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四章 第二次长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在日军猛攻衡阳之时,八路军南下支队主力却在后方平江、临湘、崇阳、岳阳、湘阴等地转战了将近三个多月。建立了平江、临湘、岳阳、湘阴等县的抗日民主政府。

南下支队的这些活动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当局。薛岳把南下支队当成最大的心腹之患,下决心一定要铲除。为此,他多次集中两三个军,对南下支队实行围追堵截。他严令部下,一定要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这支队伍。南下支队原定的在湘鄂赣边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南下支队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为此,王震将情况及实地报告党中央。

毛泽东根据南下支队面临的险恶环境,于6月下旬三次复电给南下支队,命令他们迅速南进,一直要推进到湘粤边境,与广东东江纵队会合,开创华南新局面。

王震将军很快在湖北咸宁召开南下支队干部会议。确定了南下支队的行动方针:在日占区实行分散的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解放区,建立军队、民兵与游击队。对于国民党军队则不应超过自卫立场,只有在国民党军队向我进攻,妨碍我在敌占区的抗日战事,而兵力对比又有利的情况下,才可以集中相当数量之兵力,给予反击,并取得胜利。

会上决定,杨宗声、吴光远所部继续留在湘阴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张仲翰、左齐率第三支队协同鄂豫皖湘赣军区鄂东军分区司令张体学继续巩固鄂南,发展向北;王震、王首道率主力南下湘粤边境。

7月7日,王震、王首道率部由咸宁出发,一路长途跋涉,经蒲圻、崇阳、临湘、岳阳、湘阴等地,4日抵达长沙铜官。当晚,部队击溃西岸白沙洲伪军的阻击,通宵强度,次日拂晓全部渡过湘江,朝着湖南边境进军。

7日,部队在宁乡新田湾收到毛泽东的电报。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部队的“唯一任务是争取目前一刻千金的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并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

接到这份电报,王震心领神会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他和王首道率领着南下支队冒雨南进。

8月1日,进至湘潭黄家湾。当晚,和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礼取得联系,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周礼兼书记的中共湘中地委。在这里南下支队留下了第四支队,帮助地方党组织收编抗日武装,发展军事斗争。

在这里,王震还根据毛泽东的嘱托,派人前往离此不远的韶山,将毛泽东的侄儿,烈士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接到南下支队,随军行动。只可惜,后来,毛楚雄在1946年陕西门家沟英勇牺牲了。

1945年8月5日,南下支队离开黄家湾,16日进抵衡山县南湾。此时,又接到中央电报,通报苏军将向日宣战,日本即将投降的喜讯。

来电指示:“内战紧迫,你们的任务仍是迅速到达湘粤边与广东部队会合,坚决创造根据地,准备应付内战。”

面对突然变化的形势,南下支队兼程南下,并命令留在湘潭的第四支队迅速跟进主力部队。

16日,第四支队离开湘潭,全力追赶主力部队。

抗战刚刚胜利,蒋介石还来不及喘口气,就接到报告:南下支队全力往广东方向行进。

蒋介石也非等闲人物,他立刻判断出共军南下部队的战略意图,一定是要与广东东江纵队会合,建立起湘粤边根据地。

“娘希匹!抗战刚胜利,就想打我们广东的主义。如果让共军的阴谋得逞,党国将永无宁日!”

蒋介石大怒,他命令立刻给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拍发电报,命令这两个战区组成联军,在湖南的安仁、永兴、耒阳、酃县、汝城、桂东,江西的崇义、南康、信丰,广东的仁化、南雄、始兴等地严密布防,实行三面夹击,一定要将南下支队歼灭于湘粤边境地区。

接到蒋介石的命令第七战区、第九战区不敢怠慢。他们立刻着手部署,各自调兵遣将,严防死守,在湘粤边境拉开了一张大网。只要发现南下支队立刻围追堵截,一定要将南下支队全部歼灭。

南下支队途径安仁西南下铺头和南雷庙时,即被国军发现,国民党重兵防守,准备大战一场。

南下支队被迫改变行军路线,取道东南,由石门楼经天里坪,进至距永兴不远的石枧一带。

一天,部队进驻桂东四都圩,与在此宿营的国民党围剿军一个团遭遇。南下支队一阵猛攻,击溃了敌军,占领了四都圩。

此时,四面八方的敌军迅速地包围过来,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和暂编第二军以主力妄图将南下支队歼灭于此。

王震将军果断地指挥部队连夜撤出四都圩,向桂东以西的八面山区转移。八面山是南岭山地在湖南的主要山脉之一。它贯穿于桂东、资兴、汝城之间,海拔千余米,山势陡峭,荆棘丛生,数十里难见人烟。

国民党军队眼看着南下支队误入了八面山之后,十分高兴。自以为共军进入了绝地,就是不战死,也会在山里被困死、饿死。此时,南下支队面临的处境确实十分危险。国民党军队迅速地封锁了所有进山的通道,险要地段全有军队把守。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从四面向山地中心压缩。

南下支队进山以后,所带粮食早已吃尽,指战员饥饿难耐,只得采摘野果和野菌充饥。

山里的气候变化无常,白天赤日炎炎,灼热难当。夜晚,风雨交加,寒气逼人。

18日夜,南下支队的领导们彻夜难眠,王震与王首道制订了部队突围计划。

突围命令下达了:十九日,四时出发,充分做好战斗准备,要勇敢地冲出敌人的重围,坚决与东江纵队会合。

部队突围前,找到了一位打猎的向导。在向导的带领下,部队翻越天险帽子峰,突进到资兴县板寮一带。在这里南下支队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前哨排,从抓到的俘虏嘴里得知,这里刚刚到来一个团,附近还有两个团正在向该地靠拢。

