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殿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进了宫门,杨振就感到自己的呼吸不由自主的急促起来,脚步也显得蹒跚,他偷眼瞧去,身边其他的考生都低着头,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org宫里戒备森严,侍卫们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大小太监来回穿梭,显然,今天的殿试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大事。

“你怎么东张西望的?赶快走路,不准窥视!”一个侍卫队长突然大声呵斥。

众人皆吓了一跳,杨振也是一惊,不明白这个侍卫队长是不是吃错了药,他们可都是朝廷未来的栋梁,里面说不定还有内阁大学士的后备人选呢,他一个小小的侍卫竟然敢这样对待这些士子?他不由抬头想看看此人是谁。

“说的就是你,你还在看!”那侍卫队长竟然怒气冲冲的向杨振走来,原来他说的人正是杨振。

杨振强自镇定道:“在下杨振,请问将军有何指教?”

其他的士子眼见竞争对手有了麻烦,乐得看场好戏,如果能够将他排除出殿试的队伍,那无形中就少了一个潜在的强大对手,毕竟能参加殿试的人都不是简单的,因此他们都停下了脚步,幸灾乐祸的准备看杨振如何应付。

侍卫队长哪里知道其中的奥秘所在,他只知道履行自己的职责,刚才看杨振神色不对劲,警惕心顿时提高了,于是不管杨振的身份,立刻对他严辞质问。

“指教不敢!只是要提醒你一下宫里的规矩,不要随便张望。”也许是身份上的差异,侍卫对这些未来的文官没有什么好感。

杨振这才知道自己惹了麻烦,好奇心害了自己,现在殿试要紧,他只好忍气吞声的说道:“多谢将军指点,在下知晓了。”

侍卫队长不料杨振就此偃旗息鼓,他本以为要有一番争论呢,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忽然从远处跑来一位公公,呵斥道:“你们怎么还在这里?难道让皇上等你们吗?”

侍卫队长一看是此人,连忙低下头,惶恐的说道:“公公,卑职这就让他们走。”

众人这才重新上路,杨振这回再也不敢东张西望了,走了一段路,他忽然感到这位公公的声音似乎在哪里听过,可是他又不敢回头去看,只好带着一丝疑问随着大家向前走。

穿过宫墙,越过太和殿、中和殿,终于来到了保和殿前,这里就是皇帝举行殿试的地方,一个太监用尖细的嗓门喊道:“到了,停下!”杨振压抑住激动的心情,抬起头来,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的宫殿,他只在电视上见过故宫,现在身临其境才感觉到了宫殿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

正当他思绪乱飞时,礼乐声突然响起,一个太监高唱着让他们进去,杨振定下心神,随着众考生按顺序而入,站定,方才发现大殿中的气氛压抑,几乎让他有一股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太监又高唱着让他们跪拜,参见皇上。

杨振跪在考生中间,心知上面坐的是那个万历皇帝,但他现在却没抬头去看,如果冒犯了天威,他的小命就完蛋了。他只是两眼偷偷的往两边看,大殿两边站着几十位文武官员,按品阶和文臣武官的区别站好。站在最前列的一位不怒自威的官员正是张居正,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在他身后的是一位年纪比他略轻一点的官员,下巴上留着一小撮胡须,身子微微弯着,双眼不敢旁视,杨振猜不透此人是谁。

“开始吧。”一个轻柔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分外清晰。

杨振一怔,这声音分明是那个朱郁的,他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正好和座上之人的目光相对,二人同时吃了一惊,杨振这才猛然醒悟,所谓的世家公子朱郁竟然就是万历皇帝,他回想起朱郁的言行举止,的确不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子弟,只怪自己太大意了,没有看出他的真正身份,他急忙寻思自己有没有得罪他的地方,万一冒犯了天威,自己就凶多吉少了。万历皇帝也发现了眼前的杨振竟然就是那个替他作枪手的人,急忙用眼神制止了杨振,这事传扬出去,对皇帝的尊严可不太好。

“今天的题目是------”万历皇帝忽然转了念头,说道,“就让他们论论历朝历代的政治得失吧!”

万历说着,眼光往张居正瞄了过去,分明是在征询他的意见。张居正一愣,随即说道;“皇上,策论的题目不是早就定好了吗?现在恐怕不适合更换,况且这个题目不是臣------”

杨振联想起那日的情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万历小皇帝明明是念在自己曾经帮过他的份上,所以临时改变题目,想助自己一把,张居正身为大学士,当然又是万历的老师,那日的题目必定也是他出的,今日见万历突然换题,一时不明所以,故产生了疑惑。

万历显然极为敬畏张居正,见他不同意,急忙抢着解释道:“先生不必着急,听朕解释,先前拟订的那个题目,朕以为太过肤浅了,朕在先生的教导下,时时以天下为先,何况这个题目,又是先生------”

“皇上,您不必再说了。”张居正打断了万历的话,如果被他说出这个题目是自己先前布置给皇帝的,那就有嫌疑了,他接着说道,“既然皇上有这份心思,臣也能理解,岂会阻挠呢?”

“你们还有意见吗?”张居正替万历问众文武。

众人见张居正都同意了,谁又会不识相的来多事呢,站在张居正身后的那员大臣站出来说道:“皇上的这份心思实属难得,臣等没有异议。”

“那就好,开始吧。”万历朝杨振诡秘的看了一眼,随即吩咐道。

杨振接着发现那个管家沙海指挥着几个小太监,分发了每个考生文房四宝,他想,这人一定是万历的贴身心腹,在他的记忆中,当时的宫中,级别最高的太监应该是冯保,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帮助,张居正的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可是现在这么重要的时刻,他怎么没有出现呢?忽然,他新中一动,难道眼前这个沙海就是冯保吗?他正思索间,沙海走到了他的面前,意味深长的望了他一眼,然后将笔墨等交到他的手中。

杨振不明白他意下如何,心里忐忑不安起来,太监的心思是难以捉摸的,得罪了他的话,他在万历跟前说几句话,自己就不妙了,他连忙挤出尴尬的笑容,不料,沙海脸色一正,转身就走。

杨振本以为来参加殿试是毫无希望的,毕竟自己一个现代人,古文功底没有那些苦读十年寒窗的士子强,不落到最后一名就算运气了,不料,却遇到了曾经邂逅过的万历,而且还暗中帮助他,竟然临时换题,又是自己前天刚做过的,杨振不由来了精神。

他仍然借鉴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观点,不过,如果和万历做的一样的话,被张居正看到就会露出马脚了,那时,连累万历的话,遭殃的只会是自己。他灵机一动,将该文的开头,结尾换上自己的话,中间过度的地方也是如此,当然大体的观点不变,总得和皇上的相符吧,否则写得再好,恐怕张居正也会有所顾及,因而不敢用他的。

杨振很快写好了策论,其他考生在他以后也纷纷完成,众人惊讶于杨振的快速,都奇怪的望着他。这时,沙海宣布考生退下,说三日后自会揭晓名次,到时候众人的官职也会逐一宣布。

杨振听得此话,如遇大赦,忙跟着众人退出保和殿,这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竟然都湿透了,原来他刚才紧张的忘记了一切,他暗暗摇头,怪不得古人都说伴君如伴虎呢,从今日的情形来看,一点都不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