。”此是后话,略过不提。

他的妻子胡西贵,临湘胥岗山人。她与王剪波是私塾里的同学,知书达理,她是那种典型的江南女子,身材窈窕,面目姣好。她跟着王剪波,生育了十一个子女,活下来八个,六个女儿,两个儿子。抚养这么多儿女的重担全都落在妻子胡西贵身上。王剪波笃信‘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条古训。抗战期间,王剪波居无定所,四处为家。抚养儿女的事情他全都交给妻子去做。日寇后来残酷地报复这位大名鼎鼎的抗战司令,一把火烧毁了王剪波老家的房子。其妻胡希贵领着儿女们四处奔逃,躲避日寇追杀。寄居在亲戚家里,受尽了颠簸流离之苦。对于王剪波嗜杀如命的这种行径,胡西贵有些看不惯,她曾多次向丈夫谏言“何必杀这么多人?”

“你给我闭嘴,女人家,懂个什么?”

见到丈夫不听规劝,妻子只好默不作声,不再开口。

王剪波和黎自格两人配合密切。他们打日本鬼子毫不含糊,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对日寇有着刻骨仇恨。由于他们在第一、二次长沙会战之中的特殊贡献,国民党最高当局颁发给王剪波、黎自格两人光华二等奖章各一枚。王剪波还受到了蒋介石当面夸奖。(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