王震立刻明白南下支队面临的险境。他趁敌人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将一个团击溃,部队突向汝城田庄方向。

国民党在田庄驻扎有第六十师一个整师的兵力。王震将军临危不乱,他命令第二支队进行正面阻击,南下支队主力迂回南下,绕过田庄,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在八面山的重重包围圈。

第二支队顽强抵抗,在田庄与敌第六十师鏖战一天一夜。后来利用夜色掩护,突出包围,追赶主力部队。

8月1日,南下支队进抵濠头、淇江垅、白袍一带,在民众的带领下,经牛子塘到达广东南雄县境。

此时,广东东江纵队遵照党中央的部署,一路北上,经过艰难跋涉也到达南雄、始兴地区,两支部队即将会合,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伟大战略任务。

就在此时,国民党第七战区的两个军的部队已经在这一地区张网以待。在汝城地区,国民党第九战区两个军正在跟踪追击。左翼,江西一个军也正在步步紧逼。国民党总共集中了五个军,十余万兵力,只要南下支队钻进这张大网,等待他们的就是全军覆灭的悲惨命运。

湘鄂赣三省是第九战区和第七战区的后方基地,为了实现剿共的目的,国民党军队已在各乡镇普遍建立电话通讯网和特务组织。当地民众受到严密监视,南下支队处于这种情况下,行动极为困难。

为此,南下支队意识到,要在湘粤边境建立起根据地已经毫无可能。继续按照原计划在此地与东江纵队会师已经完全丧失了条件,与敌周旋下去,有被包围、分割歼灭的危险。经过研究,王震决定放弃和东江纵队会合的原计划,北返中原,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扩建鄂豫皖根据地。

这一意见上报党中央后,立即得到了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在复电中表示:“你们目前处境异常困难,在日寇投降、时局变化的情况下,你们确已难于完成任务。同意你们即由现所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

接到中央电报,当日,王震司令员立刻带领队伍开始沿湘赣边界北返。

9月日,进入湖南桂东县境。4日在秋坪、牛岗圩一带击溃国民党第四军第五十九师和第三十七军第六十一师的围追堵截,15日经浏阳进入湘北地区,

0日,由临湘羊楼司出湖南进入鄂南。

当月底,顺利渡过长江,回到了鄂豫皖根据地。

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从1944年11月10日从延安出发,至1946年8月9日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历时658天,跋涉两万多里,途径晋、豫、鄂、湘、赣、粤、陕、甘八省100多个县。一路上克服严寒酷暑和高山大河等自然险阻,冲破敌人上百条封锁线,血战00余次。到达陕北时,王震所部仅剩下1414人。

王震连家都顾不上回,直接跑到毛主席那儿去了。毛泽东紧紧握住王震的手,激动得长时间说不出话来。王震那满头的长发,那瘦削的面庞和满腮的胡须,还有那褴褛的衣著,都在无言地向毛泽东数说一路的风尘劳苦,九死一生的拼死战斗精神。毛泽东感慨地说“王震同志,你受苦了,你辛苦了!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8月9日上午,党中央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盛大欢迎会。毛泽东称赞说“南下队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胜利了!你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猛顽强,深入敌人心脏,敢于和敌人作斗争,打破了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剿,胜利地返回延安。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二次长征。你们虽然牺牲了不少同志,但是,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你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说是从战争这所大学里毕业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将来,你们要把59旅的旗帜插上北平的城头上!”

南下支队奉命北返时,曾给湘阴的左钦彝指示,命令他们率领第一团随南下支队北撤,留下第二团那些老弱病残。左钦彝坚决地执行了王震的命令,出发前,左钦彝在湘阴范爱坪召集所部誓师北上。誓师大会上,左钦彝发表讲话。

他说道“同志们,从今天起,我们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式参加革命啦。我们要紧跟共产党,毫不动摇,哪怕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可惜,他的讲话不幸成为了箴言,此后,他率领着这支队伍经袁家铺直达神鼎山,取道岳阳、临湘,经历天的急行军到达湖北黄安县,10月日在庙基弯与南下支队主力会合。

此时,国民党集中二十万军队围剿我中原部队,形势十分危急。

根据战斗需要,中原部队进行整编,将一部分老弱病残者疏散到各地。

当时,左钦彝年过六十,体质衰弱,加上带着夫人高正坤和儿媳等妇孺,参与行军作战十分不便。

部队首长发给左钦彝500块光洋,嘱咐他在武汉开设小店作为秘密联络点。左钦彝在武汉落下脚之后,派遣儿子左福长与秘书董方儒回湖南湘阴探听消息。

左福长和董方儒二人在途中不幸被捕,联络断绝。

左钦彝与夫人高正坤于1946年元月秘密潜回湘阴,化装为和尚住在忠义乡回龙庵,以吃素奉佛作掩护,以图东山再起。

同年11月日,左钦彝与夫人高正坤被湘阴县警察局督察长杨志伟带兵抓获。县长刘伦大喜,亲自审问后,呈报省府‘请准处以极刑’。

1947年9月,被关押了将近一年时间的左钦彝,被军统特务张克明从长沙押回湘阴县公审。从长沙乘火车在川山坪车站下车之后,然后步行,走到人烟稀少的铁铺坑时,张克明从背后突然开枪,将左钦彝枪杀。

左钦彝追随革命,没想到竟然落到了如此凄惨下场。

全中国解放之后,在镇匪反霸运动中残杀左钦彝的凶手张克明被我人民政府逮捕,审讯后,他对枪杀左钦彝的罪行供认不讳。

张克明后来被镇压。(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