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6 局长的老K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里夫奉命来到三军情报局局长基亚尼的办公室,今天一大早刚上班,局长就要召见自己,显然有重要的事情。阿里夫一进门就看到瓦希德也坐在局长办公室里。只不过他脸色疲惫,神情严肃。

“坐。”局长带着一贯的严肃坐在办公桌后宽大的转椅里。

基亚尼局长喜欢色泽深厚的环境,他的办公室由深棕色的柚木和黑色金属边框布置,虽然有几盆浓绿的龟背葵点缀,但办公室里空气沉闷,阿里夫已经习惯了基亚尼局长的这种沉默。

基亚尼出生于旁遮普省北部一个大家族。他曾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奎塔等地的军事院校学习,也曾就读于美国利文沃思堡参谋指挥学院。他与美国国家安全助理赖斯、美国中情局和美军高层都有良好的关系。

1971年,从杰卢姆市军事学院毕业后,基亚尼从排长当起,一直到00年才在军界脱颖而出。

1998年印度开始高调核试验,想以此确立印度在南亚大陆的主导地位。早已得到三军情报局密报的谢里夫政府决定借机也开始搭车进行早已准备好的核试验。当时美国正在全力高压制裁朝鲜和伊朗的核试验,鉴于国际形势,巴基斯坦不想当出头羊,破坏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而印度的核试验恰恰为巴基斯坦的核试验找到最有力的借口——巴基斯坦不能接受印度的核讹诈。为了国家最高利益,巴基斯坦也必须拥有核能力。

印度核试验的第二天,巴基斯坦立即进行了自己的核爆炸。印度和美国都大吃一惊,美国千方百计想控制的核武器扩散政策破了产,美国最害怕的事发生了——一个穆斯林国家竟然拥有了核武器,但美国无法单独压巴基斯坦取消核试验,也无法让印度停止核试验,美国被迫心有不甘地吞下这个苦果。而印度想压巴基斯坦一头的愿望却将巴基斯坦带进了核门槛,这也是它没有想到的,核试验使印巴关系更加恶化。

1999年虔诚军进入卡吉尔的雪域高原,切断了印度通往卡吉尔的军用运输通道,冰川之战开始。印巴双方在边境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控制区的山区沙漠正是巴基斯坦核试验场和研发中心所在地,基尼亚当时已是师长,他的部队就守在这片战争如果爆发,这片地区将成为关键地区。印度想借战争一劳永逸地摧毁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实验基地。谢里夫总理扬言如果印度敢开战,巴基斯坦将毫不犹豫地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被迫出面调停,战争得以辛免。

00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世贸大楼恐怖袭击,阿富汗反恐战争爆发。巴基斯坦已成为美国离不开的盟友。虔诚军利用这个时机于年底制造了令印度全国震惊的印度国会大厦袭击事件。六名枪手开着一辆白色印度产“大使”牌轿车大摇大摆地驶过了议会大厦外数道由全副武装安全部队把守的哨卡,径直驶向议会大厦大楼。这辆汽车,警灯、车牌号和车上的印度议会、内务部标志表明这是一辆到议会大厦内执行特殊紧急任务的特权车。

几分钟后,“砰”的一声枪响把正在大厦大楼外值勤的安全部队官兵吓了一大跳。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炒豆般的枪声已经在议会大厦的“维贾伊·查沃克门”主门之外响成了一片,中间还夹杂着接二连三的剧烈爆炸声。当时议会里二百名议员正在开会讨论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提出的一项反恐法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议员们刚刚投票否决了瓦杰帕伊的反恐法案,议会大门口就发生了恐怖袭击。而瓦杰帕伊提出反恐法案的原因是就在不久前的十月份,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首府斯林纳加议会大厦遭自杀炸弹袭击,事件与这次袭击非常相似,在那起事件中,总共有40人死亡。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纵容虔诚军实施了这次袭击,巴基斯坦否认这种了指控,并指控印度支持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民族解放阵线的分裂活动。其实,双方都心知肚明:巴基斯坦支持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对印度军队的袭击,是为了使克什米尔一直成为热点,增加国际社会对克什米尔的关注;而印度支持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血腥反叛,则是对巴基斯坦的报复。

议会大厦袭击事件使印度火冒三丈,边境地区火药味十足,新的战争一触即发。基亚尼时任巴基斯坦陆军军事作战行动总指挥,全面负责巴基斯坦与印度军事冲突事务。在那段两国全面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机时刻,基亚尼镇定自若地动员巴基斯坦军队,为与印度军队打全面战争做足准备。

穆沙拉夫总统一天深夜,突抵指挥部视察。睡梦中被叫醒的基亚尼,一个磕巴不打,镇静自若地报出了一连串部队调动、前线部署、后勤保障、边境疏散的准确数字。这给穆沙拉夫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罕见地当众称赞他说:“真正的职业军人就应该像基亚尼将军这样!”

而且基亚尼利用自己与美国军方的人脉,成功地与印度军方保持了审慎的沟通。美国人不希望巴印两国因巴基斯坦虔诚军袭击印度国会大厦而大打出手,那样将使美国在阿富汗刚刚开始的反恐战争遭到重大打击。巴基斯坦很可能退出反恐战争,美国在阿富汗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基尼亚出色的表现让他在印巴危机结束后平步青云,于00年成为驻拉瓦尔品第市第10集团军军长。

这个从军队最精锐的第十集团军军长转而执掌三军情报局的中将以少言寡语而闻名全局,他行事低调,永远是一副扑克牌中老K的脸,不熟悉他的人在他面前有点不自在。他虽然语调平和,但行事以作风犀利,容不得拖拉而著称。

阿里夫与他相熟是在调查00年发生的三起企图谋杀穆沙拉夫总统案时认识的。当时案件迟迟没有进展,内政部安全局、军队情报处、警察刑侦部门和三军情报局都想独家侦破此案,以获得穆沙拉夫总统的赏识。这种相互竞争,使得情报部门之间不仅不互通情报,甚至还故意相互隐瞒,相互掣肘。致使整个案件的侦破陷入泥潭。

穆沙拉夫总统任命基亚尼接手谋杀案调查。阿里夫记得很清楚,当基亚尼第一次在召开所有情报系统联席会议上声音低沉地宣布:“所有部门的情报都必须汇总到我这里,我不接受任何部门私下的情报沟通,所有的情报都必须公开在桌面上。从今天起任何部门再相互隐瞒不报,那他就是拿自己的官帽开玩笑。我不用向总统汇报,我将直接按渎职罪追究责任。事关总统的安危,政局的稳定,我希望不要再各自为政,那是自找没趣。到时别怪我不客气。”

案件很快就有了进展,一个曾收留嫌疑人住宿的家伙被抓获,接着总统卫队里的一名向基地组织通风报信,随时泄露总统行踪的警卫被逮捕,他的招供使得案件很快出现重大转机,案件很快得以收网,十一名拉登的基地组织成员被抓获。穆沙拉夫十分欣赏基尼亚的能力,任命基尼亚为新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

这件事给阿里夫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这间光线暗淡的房间里基亚尼显然有重大的事要决定。(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